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剧恶化的伊拉克安全形势

2014-08-30胡向春

现代军事 2014年7期
关键词:逊尼派什叶派武装

胡向春

进入2014年以来,伊拉克安全形势急剧恶化。1月初,“伊拉克-黎凡特伊斯兰国组织”(ISIL,The 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及其他反政府武装占领费卢杰市和拉马迪市部分地区。自6月6日开始,该组织再次与伊拉克安全部队爆发激烈冲突,并先后攻占摩苏尔和提尔库克等重镇。6月14日,该组织在互联网上公布了屠杀1700余名伊安全部队被俘官兵的一系列照片,更令国际社会为之哗然,也让世人对伊拉克及中东形势的发展前景更为担忧。

令世界瞠目的“伊拉克-黎凡特伊斯兰国组织”

源于“基地”组织

“伊拉克-黎凡特伊斯兰国组织”是一个逊尼派穆斯林极端武装组织,前身是20世纪90年代初成立的“一神论和圣战组织”(TOMJ),成员大多受训于扎卡维在阿富汗设立的营地。“9·11”事件后,该组织被作为恐怖主义组织遭到围剿。2003年,美国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伊北部许多地区出现安全真空,扎卡维等趁机打着“基地”的旗号进入伊拉克,该组织也曾经以“伊拉克基地分支”的名义猖獗一时,并于2006年与提克里特附近一些逊尼派部落武装组成反美的“圣战者联合委员会”。

2010年,在大赦中被释放的伊拉克前逊尼派教士阿布·巴克尔·巴格达迪接管了“伊拉克基地分支”,并将其更名为“伊拉克伊斯兰国组织”(ISI)。2011年8月,巴格达迪在伊拉克发动了血腥袭击,并公开赞颂本·拉登,还扬言还要发动更多类似的袭击行动。为此,美国国务院曾悬赏1000万美元通缉巴格达迪。在叙利亚危机爆发后,ISI成员纷纷进入叙利亚境内,开展反对巴沙尔政府的武装斗争,并在叙组建了一支名为“胜利阵线”的激进组织。2013年4月,巴格达迪宣布将“伊拉克伊斯兰国组织”和“胜利阵线”合并,命名为“伊拉克-黎凡特伊斯兰国组织”(ISIL,其中黎凡特代表叙利亚及周边地区)。

建立伊斯兰国家的野心

与许多反政府武装组织不同的是,“伊拉克-黎凡特伊斯兰国组织”并不谋求参与国家的权力分配。该组织具有乌托邦的性质,根本目的是要在中东托罗斯山脉以南、地中海东岸、阿拉伯沙漠以北和上美索不达米亚以西的地区建立政教合一的纯粹的伊斯兰宗教国家。在这个国家中,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极端宗教思想。实践中,该组织努力将那些被阿拉伯国家政治体制边缘化的人拉进来,重新创建一个理想的国家和新的政体。

该组织的首领和骨干成员主要来自于逊尼派大本营—沙特,而战斗人员主要为伊拉克、叙利亚的逊尼派武装分子,还有来自车臣和德国的支持逊尼派的武装分子。根据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资料,该组织在叙利亚境内有6000~7000名武装分子,在伊拉克境内有5000~6000名武装分子。

法国《世界报》称,ISIL“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能力很强。在2006年左右,ISIL的前身在与美军或伊拉克军队作战时往往一触即溃。但经过叙利亚内战熏陶后的ISIL却能娴熟地实施地面协同作战。法国中东问题专家贝纳阿德称,以往ISIL的攻势主要是袭击、骚扰,即便攻坚也只针对1~2座城市,现如今已经能够同时在几个省组织实施攻击行动。值得注意的是,该组织不仅有国际兵源和财源,而且有自己的人力和财力基地,并且在摩苏尔银行劫获5000亿第纳尔(约合4.29亿美元)的巨款,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恐怖组织”。

连克伊拉克重镇

2014年以来,该组织在伊拉克境内接连攻城掠地。1月3日,该组织宣称占领巴格达附近重镇费卢杰,并成立“伊斯兰酋长国”,在当地实行严格的伊斯兰教法。伊拉克警方也承认,伊安全部队已失去对费卢杰的控制。这是自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以来伊反政府武装首次控制伊重要城市。同时,该组织还控制了安巴尔省首府拉马迪的大部分地区。此后,伊拉克政府军与该组织持续交战,但始终未能夺回费卢杰的控制权。

6月10日和11日,该组织先后攻占伊拉克尼尼微省首府摩苏尔和萨拉赫丁省首府提克里特,引起国际社会的震惊。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称,“摩苏尔的陷落,成为伊拉克后萨达姆时代国家政策失败的标志。”该组织发言人阿布·穆罕默德·阿德纳尼扬言,“下一步将向首都巴格达和卡尔巴拉进军。”他还通过“推特”发表音频声明,“不要对敌人手软,战斗远未结束。”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在全国范围实施最高警戒,同时呼吁议会宣布伊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恐怖组织威胁。英国《卫报》报道称,“ISIL的进攻势头使巴格达变得面目全非。满街都是空的,充满不祥的预感。人们在囤积食物和水,看起来似乎即将兵临城下。”

