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对 生态环境的适应研究

2014-09-01春花

北方经济 2014年6期
关键词:欠发达环境保护工业

春花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贫穷落后的弱国变成了世界经济强国。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某些地区还没有走出贫困落后的困境。这些地域大多集中于黄土高原、沙漠边缘、南方的红土丘陵地带等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这些欠发达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常常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但却往往事与愿违。

一、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

生态环境保护在欠发达地区也有着悠久传统,过去很多村落中都有严格的村规和明确的举措保护村民财产、山林和水源不受污染。但是随着社会进步,在经济利益面前,人们的环保意识就开始变得淡薄了,不能做到经济和环保的和谐统一,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屡见不鲜。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破坏行为从根本上看不是人们的理性思维出现偏差,而是由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引起的。我们应该看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价值评定准则是不同的。一般来讲,当地区的经济水平很低时,环境效益就会退居其次,发生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而且生态环境是属于自然界的,带有公用性质,其破坏或保护均不会明显地体现在个人的经济利益当中,这就促使经营者不断在生态环境中攫取利益,实现个人的经济目标。而只有当环境处于良好状态,可以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时,人们才会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议事日程。

可是,从人类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实际上是统一的。因为生态环境恶化会导致产品的质量下降,市场价值也会降低,这就直接影响了经济利益的实现。另外,从生活环境来讲,当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人们的收入增加后,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会提高,这样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也会逐渐提高,进而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生产行为也会采取更加严厉的约束、惩罚措施。而能够保证生产和环境相互统一的生产方式也会得到支持。因此,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二者并不矛盾。可是,我们还应当认识到,在欠发达地区,要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应并非易事。并不能简单靠政策理论宣传来使人们提升环保意识,转变经营方式。必须探索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发展途径。

二、提高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的措施

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障碍就在于贫穷落后的生活面貌,而发展经济又是摆脱贫困帽子的最佳途径。如果处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干预地区经济发展,人们在思想上显然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应当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生态产业发展策略,这才是让经济发展适应生态环境保护的可行之路。

(一)推进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同样是欠发达地区人民生存的基础产业,并将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之下。农业和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环境关系最为密切,影响也最大。历史上,由于欠发达地区的人们粗放的耕种模式、不合理的放牧方式,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如内蒙古等地区甚至发生经营危机。所以推进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成为经济发展适应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欠发达地区的人民必须改变以前那种掠夺式的农业经营模式,转而用生态保护理论指导农业生产,发展生态畜牧业和农田耕作业。

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状况大多存在人多地少、单位面积产量低、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一方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良土壤结构、研发新种子、扩大补种范围、提高粮食产量;另一方面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推行退耕还林和草场养护的活动,发展山林经济产业,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二)加强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的策略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也是经济效益最为明显的行业,但是,由于欠发达地区缺少必要的资金和技术,人才队伍也相对落后,所以经营的大多是的传统工业,所采用的工艺也相对落后,不仅产品质量差,而且资源消耗很高。因此,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往往伴随着巨大的资源消耗,工业的规模越大,对环境的破坏力就越强。从目前的情形看,在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破坏过程中,工业造成的危害更加严重。所以应该转变欠发达地区的工业经营模式,发展生态工业。

生态工业与粗放式的生产模式不同,追求生产层次、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提高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工业合理布局,对于生产环节的各种物质资料都要有效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看,由于资金、技术的限制,开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存在困难,那么就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推行清洁生产、倡导绿色生产,从原料采集、包装设计到工艺改进都要突出地域特色,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实现工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

(三)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策略

旅游业是近代发展起来的第三产业,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增收,同时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人员就业。目前西部地区已经发展出九寨沟、丝绸之路等成功的旅游区域。但是在很多的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着管理混乱的问题,大量的游客涌入超出了环境承载能力,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使得旅游资源逐渐枯竭。因此,欠发达地区在发展旅游经济时,要注意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详细研究旅游区的水文地质环境、生物种类,将资源开发控制在自然环境的承载范围内,推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总结

经济发展是欠发达地区摆脱贫穷落后生活状况的必然选择,但要注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必须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提高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突出地域特色、减少能耗污染,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

