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人才成长:不随意揭孩子的伤疤
2014-09-01蒋晓健
蒋晓健
餐前自选活动的时候,孩子进入自己喜欢的游戏区内快乐地玩了起来。可是不到5分钟,女孩彤彤哭哭啼啼跑来告状:“老……老师,我的……我的娃娃不见了。”孩子们一拥而上,将我和彤彤包围在中间。待我细看,只见彤彤手里拿着上周刚带来的套娃玩具,打开到最里层,却少了最小的娃娃。没等我多问,活动室里就已经炸开了锅:
“老师,被谁偷走了?”
“一定要把偷玩具的贼捉到!”
“为什么做小偷啊?想要的话叫妈妈买啊?!”
“……”
孩子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说明他们曾受到家长良好的教育,有是非观念和善恶分辨,虽然用“小偷”“贼”字眼是很刺耳的,但这是孩子们的正义心理表达。
看到孩子们义愤填膺的样子,我并没有附和,示意小朋友们坐到自己的小椅子上。
“彤彤,你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老师,昨天下午我还玩过套娃,还有那个小娃娃的,可是,刚才一打开,发现没有了。”彤彤带着哭腔,“这是爸爸出差给我带回来的礼物,我本来就不想带到幼儿园里来,可妈妈硬是说好东西要和大家分享……”听得出来孩子的心疼。是的,上个星期,为了丰富班上的游戏材料,我动员孩子们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家长们十分配合,让孩子带来了很多,可现在倒好……今后孩子们还敢和大家分享吗?!家长还愿意配合老师吗?!我歉疚地望着彤彤那双哭红的眼睛。可是,究竟是谁拿走了玩具?又是在什么时候呢?
我再向孩子们望去,35个孩子,70只眼睛,在闪闪地看着我。从小班带到大班,三年来,哪个孩子什么脾气什么秉性,我当然是了如指掌,当然明白这里没有“小偷”更没有什么“贼”,如果真的有孩子拿走了这东西,也许是其他原因吧!有的孩子建议我对所有人进行搜查,一定要把这个“小偷”给查出来。很多孩子也随声附和:“老师,马山搜吧!”突然,我发现有一个孩子小脸写满恐惧,眼睛也不敢正视我。我明白了。
看来是他了,我知道他的家庭比较困难。他总是穿哥哥的旧衣服,可他自信、大胆,各项活动总少不了他的身影;他特讲义气,不允许班里的牛牛欺负女孩子;他是老师的小帮手、同伴的好朋友,每次吃饭前,总是积极地为大家分发碗筷……难道真是他做的吗?我疑惑起来。在我心目中,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做“小偷”的。可能是他太喜欢这个玩具,只是想借来给妹妹看看吧!也许……有太多的猜测,我不能随便下这个结论。想到这里,我对大家说:“小朋友们,其实老师知道是谁拿走了那个小娃娃,但我不说,我要让他自己说出来。这样吧,我们来玩个悄悄话的游戏,谁没有拿,就说——不是我;谁拿了,就说——是我,好吗?”在征得孩子们同意之后,游戏就开始了,孩子们一个个套着我的耳朵说悄悄话:“不是我。”“不是我。”“不是我。”……孩子们的悄悄话很坚定。轮到他了,蚊子般细语:“不是我……”我的心沉到了谷底,但理智控制自己保持镇定,在接下来的悄悄话过程中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最后,我对着所有的孩子说:“我知道,拿玩具的小朋友今后一定不会这样做了,他一定会在下午回到老师办公桌抽屉里的。我们继续玩吧!”
下午起床后,带领孩子们进行户外锻炼活动,有几个孩子看来很好奇,几次想探听什么结果,我自然是不会透露什么信息的,仍从容地带领着他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会儿,孩子们都微微出汗了,我一边组织孩子们坐下来休息,一边说:“谁愿意帮老师去取5条毛巾来擦擦汗啊?”
“我去!我去!”很多孩子都争先恐后,他也没有例外,虽然我看到他举手有些迟缓。
我对他点点头:“你去吧。”随后,他就转身蹿了出去。
几分钟之后,他跑来了,看上去很轻松的样子,也许他做了一件“减压的工作”吧!
我们结束户外活动,待我回到办公室拉开桌子中间的抽
屉……依旧不动声色的组织着下午的活动……
离园前,我当着所有孩子的面,夸张的拉开办公桌的抽屉,故作惊喜的大叫起来:“彤彤,看看,你的娃娃飞到我桌子里了。”孩子们都高兴得手舞足蹈,他自然是也是异常兴奋。我的心中顿时涌起波澜……
第二天,其他老师还提起这件事:“小偷查到没有?”我轻松答道:“没有!”
对我来说,这不是秘密,但我想把这个大家想知道的“秘密”收藏到永远、永远……
尊重有着奇妙的作用,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从关注人才成长的角度出发,不随意揭孩子的伤疤,因为尊重孩子的人格的教育尤其重要。
(1)尊重是教育孩子的基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尊重也就成为教师施教的重要基础。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对等还给老师以尊重。这种相互尊重必然会产生化学反应,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和谐美丽。
(2)尊重为孩子提供认知窗口。教师尊重孩子,不是对孩子放松管理,而是要对孩子的个性进行保护,要注意孩子的个性需求,让孩子实现扬长避短。孩子对自身有了正确认知,才能接受教师的引导,作出正确调整。
(3)尊重让孩子产生认同感。如果教师不能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心理,就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损害,特别是那些有缺陷的孩子更渴望老师的尊重,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们,就会让这些孩子自卑感更强烈,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其实,每一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同,即使不是领导,如果能够获得足够的尊重,也会感觉很欣慰的。如为了赢得尊重,我们会认真工作,改掉陋习,会努力地做最好的自己。
教师与孩子的关系也是这样,假如孩子感到老师尊重自己,孩子当然会更卖力地表现自己,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同时,孩子会积极参与老师组织的所有活动,希望通过努力获得老师的更多认同。
践行洛克“别随意揭孩子的伤疤”的教育思想,我们在工作中就应该立足人才成长,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管教育对象年龄的大小,都要付出真诚和尊重,用心去和孩子交流,用情去和孩子进行互动,巩固师生的良好关系,这样才能确保教育的效果。特别是对孩子偶然犯下的错误,我们要注意运用艺术的批评方法,传递关爱和理解,这样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使他们在成长中不断成才。
(江苏镇江扬中市丰裕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