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创新人才
2014-09-01郑坚
郑坚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发展能力,正在教学实践中日益受到重视。但合作学习在具体开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诸如合作学习随意安排,内容没有必要;时间不充足,分工不明确;忽视后进学生,缺少教师指导;沦为作秀的手段,公开课的专利等。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使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甚至有些合作学习毫无价值可言,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所以,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成为摆在我们中学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增强合作学习的实效,以培养创新人才。
一、组内异质,分工明确,注重合作小组设立的科学性
建立有效的合作小组,是成功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
(1)按照组内异质的原则分组。小组分组时,应当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和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及兴趣爱好等学生特点来进行分组学习。同一合作小组内既要有男学生和女学生的搭配,又要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的搭配。小组成员的多样性,可以促使同一合作小组的学生实现能力互补,激发学生从更多的角度、更深的层次展开学习研讨。
(2)小组成员的人数适当。在分组时还要考虑小组的人数搭配,既不能落下任何一个学生,也不能安排太多的小组成员,一个合组小组一般以3人~6人为宜。因为如果同一合作小组的成员太多,很容易出现实际上只有少数学生在踊跃参与讨论问题,而大多数学生却在谈天说地凑热闹,甚至有些学生置身合作学习之外,只是听众和看客的局面,从而无法真正达成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目标。
(3)小组目标界定,成员分工明确。每个合作小组的任务要明确,只有小组内各成员拥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才能顺利地开展。同时,小组成员的个人职责也要分工落实,并且要使每个成员拥有均等的成功机会。每个学习小组可以分为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员、评分员、汇报员等角色,各成员间相互配合、互助学习。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也不能固定不变,特别是不能忽视后进生,而是同样要给他们分配一定的任务,提供相应的表现机会,从而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全面提高”。
二、精心确定时机和内容,提高对合作学习选用的合理性
合作学习有它的适用性,并非任何环节、任何内容都适宜,像学生只要经过梳理教材、简单思考就可以掌握的知识,像学生只要经过教师集中讲授就可以理解的知识,就没有必要安排合作学习;因而合作学习的采用要有合理性,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在课堂教学的个人探究时间不足时,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把以往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式学习,然而,每节课的45分钟教学时间又极其有限,如果让每个学生独立地探究问题,课堂时间有时会明显不足,而此时就有必要考虑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像在学习必须三“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如何用数学方式来体现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历程。显然,此时合作学习的选用不仅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生成知识的能力。
(2)在处理疑难问题、突破重点难点时,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第一,通过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结论、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如在学习必修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重农抑商”政策,并就政策对经济建设的作用与反作用形成结论性的认识,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合作讨论:“重农抑商政策把农业与商业、手工业视为什么关系”“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出于什么考虑”“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哪些影响,与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有无内在的联系,对它进行怎样的评价才是客观、全面的”“农工商的辩证关系又应该是怎样的,这能给今天的经济建设带来什么启示”。毫无疑问,如此这般的合作学习较之教师的平铺直叙更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并且还可以为必修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的学习挖掘内在的历史因素及为必修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学习预作铺垫。第二,通过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推动学生解决个体独立思考无法解决的问题。有些学习内容对于中学生而言无疑具有相当的深度与难度,如果仅凭学生个体的独立探索可能无法解决,这时就有必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推动学生发挥同伴互助的精神和利用团队协作的合力去探讨问题的解决之道。例如对于必修二的罗斯福新政,当时就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是一些没有骨气的自由派为了那些失魂落魄的资本家而去拯救资本主义的一种企图”,也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具有社会主义的色彩,是在搞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另外还有人谴责“罗斯福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我们能够预见学生要弄清上述问题并非易事,确实需要他们花费一番功夫去分组互助、展开讨论。第三,通过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弥补个人思考不够全面的缺憾。有些学习内容本身具有开放性,而学生个人的认识又必然会具有某些局限,加之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又各有不同,这就可能导致出现仅凭单个学生的回答尚不足以解决问题的状况,而此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弥补个人思考的不够全面之处。像在学习必修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时,对于“二战后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及其具体表现”,鉴于人民版教材对该部分内容编得比较冗杂且又不全面的弊病,我们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以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互相商讨、启发和补充,从而拓展了思维,提高了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考虑问题的习惯。
(3)在开展课外活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学习历史的重要目的是培养“以史鉴今”的历史意识,发展运用所学到的历史知识去指导生产和生活实践的能力,因此历史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而是应积极地关注现实生活,通过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投身社会生活中去开展实践探究,运用所学到的历史知识去发现、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例如在学习必修二“二次工业革命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所在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的实际,组织他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社会调查并撰写小论文,或者上书当地政府,指出环境污染给所在地区带来的危害并提出解决的措施。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发展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因而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鼓励合作,重视过程,增强对合作学习评价的针对性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小组成员的成功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教师优化对合作学习的评价,通过鼓励小组成员之间开展互相合作,大力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推动往昔的个人竞争转向小组集体合作,引导小组成员以融洽的关系、以相互合作的态度共同担负学习责任而进行学习。同时,也要改变传统的只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方式,不仅要有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关注对合作过程和情感体验的评价,而评价的主要指标是看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是否有所体验和感受、是否学会了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否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合作学习是现代的开放的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和提高教学技能,正确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推动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学到知识,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功,并发展各项能力,使他们成为创新人才。
(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