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基底节点状钙化的CT特征及临床意义

2014-08-31孙静涛张东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点状生理性外伤性

段 丽,孙静涛,张东香,宋 佳

(1.河北省唐山市第九医院 神经内科,河北 唐山,063000;2.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 妇儿医院医学影像科,河北 唐山,063000)

Delacour Virchow等在1850年就首次报道了基底节钙化现象,但CT的出现和应用才使颅内小钙化得以检出。点状钙化是基底节钙化表现之一,是影像学上的一个征象,而非独立的疾病。一般情况下伴基底节点状钙化的儿童无任何临床症状,但在众多报道[1-4]中与外伤性脑梗死有密切关系,临床上有重要的意义。作者在近3年多行儿童颅脑CT检查2 903例中,发现基底节点状钙化者57例。本研究对上述患儿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其发生率、发生机制、CT表现及临床意义,旨在提高对儿童基底节点状钙化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3月—2013年7月两所医院共行儿童(<18岁)颅脑CT检查2 903例,其中表现为基底节点状钙化的有57例。在57例中,男26例,女31例,年龄1月~16岁,平均(4±2.4)岁。除9例在新生儿期有缺血缺氧病史外,57例基底节点状钙化患儿均无遗传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及放化疗等病史。

1.2 方法

所有儿童均行颅脑CT平扫。采用德国Siemens Definition AS 64排128层螺旋CT。患儿仰卧位,以听眦线为基准从颅底到颅顶扫描。对不合作小儿进行镇静(一般用10%水合氯醛直肠灌注,剂量0.5 mL/kg)。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 mAs,重建层厚5 mm或2 mm,螺距1,矩阵512×512,FOV180。图像采用窗宽80 HU、窗位35 HU显示。

1.3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有: ① 点状钙化大小及形态的标准:直径多在1~3 mm,点状或不规则如沙粒样; ② 根据数量和程度将点状钙化分为密集多发(3个以上)、散在少许(2~3个)、单发(1个);③ 按钙化发生部位分为壳核、苍白球、屏状核、内囊、外囊; ④ CT图像由两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采用双盲法读片,最后达成一致意见。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儿童脑基底节点状钙化的发生率为1.96%。CT结果显示,36例显示双侧对称点状钙化,占63.16%; 21例显示单侧点状钙化(其中左侧8例,右侧13例),占36.84%; 密集多发者25例,占43.86%; 散在少许者24例,占42.11%; 单发8例,占14.04%。病变分别位于壳核者41例,占71.93%; 苍白球者27例,占47.37%; 屏状核者7例,占12.28%; 内囊者5例,占8.77%; 其中分布两个部位以上者19例,占33.33%; 累计单一部位者38例,占66.67%。

57例基底节点状钙化中,因外伤就诊者12例中合并外伤性脑梗死者8例。因外伤就诊113例无基底节点状钙化合并外伤性脑梗死2例。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60.47,P<0.01)。在基底节点状钙化组,密集多发者发生外伤性脑梗死5例,散在少许者发生2例,单发者发生1例,点状钙化密集程度越大,越易发生外伤性脑梗死。见表1。

表1 因外伤就诊的基底节点状钙化组与无点状钙化组发生外伤性脑梗死的比较

3 讨 论

基底节钙化的形式有斑片状钙化、结节状钙化及点状钙化等,较为常见的如生理性钙化、甲状旁腺功能低下、Fahr氏病等均呈对称性斑片状钙化表现,血管畸形、颅内先天性感染、结节性硬化等常表现为结节状钙化,成人及儿童均可见到。本组均排除了上述钙化形式和疾病患者,重点讨论基底节点状钙化在儿童期的特征和意义。本组统计儿童脑基底节点状钙化在同期行颅脑CT检查儿童中的发生率为1.96%。基底节点状钙化几乎不见于成人,是儿童期特有的基底节钙化形式。

