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人文关怀的数学教师
2014-09-01张缅
张缅
笔者最近参加了一次教研活动,活动主题是关于“5以内的减法”的课例研讨。课堂上教师出示了这样一幅图:下雨了,4只小动物在树下避雨,其中的3只小动物合撑一把伞走了,剩下小猫在树下。教师预设的意图是让学生理解“4-3”的意义,这时大部分学生都能说清图意,填好算式。突然一名女生“哇哇”地哭起来,她哽咽着说:“为什么要把小猫丢在树下?下着这么大的雨,它不害怕吗?”听完她的解释,班里其他学生也开始了议论。面对孩子充满爱心的眼神,该名教师说:“孩子,你说得太好了,我们怎么能把可爱的小猫丢下不管呢?我们让小猫跟几位好朋友一块走,好吗?”小女孩高兴地点点头。教师立即调整了课件,让小猫从树下走出来,又接着问:“现在谁能给我们说说刚才图中出现了什么情况?怎样列算式?”全班同学都非常激动,争着说:“4-4=0。”
虽然这样的处理和原先的教学预设发生了变化,甚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有可能完成不了,但孩子们溢满泪水的眼睛告诉我们,这样的教学改变真是太有必要了。长期以来,我们总是突出强调数学的逻辑、严密等学科属性,使数学变成了冷冰冰的概念、术语和公式。殊不知,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除了强调数学的知识性、工具性、客观性的特征以外,还要重视它的文化性、思想性和情感性。对于那些天真懵懂的孩子来说,教学也应体现人文关怀,我们要做一个有人文关怀的数学老师。
一、承认差异,学会赏识
由于受家庭环境、教育程度、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个体之间天然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应充分正视现实,这才是数学教育的起点。
笔者在教学整数四则运算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39×1+585÷39×0÷14+1。有的学生很快发现画线部分为0,结果是40。但也有学生一步一步计算,这就是差异,教师若是严厉批评后者不动脑筋,等于否定了他们的劳动。学生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只换来了斥责与嘲笑,哪还能有自信再面对以后的学习呢?所以教师要赞赏他们,当然赞赏过后也要提出解答速度存在差异的疑问,懂得计算之前要审题,观察题目特点,不能一味埋头计算。
我们没有理由要求所有的学生按照同样的方式,追求完全同步的发展;更没有理由把所有的学生放在一个智力测试标准上掂量,做统一比较,应该真心实意地尊重每一位学生。
二、智慧评价,呵护爱心
课堂教学不可能在课前完全预设,更不可能重新开始。如果课堂中出现“意外”,教师要运用教学智慧,合理评价,呵护学生的爱心。
笔者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出示了一道连线题。因为答案并非一一对应,所以反馈时有学生问:“老师,小猴没有地方连?”其他同学纷纷附和。这时有位学生将小猴身上的“23+37”连在了一个错误答案上。笔者问他为什么这样连,他回答:“我知道小猴的家不在这里,可是他没有家多可怜呀!我就让它住进了‘61的房子里。”多么可贵的童心!笔者当时就提议:“我们给小猴画一座正确的房子吧!”提议得到了全体学生的响应。孩子们画出的不仅仅是一座房子,更是自身爱心的展现。
三、给予机会,培养自信
课堂教学时间宝贵,有时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学生并未按照预设的方案生成教师想要的答案。这时是直接忽略,还是耐心等待呢?
笔者在一次教学“8+7”时,大部分学生能想到把8拆成3和5,或把7拆成2和5这两种算法。这时,有一位学生的手似举非举,尽管教学时间紧迫,笔者还是让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把8拆成5和3,再把7拆成2和5。”没等他继续往下说,其余学生持反对意见了:“不用再拆7了呀。”该生听到这个意见,只好把求助的目光转向老师。笔者随即说道:“相信自己,你的方法也巧妙,不要着急,慢慢说。”他自信满满地说:“3和2相加得5,3个5加起来等于15。”笔者很庆幸没有因为自己的武断而扼杀了一个学生的自信心。
只有用心去理解学生,用爱来呵护学生,才能使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才是我们数学教育的应然价值追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