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艨熊艟汇浦江 细品中俄海军联合军演主力战舰

2014-08-30

现代兵器 2014年7期
关键词:舰体舰炮瓦良格

2014年5月26日,刚刚参加完海上联合军演的中俄两国舰队返回上海,并且向公众开放了“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和“郑州”号导弹驱逐舰。本刊记者特地奔赴上海,近距离感受这些艋艟斗舰的刚毅与威猛。

外观对比

走进上海国际客运中心码头,迎面而来的就是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旗舰“瓦良格”号那魁梧伟岸的灰色身躯。提起该舰,很多资深的海军爱好者应该都不陌生,笔者上次见到它就是在2009年中国海军成立六十周年国际阅舰式上。此次得以登舰参观,更是对该舰有了很多不同于以往的认识。“瓦良格”号原名“红色乌克兰”号,1989年10月16日服役,2002年成为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旗舰。同冷战时期苏联建造的诸多大型水面舰艇一样,“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的设计布局突出了实用性,在上层建筑上堆砌了大量武器及雷达电子设备。作为“基洛夫”级核动力战列巡洋舰的迷你版,“瓦良格”号以满载排水量11300吨的相对较小舰体承载了16枚SS-N-12超音速反舰导弹、64枚SA-N-6中远程舰空导弹、40枚SA-N-4近程舰空导弹以及1座AK130型双管130毫米舰炮、6座AK630M型6管30毫米近防炮。虽然其吨位只有“基洛夫”级的一半,但是对海对空打击能力相当于后者的60%。尤其是“瓦良格”号舰艏的武器布局,以AK130型双管130毫米舰炮为轴线,两侧对称倾斜设置了8座巨大的SS-N-12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筒,如同一位持矛纵马的海上重甲骑士,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果真的可以用“暴力美学”来概括苏军主战武器带给人震撼的话,那么“瓦良格”号无疑是这个词的最好诠释。

相比标准排水量9300吨的“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标准排水量只有5700吨的052C“郑州”号显得格外秀气。该舰时尚的隐身外形设计,再加上白色舰体以及立体感极强的舷号,即便不熟悉海军的人也会认为“郑州”号与“瓦良格”号是新旧两个时代的产物。虽然吨位只有“瓦良格”号的差不多一半,但是正如“瓦良格”号之于“基洛夫”级一样,“郑州”号以48枚远程舰空导弹、8枚远程舰舰导弹以及1座100毫米主炮、2座7管30毫米近防炮的强大火力,完全可以达到“瓦良格”号60%以上的对空、对海作战能力。而且就隐身性能来说,80后的“瓦良格”号更是不及10后的“郑州”号。事实上,建造具有隐身性能的先进战舰,必须要对吨位有所控制,一来隐身设计可以更从容一些,二来也能够控制造价。而类似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那样的万吨隐身战舰,即便是富甲天下的美国也是无力承担更多的。

主炮

“瓦良格”号和“郑州”号都在舰艏装备1座主炮,但是口径和尺寸相差很大。“瓦良格”号装备的是AK130型双联70倍口径130毫米舰炮,球形炮塔的外径6米,高4.7米,不带弹药的系统全重竟达98吨,是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双联舰炮,十足的巨无霸。也正因为其块头如此之大,甲板下的安装深度为6.2~9.4米,只有大型战舰,如“彼得大帝”号核动力战列巡洋舰和“瓦良格”号及其姊妹舰才容纳得下。而目前装备该炮的吨位最小的战舰,即“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其满载排水量也已近8000吨。不过,庞大的身躯及全重所带来的性能也是极其强悍的,AK130的双管射速高达70发/分,最大射程超过22千米,在美国“朱姆沃尔特”号服役之前(装备2座155毫米单管舰炮),该炮将稳坐全球最强舰炮的第一交椅。

相比“瓦良格”号,“郑州”号的100毫米单管隐身舰炮则小巧得多。该炮的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国引进的法国T100C型100毫米紧凑型单管舰炮。经过中国军工科研人员对法国原型舰炮技术的消化吸收及改进创新,新一代100毫米单管舰炮的性能已经有了长足进步,成为052B、052C以及051C等第三代国产主力战舰的主战装备。不过,随着052D“昆明”号导弹驱逐舰的服役,未来100毫米单管舰炮的地位将被更新一代的130毫米单管舰炮所取代。因为就目前及未来海战而言,双方主力战舰之间发生炮战的几率几乎为零,当今主流战舰主炮的发展,一方面是以76毫米和57毫米为代表的对空及反导型,一方面则是以127毫米、130毫米甚至155毫米为代表的对陆攻击型。而100毫米单管舰炮无论是用于对空及反导,还是对陆攻击,其性能都有力所不及之处。从这个角度来讲,国产100毫米单管舰炮完全可以功成身退了。