国内外学者对儿童基底节点状钙化的看法有所争议。袁向东等[5]认为成人生理性钙化可能源于儿童期点状钙化。任桂花等[6]认为CT发现儿科患者的基底节钙化即为病理性。另外,对于基底节钙化的机制尚不明确,郭宏志等[7]认为可能于血管因素、钙代谢障碍、大脑缺氧、碱性磷酸酯酶活性障碍等因素有关。作者在总结本组57例基底节点状的儿童资料中发现,除发生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出现偏瘫等症状及9例有缺血缺氧病史外,其他患儿均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及病史,绝大部分为偶然发现。因此推测基底节点状钙化是在儿童脑发育过程中基底节区微小血管的血管壁发育不良性钙化,有缺血缺氧病史患儿脑血管发育更受影响而更易发生。因此,作者认为点状钙化代表着基底节区微小血管正在发育过程中或发育不良,具有生理性的又具有病理性,原因为: ① 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发育及微小血管发育成熟,其点状钙化更趋于生理性。本组中位年龄(4±2.4)岁,偏低龄,说明年龄越小越易见到点状钙化,因为年龄越小微小血管发育越不成熟,印证了其与血管发育不良的关系; ② 基底节点状钙化的CT特点双侧多发多见,累及单一部位多见且主要分布于壳核和苍白球,生理性钙化既是双侧对称、主要发生于苍白球,体现了这种点状钙化生理性的一面。

基底节点状钙化与外伤性脑梗死密切相关,本组因外伤就诊的12例基底节点状钙化患儿中8例合并该部位的腔隙性脑梗死,与同样外伤就诊的113例无基底节点状钙化组中仅2例发生腔隙性脑梗死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儿童基底节供血动脉来自豆纹动脉及脉络膜前动脉,属动脉供血交界区,且均为中末分支动脉。本身儿童脑血管纤细、迂曲,自我调节能力就差,而基底节点状钙化患儿更代表着基底节区微小血管发育不完善,遇到外伤甚至轻微外伤后小血管更易发生痉挛、变细、甚至闭塞,发生缺血。也可能的原因为儿童头颅外伤时脑组织与颅底产生平行移动,这些血管受剪切力的作用,产生血管破裂造成血管壁损害,产生局部缺血病灶或急性梗死、血栓形成[8]。本组8例均因外伤后就诊在发现基底节区脑梗死时同时具有点状钙化,说明点状钙化先于外伤性脑梗死存在。另外8例中发现,密集多发点状钙化发生外伤性脑梗死5例,而散在少许和单发点状钙化发生梗死2例、1例,说明可能点状钙化程度越大,越易发生外伤性脑梗死。但因样本量少无法做统计学分析,有待进一步收集病例研究。

综上所述,基底节点状钙化在儿童期是一种生理、病理性改变,与基底节区微小血管发育有关。同时与外伤性脑梗死密切相关。在未找出病因、亦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时,可随访观察,无需处理。但需嘱患儿尽量避免头颅受到外伤,尤其是基底节多发密集点状钙化者。

[1]袁向东.小儿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及CT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1): 30.

[2]王华,于一兵.基底节钙化与急性偏瘫综合征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7): 547.

[3]周修国,林顺发.儿童外伤性脑梗死与基底节钙化[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1994,2: 67.

[4]金惠明,孙莲萍,鲍南.伴基底节钙化的婴幼儿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1,22(2): 88.

[5]袁向东,张欣,周正,等.56例儿童基底节钙化的临床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9,16(2): 107.

[6]任桂花,包新华,马玉翔.儿童双侧基底节钙化14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6,11(2): 92.

[7]郭宏志,李义召,迟兆福,等.CT扫描上的对称性基底节钙化(附31例报告)[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4,2(1): 51.

[8]王秀琴.86例小儿脑梗死临床与CT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1): 23.

猜你喜欢

点状生理性外伤性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某住宅楼的混凝土点状爆裂原因分析
黄瓜15种生理性病害
壳样钙化子宫肌瘤悬吊式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1例并文献复习
浅谈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的描述
生理性海水在鼻内镜术后的临床分析应用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
生理性缺血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疗效观察
外伤性肩关节后脱位的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