责任编辑:康伟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贫穷落后的弱国变成了世界经济强国。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某些地区还没有走出贫困落后的困境。这些地域大多集中于黄土高原、沙漠边缘、南方的红土丘陵地带等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这些欠发达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常常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但却往往事与愿违。

一、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

生态环境保护在欠发达地区也有着悠久传统,过去很多村落中都有严格的村规和明确的举措保护村民财产、山林和水源不受污染。但是随着社会进步,在经济利益面前,人们的环保意识就开始变得淡薄了,不能做到经济和环保的和谐统一,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屡见不鲜。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破坏行为从根本上看不是人们的理性思维出现偏差,而是由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引起的。我们应该看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价值评定准则是不同的。一般来讲,当地区的经济水平很低时,环境效益就会退居其次,发生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而且生态环境是属于自然界的,带有公用性质,其破坏或保护均不会明显地体现在个人的经济利益当中,这就促使经营者不断在生态环境中攫取利益,实现个人的经济目标。而只有当环境处于良好状态,可以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时,人们才会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议事日程。

可是,从人类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实际上是统一的。因为生态环境恶化会导致产品的质量下降,市场价值也会降低,这就直接影响了经济利益的实现。另外,从生活环境来讲,当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人们的收入增加后,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会提高,这样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也会逐渐提高,进而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生产行为也会采取更加严厉的约束、惩罚措施。而能够保证生产和环境相互统一的生产方式也会得到支持。因此,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二者并不矛盾。可是,我们还应当认识到,在欠发达地区,要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应并非易事。并不能简单靠政策理论宣传来使人们提升环保意识,转变经营方式。必须探索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发展途径。

二、提高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的措施

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障碍就在于贫穷落后的生活面貌,而发展经济又是摆脱贫困帽子的最佳途径。如果处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干预地区经济发展,人们在思想上显然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应当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生态产业发展策略,这才是让经济发展适应生态环境保护的可行之路。

(一)推进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同样是欠发达地区人民生存的基础产业,并将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之下。农业和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环境关系最为密切,影响也最大。历史上,由于欠发达地区的人们粗放的耕种模式、不合理的放牧方式,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如内蒙古等地区甚至发生经营危机。所以推进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成为经济发展适应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欠发达地区的人民必须改变以前那种掠夺式的农业经营模式,转而用生态保护理论指导农业生产,发展生态畜牧业和农田耕作业。

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状况大多存在人多地少、单位面积产量低、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一方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良土壤结构、研发新种子、扩大补种范围、提高粮食产量;另一方面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推行退耕还林和草场养护的活动,发展山林经济产业,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二)加强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的策略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也是经济效益最为明显的行业,但是,由于欠发达地区缺少必要的资金和技术,人才队伍也相对落后,所以经营的大多是的传统工业,所采用的工艺也相对落后,不仅产品质量差,而且资源消耗很高。因此,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往往伴随着巨大的资源消耗,工业的规模越大,对环境的破坏力就越强。从目前的情形看,在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破坏过程中,工业造成的危害更加严重。所以应该转变欠发达地区的工业经营模式,发展生态工业。

生态工业与粗放式的生产模式不同,追求生产层次、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提高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工业合理布局,对于生产环节的各种物质资料都要有效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看,由于资金、技术的限制,开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存在困难,那么就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推行清洁生产、倡导绿色生产,从原料采集、包装设计到工艺改进都要突出地域特色,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实现工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

(三)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策略

旅游业是近代发展起来的第三产业,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增收,同时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人员就业。目前西部地区已经发展出九寨沟、丝绸之路等成功的旅游区域。但是在很多的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着管理混乱的问题,大量的游客涌入超出了环境承载能力,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使得旅游资源逐渐枯竭。因此,欠发达地区在发展旅游经济时,要注意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详细研究旅游区的水文地质环境、生物种类,将资源开发控制在自然环境的承载范围内,推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总结

经济发展是欠发达地区摆脱贫穷落后生活状况的必然选择,但要注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必须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提高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突出地域特色、减少能耗污染,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

