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问题
2014-09-01常婕
常婕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本文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通过社会、政府、学校、贫困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对贫困生就业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帮助贫困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22-0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职院校毕业生数量日益庞大,“就业难、难就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较为突出的是贫困生作为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社会资源少、个人条件有限等各种因素制约着他们实现就业难度较大。近年来国家逐步完善各项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使贫困生在入学、在校期间的部分问题有了较大改善。但是,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成为制约其充分就业的主要因素,关注贫困生就业已经成为建设和谐校园的新课题。
一、贫困学生的就业现状
伴随着各类学校的扩招,2013年毕业生突破700万,比2008年增加了150万,而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毕业生就业需求。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学历、技能、专业知识等各方面要比本科生稍显逊色,作为贫困学生更要面临就业难和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双重压力,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才能获取相对公平的就业竞争权利。
1、社会因素
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率偏低。高校毕业生成为新成长劳动力的主力军,未就业大学生数目过百万,这给贫困生就业带来更大压力和更多困难。随着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政府鼓励创业的新的就业方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标准更加苛刻,用人单位在招录员工时,会有意无意的将应聘毕业生分为三六九等,主要寻求班干部、学习成绩优异、学生党员等各种优秀条件的毕业生,同时在性别、身高、特长、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也提出了一些要求,而贫困生很少具备这些硬件条件,这对贫困大学生来说更加不公平,失去了一些宝贵的就业条件,造成了贫困学生就业率普遍偏低。
2、家庭环境因素
综合能力差,竞争获胜难。贫困学生大多数来自西部地区、偏远地区,他们父母或无劳动能力、或体弱多病、家中兄弟姊妹偏多等各种因素造成家庭收入低,生活条件差,在学期间的各种费用都是借来的,或者靠自己打工所得,希望较快的收回成本出人头地减轻家庭负担,造成部分贫困生就业观念出现偏差,缺乏自信,畏手畏脚,缺乏竞争力难以获胜。
3、自身及素质因素
就业门路窄,心仪岗位少。多数贫困生家庭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由于城乡教育差异化,易产生自卑心理,性格内向,社交和动手综合能力较差,甚至有些学生思想上出现了惰性,过分依赖国家有关援助措施,过起了“等、靠、要”的生活。这些特殊群体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既不能靠父母也不能等关系,没有捷径,社会资源少,就业面窄,只能依靠自己寻求一份理想的工作,他们要想顺利就业,要比非贫困学生付出更多艰辛和努力。
二、解决贫困生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
实现贫困生就业是各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职责,是社会的一个大问题,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点工作之一。解决好这个问题应该依靠政府、社会、学校和贫困生自己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1、社会方面
贫困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参与。首先应加大宣传报道,让社会各界了解和关注贫困学生的就业需求,从而得到多方支持。如:设立贫困学生专项就业基金,吸引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贫困生资助活动;吸引有成就的优秀毕业生在学业、就业等多方面帮助贫困学生。其次,积极动员相关企业为贫困学生提供适宜的工作岗位,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实习和就业问题,提供就业指导、岗前实习、职业技能培训等相关具体指导。
2、政府方面
贫困学生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在经济条件、生活方面、专业基础上都无法同非贫困学生相比。首先,政府在经济上对贫困学生给予大力资助,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扶持政策,让他们不再由于生活贫困而影响学业。其次,在就业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鼓励他们到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基层单位、西部地区就业。第三,建立贫困学生创业专项基金。加大对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鼓励他们依据自身和专业优势进行创业,积极就业。第四,国家积极鼓励企业聘用贫困学生,按照聘用贫困生数量给予一定的减免税费政策。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为贫困学生发放国家奖、助学金、生源地贷款和助学贷款等相关政策,这些政策不但保障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同时也为学校正常运营提供了良好保障。
3、学校方面
高职院校教师在解决贫困学生就业问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应加强就业指导课和就业讲座,帮助贫困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加强贫困生就业观和择业观,引导他们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努力提高个人知识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其次,多渠道为贫困学生就业提供服务,提供招聘信息, 建立贫困生就业档案和台账,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例如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时刻关注贫困生就业动态和提供各种咨询帮助。第三,加强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专职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咨询教师,以优秀贫困毕业生为志愿者,正确引导贫困生积极面对就业问题,引导贫困生增强心理素质,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应对就业。第四,积极联系企业到校做专场招聘宣讲会,向企业优先推荐品学兼优的同学,为其今后就业积极搭建有利平台,提供有效就业信息。
4、自身方面
贫困学生大多数来自我国西部地区及偏远山村,受父辈传统影响,他们希望通过上学跳出农门,出人头地,衣锦还乡,为家人争光。他们对未来就业期望很高,期盼留在城市就业。这种传统守旧的就业观念,使贫困生就业难上加难。积极鼓励贫困生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如参加学生会、班委会竞选、勤工助学等活动,这样既增强了自信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又锻炼了他们动手、动脑、社交、沟通协调和社会经验等各方面综合能力。贫困学生应在充分分析自己和了解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性格、特长、专业及爱好,转变择业观念,脚踏实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的地方去,勇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善于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重视贫困生创业教育,为他们搭建创业平台。
贫困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协调解决。在校期间应帮助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分析了解自己,筹划未来。在遇到就业问题时应及时调整心态,从容面对,做好指导,帮助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即是对我国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朱理哲,邹超荣.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及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就业问题的探究[J].职教论坛,2011,(35):133-135.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
[4] 夏建军,陈新亮,郭飞,王学军.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社会民生,2012,(10):140-141.
[5] 崔征.关注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重视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8):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