近防系统

“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的近防系统由6座AK630M型6管30毫米近防炮组成,分别在舰艏主炮后高低串列布置2座,在舰体中部左右舷“边球”电子干扰机天线罩两侧串列布置2座。这一布局的好处在于:面对正面来袭目标时,可以集中2座AK630近防炮的火力实施拦截;而在拦截侧面来袭目标时,最多可以集中4座AK630M近防炮的火力。不过,这种布局的缺陷也很明显:AK630M近防炮全部集中在舰艏和舰体中部,其火力范围无法覆盖后部,只能依靠2座双联装SA-N-4近程舰空导弹发射系统拦截后方来袭目标,两者的火力范围也基本上不重合。而且对于SA-N-4近程舰空导弹来说,其性能也不能满足对付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的战技术要求。

AK630M近防炮的火控系统由MR-123-02“歪椴树”目标探测和跟踪雷达、热像仪、电视跟踪仪、激光测距仪、显示器以及火控操作单元组成。其中,MR-123-02雷达与热像仪、电视跟踪仪和激光测距仪组成目标探测和跟踪单元,能够控制2座AK630近防炮作战。因此,“瓦良格”号共装备有3个“歪椴树”目标探测和跟踪单元,其布局也与AK630M近防炮相同,分别布置在舰桥前部和舰体两侧。有意思的是,“瓦良格”号舰体两侧的AK630M近防炮除了全自动模式,还有人工操作模式。该舰在舰体两侧、AK630M近防炮炮塔的侧上方各设有1座仅配备机械瞄准具的人工操作台,AK630M近防炮可以与其同步俯仰转向。在必要情况下,炮手能够在人工操作台上操纵火炮射击。虽然在当今海战环境下这一模式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用来对付海盗们还是不错的选择。endprint

“郑州”号导弹驱逐舰的近防系统由分别布置在舰艏和舰尾各1座7管30毫米近防炮组成。根据现场铭牌公开展示的介绍,这种近防炮的型号为H/PJ12,H代表海军,PJ代表舰炮。这种高度集成化的近防炮将火控雷达、光电跟踪系统集成在炮塔上,以一个基座就承担了所有火力和探测/跟踪单元,有利于后勤维修和舰载布局设计,突出了先进的模块化思想。尽管该近防系统在全系统重量以及造价上可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从总体来看还是值得的。尤其是2座7管30毫米近防炮前后布局所带来的全方位火力覆盖,体现了以尽可能少的火力系统达到最优化的火力打击效果的设计思想。

防空导弹

“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由于要承担整个舰队的区域防空任务,同时自身也有对空点防御需求,因此同时装备了SA-N-6远程舰空导弹和SA-N-4近程舰空导弹。其中,由8个八联装垂直发射单元组成的SA-N-6远程舰空导弹发射系统布置在舰体中部、燃气轮机排气口后部,而2座双联装SA-N-4近程舰空导弹发射系统分别布置在直升机库两侧。

SA-N-6远程舰空导弹垂直发射单元为圆形发射井结构,8具发射筒围绕旋转轴心安装在甲板下,甲板上只有一个开合式发射口盖。作战时,位于发射口盖下方的发射筒首先发射,之后其他7具发射筒依次旋转至发射口盖发射导弹,直到目标被全部拦截或发射完所有导弹。相比以美制Mk41为代表的方形发射井式热垂直发射单元,这种圆形发射井式冷垂直发射单元也有其独到之处:首先,发射井下为开放式结构,便于后勤维护和检测;其次,冷发射方式也不必设置排焰道和排焰口,避免了烧蚀问题;而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该发射单元只需在甲板上开少数几个较小直径的发射口,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舰体强度。反过来说,这种垂直发射系统也存在增加旋转机构、备弹相对较少、发射筒旋转带来的反应时间以及同心等问题。为此,俄罗斯及中国新一代舰载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设计已经开始更多地吸收西方同类系统的成功经验。