责任编辑:康伟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贫穷落后的弱国变成了世界经济强国。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某些地区还没有走出贫困落后的困境。这些地域大多集中于黄土高原、沙漠边缘、南方的红土丘陵地带等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这些欠发达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常常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但却往往事与愿违。

一、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

生态环境保护在欠发达地区也有着悠久传统,过去很多村落中都有严格的村规和明确的举措保护村民财产、山林和水源不受污染。但是随着社会进步,在经济利益面前,人们的环保意识就开始变得淡薄了,不能做到经济和环保的和谐统一,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屡见不鲜。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破坏行为从根本上看不是人们的理性思维出现偏差,而是由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引起的。我们应该看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价值评定准则是不同的。一般来讲,当地区的经济水平很低时,环境效益就会退居其次,发生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而且生态环境是属于自然界的,带有公用性质,其破坏或保护均不会明显地体现在个人的经济利益当中,这就促使经营者不断在生态环境中攫取利益,实现个人的经济目标。而只有当环境处于良好状态,可以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时,人们才会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议事日程。

可是,从人类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实际上是统一的。因为生态环境恶化会导致产品的质量下降,市场价值也会降低,这就直接影响了经济利益的实现。另外,从生活环境来讲,当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人们的收入增加后,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会提高,这样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也会逐渐提高,进而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生产行为也会采取更加严厉的约束、惩罚措施。而能够保证生产和环境相互统一的生产方式也会得到支持。因此,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二者并不矛盾。可是,我们还应当认识到,在欠发达地区,要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应并非易事。并不能简单靠政策理论宣传来使人们提升环保意识,转变经营方式。必须探索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发展途径。

二、提高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的措施

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障碍就在于贫穷落后的生活面貌,而发展经济又是摆脱贫困帽子的最佳途径。如果处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干预地区经济发展,人们在思想上显然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应当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生态产业发展策略,这才是让经济发展适应生态环境保护的可行之路。

(一)推进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同样是欠发达地区人民生存的基础产业,并将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之下。农业和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环境关系最为密切,影响也最大。历史上,由于欠发达地区的人们粗放的耕种模式、不合理的放牧方式,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如内蒙古等地区甚至发生经营危机。所以推进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成为经济发展适应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欠发达地区的人民必须改变以前那种掠夺式的农业经营模式,转而用生态保护理论指导农业生产,发展生态畜牧业和农田耕作业。

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状况大多存在人多地少、单位面积产量低、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一方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良土壤结构、研发新种子、扩大补种范围、提高粮食产量;另一方面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推行退耕还林和草场养护的活动,发展山林经济产业,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二)加强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的策略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也是经济效益最为明显的行业,但是,由于欠发达地区缺少必要的资金和技术,人才队伍也相对落后,所以经营的大多是的传统工业,所采用的工艺也相对落后,不仅产品质量差,而且资源消耗很高。因此,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往往伴随着巨大的资源消耗,工业的规模越大,对环境的破坏力就越强。从目前的情形看,在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破坏过程中,工业造成的危害更加严重。所以应该转变欠发达地区的工业经营模式,发展生态工业。

生态工业与粗放式的生产模式不同,追求生产层次、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提高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工业合理布局,对于生产环节的各种物质资料都要有效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看,由于资金、技术的限制,开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存在困难,那么就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推行清洁生产、倡导绿色生产,从原料采集、包装设计到工艺改进都要突出地域特色,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实现工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

(三)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策略

旅游业是近代发展起来的第三产业,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增收,同时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人员就业。目前西部地区已经发展出九寨沟、丝绸之路等成功的旅游区域。但是在很多的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着管理混乱的问题,大量的游客涌入超出了环境承载能力,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使得旅游资源逐渐枯竭。因此,欠发达地区在发展旅游经济时,要注意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详细研究旅游区的水文地质环境、生物种类,将资源开发控制在自然环境的承载范围内,推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总结

经济发展是欠发达地区摆脱贫穷落后生活状况的必然选择,但要注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必须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提高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突出地域特色、减少能耗污染,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欠发达环境保护工业
环境保护
工业人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别让欠发达地区的新能源项目成摆设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
“工业4.0”之思考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