APP下载

影响大学数学课堂创新性学习的因素分析及解决策略

2014-09-01田元生,李小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6期
关键词:大学数学解决策略影响因素

田元生,李小平

摘要:本文对影响大学数学课堂创新性学习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影响因素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创新性学习;大学数学;影响因素;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132-02

大学数学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大学很多专业都必须开设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大学数学课堂教学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开展大学数学课堂创新性学习的研究和实践,对推进创新教育、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我们广大的数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对开展大学数学课堂创新性学习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解决策略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因素分析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认为影响大学数学课堂创新性学习的因素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长期以来,大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上实行的是“老师灌输,学生接受”的单一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解清楚,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大量的定义、定理、推导、证明、计算,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应有的认识,认为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传授已有的数学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重知识的结论、轻知识的探索过程。在大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结论,而轻视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只是按教科书呈现的由“概念—公式(定理)—范例”组成的纯数学系统进行讲解,而不说明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解题的探索过程。学生只看到完整的结论和顺理成章的严格证明,而看不到思维过程,比如说:这些结论是如何发现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又是如何想到的。长此以往,学生可能暂时记住了老师灌输给他们的内容,但很难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3.重书本知识、轻数学素养。大学数学课堂教学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式进行理性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但在教学中受学时少、内容多的影响,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只得知马不停蹄地赶进度,只讲授书本上的知识,忽视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忽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其实,课堂上所学的具体的定理及公式,在以后的工作中用得并不多,真正让学生受益的是数学素养。

4.重学生共性、轻个体差异。由于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而各地的教学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学生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学习目的、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在大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偏重学生的共性,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的现象,不论学生的禀赋如何,所有学生一律齐步走,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视而不见。如此以来,就会出现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感觉老师教授的知识太简单,从而失去对学习的热情,不听老师讲课;而成绩差的学生又会因听不懂老师所讲授的知识,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发展。

二、解决策略

1.练就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师。要实行大学数学课堂创新性学习,教师起关键性作用。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所以练就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的教师是实施大学数学课堂创新性学习的先决条件,除教师应有创新意识及注意自身的学习与提高外,学校应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师在人力和物力方面提供一切方便,为教师外出学习交流打开方便之门,并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用奖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在进行大学数学课堂创新性学习的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开展各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首先教师应摒弃传统的重视知识的结论、轻视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学方式。其次教师应在课堂内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针对较疑难数学问题,还可举办辩论会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鼓励他们发问和争辩,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要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迅速而灵活地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发散开来,从而获得更多、更新颖的答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要注意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多角度比较,同中求异,异上见同。然后,鼓励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胆发表意见,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4.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及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与人文的交叉等。在大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不丢弃大学数学的基本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可以融入数学文化。在教学中适当讲述数学的发展史,追溯数学家的足迹,了解数学在经济、航天、航海、生活等各领域的应用,让学生看到数学所散发的魅力,进而让学生领悟到数学的思想与精神,这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创新思维都是很有益处的。

5.注意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教学。要克服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共性、轻视个体差异的现象,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实行分层教学是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目的等方面分层,并对各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深浅度上及考核方式上区别对待。这样教师就能从实际出发,照顾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所有学生学有所长,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力,激发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学有所得,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当然,影响大学数学课堂创新性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解决的方式方法也有很多,在这里我们只是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同仁参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涛,刘晓红.数学创新教育[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0.

[2]李小平.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思考[J].湘南学院学报,2012,33(5):80-82.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XJKO11CGD024);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湘教通[2011]315号,[2013]223号);湘南学院资助项目(2011YY22)。

作者简介:田元生(1962-),男,湖南郴州人,湘南学院数学系副教授。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数学解决策略影响因素
基于专业需求与案例驱动相结合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