SA-N-4近程舰空导弹发射系统即便是以今天的眼光看,也是非常另类的。该发射系统由折叠式升降双联发射架、圆形发射井以及供弹装置组成,平时双联发射架折叠收纳于发射井内,战时则打开井盖,发射架升起并展开,导弹则已经吊挂在发射臂下,处于待发状态,整个过程犹如华丽的机械之舞。因此,平时人们是看不到SA-N-4近程舰空导弹双联发射架的,只有一个酷似垂直发射系统的圆形发射井。该发射系统的最大好处在于以最小的占用空间来实现发射装置和储弹/供弹装置的一体化,即便是小排水量战舰(500吨)亦可装备。不过,过于复杂的机械传动和伺服机构也会带来结构复杂、可靠性相对较低等问题。SA-N-4近程舰空导弹的火控系统为“气枪群”搜索/跟踪雷达,该雷达由方形设备舱、1部安装在设备舱顶部的抛物面搜索雷达天线以及大小各一部跟踪雷达天线组成,每次能够制导2枚导弹攻击1个目标。

“郑州”号导弹驱逐舰装备的是国产新一代通用化中远程舰空导弹,采用六联装圆筒式冷垂直发射单元。全舰共有8座垂直发射单元,因此总共备弹48枚。一般来说,区域防空舰应当同时装备中远程舰空导弹和近程舰空导弹,以便能够担负区域防空和对空点防御任务。但是,限于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类型以及全舰排水量控制等因素,“郑州”号装备的舰空导弹只有通用化中远程舰空导弹一种,近程对空防御只能依靠7管30毫米近防炮。这一遗憾也许只有随着052D以及055型新一代导弹驱逐舰的建成及服役才能弥补。

反舰导弹

“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舰艏两侧整齐布置着总共16具SS-N-12“沙箱”超音速远程反舰导弹发射筒。该型导弹是苏联研发的第二代超音速远程反舰导弹,在有中继制导时最大射程可达550千米,最大飞行速度1.7马赫,可装备750千克常规战斗部或350千吨TNT当量核战斗部,即便是万吨战舰被命中一枚也会失去战斗力。“沙箱”导弹的火控系统为安装在主桅杆正面中部的“前门”-S制导雷达,该雷达采用纵置抛物面天线,在其天线上部还有1部小型天线,有可能是用于截获来自导弹的信标信号。

“郑州”号导弹驱逐舰装备的2部国产新一代远程反舰导弹四联装发射筒纵向交错布置与舰体中部,其直径和长度都比以往的国产反舰导弹大很多,相信其射程和威力也会有大幅提升。该型导弹的火控制导雷达安装在主桅杆前部的大型雷达罩内,其外形与俄制“音乐台”多功能对海超视距探测雷达很相似。

相控阵雷达

“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最为醒目的特征除了巨大的“沙箱”导弹发射筒,就要数舰体后部外形如此特殊的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天线罩,以至于北约为其取了一个极其形象的绰号——“顶罩”。该雷达为J波段无源相控阵雷达,主要负责SA-N-6中远程舰空导弹的制导及目标跟踪,其雷达罩直径达4米,天线仰角固定,方位上可以旋转扫描。“顶罩”雷达系统除了相控阵雷达天线,还在基座上集成了3部用于对抗电子干扰的小型柱状天线以及1部安装在较小雷达罩内、用于导弹与战舰之间传输数据的链路指令天线。

与“瓦良格”号相比,“郑州”号导弹驱逐舰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布局采用与美国“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类似的方案,其采用的半圆筒状雷达罩在世界上也是独具一格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及其效仿者都采用前后雷达天线高低交错的布局,而“郑州”号及其姊妹舰的雷达天线都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这主要是由国产通用化中远程舰空导弹与美制“标准”系列远程舰空导弹所采用的不同制导方式造成的。

对空/对海搜索雷达

“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的主要对空/对海搜索雷达包括“顶板”-B和“顶对”。“顶板”-B是目前俄罗斯海军装备的主力舰载对空/对海三坐标搜索雷达,采用了2块背靠背布局的全电扫天线,对5000米高度、雷达反射面积7平方米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大于130千米,能够同时跟踪48个目标并识别其中16个目标。正是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该雷达技术也随着“现代”级的引进而引入我国。“顶对”则属于远程三坐标/二坐标远程对空搜索雷达系统,其设计布局充分体现了俄式装备系统集成化的思想,即由1部“顶帆”三坐标搜索雷达和1部“大网”二坐标搜索雷达背靠背组合而成。该雷达系统能够同时跟踪64个目标并同时识别24个目标,其主要任务是为“顶罩”雷达系统提供目标信息,对战斗机一类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可达200千米以上。endprint

猜你喜欢

舰体舰炮瓦良格
一门舰炮杀四方
“维斯比”级护卫舰
“瓦良格”访菲
舰炮智能随动系统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PLC的某型舰炮控制系统改进
长鼻子舰炮打赢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