伊拉克安全问题:错综复杂的根源

不断激化的国内矛盾

巴格达大学政治学教授萨巴赫·谢赫指出,伊拉克安全形势之所以急转直下,归根结底是因为政府多年来没能很好地解决国内的教派和民族矛盾,什叶派、逊尼派和库尔德人三大势力的争斗严重阻碍了伊拉克的发展。特别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伊政治格局被颠覆,长期受到压制的什叶派在政治上彻底翻身,登上了国家最高权力宝座,而长期执政的逊尼派却被边缘化,被排斥在最高权力之外,在政府部门、安全部队、司法体系、劳动力市场和地区发展等领域中普遍受到歧视。现如今,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矛盾已经渗透到伊拉克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成为伊拉克暴力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出身什叶派的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在执政初期,曾着力团结逊尼派,在打击“基地”组织的行动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在最近几年,马利基却把重心放到巩固自身权力上,不仅没有兑现当初在争取逊尼派部落武装与“基地”组织作战时对其做出的承诺,反而日益明显地将逊尼派排除在关键的政府职位之外。伊拉克政府军也被逐渐打造成为什叶派武装,并常常与什叶派民兵一道骚扰和欺压逊尼派平民,导致一些逊尼派力量开始接近或接受恐怖组织和极端组织。而此次伊拉克安全形势急剧恶化,进一步凸显了伊国内严重的教派矛盾。因受暗杀指控而流亡国外的伊逊尼派前副总统塔里克·哈希米将当前局势动荡称为“民众革命”。马利基总理的一名盟友则宣称,什叶派执政阵营已经“不可能”与逊尼派最大阵营“联合者联盟”合作,原因是后者的“教派立场”。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政府总理内奇尔万·巴尔扎尼认为伊拉克安全危机原因之一是什叶派主导的中央政府对逊尼派采取“错误政策”,让逊尼派感到“被忽视”。endprint

孱弱的政府军事力量

国内教派冲突的大环境,同样影响到战后组建的伊拉克军队。在伊拉克军队中,许多士兵是从什叶派民兵武装和逊尼派“觉醒委员会”中招募,他们只效忠于各自教派和部落,并没有“为国家而战”的意识。许多逊尼派士兵并不愿意为什叶派政府战斗,而什叶派士兵也缺乏誓死保卫逊尼派地区的决心。在逊尼派聚居区,伊拉克军警与当地居民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张,难以得到当地民众支持,这也是摩苏尔遭袭时政府军不战而退的重要原因。此外,据伊拉克政府高官透露,伊拉克在组建安全部队时过于匆忙,一些对国家不忠的嫌疑分子趁机混进军队。在攻占摩苏尔的反政府武装中,还包括一些前伊拉克逊尼派军官,他们因不满什叶派政府而最终倒戈。

前伊拉克驻联合国大使费萨尔·伊斯特巴迪称,伊拉克士兵缺乏训练,没有职业军人的素养。他们往往只顾自己安危,没有战斗精神。战后伊拉克国内失业率高达60%,不少伊拉克人申请参军都是生活所迫,纯粹是为了拿到薪水养家糊口,根本谈不上“保家卫国”。此外,目前伊拉克军队严重缺乏高素质军官。在募兵之初,美军曾规定,凡是伊拉克旧军队校级以上军官、前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中高级成员,以及共和国卫队成员不准进入新军队,从而将大批经受过战争考验的指挥人才排除在新军队门槛之外。而且,伊拉克军队内部贪污腐败盛行。特别是军购项目普遍存在贪污现象,购得的武器装备与物资质量很差,进一步影响了伊军的战斗力。

美国中东政策引发地区动荡

美国的中东政策是导致伊拉克安全局势不断恶化的外在因素。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伊拉克虽然遭受国际制裁,但政局总体稳定。美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颠覆了伊拉克政权,而且激化了伊国内民族和宗教矛盾,使伊陷入动荡与恐怖交织的恶性循环之中。而美国在伊拉克乱局难以收拾的情况下选择“抽身”,直接导致伊国内出现安全真空,伊政府和军队难以控制局面。

美国等西方国家2011年策划的“阿拉伯之春”,导致诸多阿拉伯国家政权更迭和政局动荡,也为“伊拉克-黎凡特伊斯兰国组织”等恐怖组织提供了滋生蔓延的土壤。特别是叙利亚危机自2011年持续至今,招致全球各地众多逊尼派穆斯林武装分子涌入叙境内进行“圣战”,并以此为集散地向伊拉克等邻国“外溢”。外界对叙反对派的资金和物资支援,也有很多落入恐怖组织手中,导致恐怖组织势力不断壮大,活动更加猖獗。据统计,2011年初伊拉克恐怖袭击事件每月平均300多起,到了2013年已高达每月1200多起。据联合国伊拉克援助团统计,2013年伊拉克恐怖袭击造成的死亡人数达7818人,为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在2014年前4个月,伊拉克恐怖事件中的伤亡人数达4000多人。伊拉克已成为“全球最危险的国家”。正如德国《世界报》宣称,“ISIL在伊拉克攻城掠地,宣告美中东战略的失败。”

伊拉克安全危机的影响:外溢效应日益明显

制造恐怖效应

“伊拉克-黎凡特伊斯兰国组织”攻城掠地,包括在互联网上发布屠杀俘虏的照片,目的就是要扩大自身影响,并且在伊拉克政府军官兵的心里埋下恐惧的阴影,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事实上,伊斯兰圣战组织利用互联网传播信息、宣扬教派理论、招募支持者的做法在“9·11”事件之后已然成为潮流。近年来随着推特、脸谱等社交网络的发展,ISIL及时顺应潮流,更快更好地利用社交网络进行宣传,用煽动性的语言和令人震撼的图像,图文并茂地向世界炫耀他们取得的军事成就,使圣战走向“全球化”,并且成功地从有关国家和地区招募到数以千计的圣战者加入。

不过,“伊拉克-黎凡特伊斯兰国组织”如此大规模的屠杀和赤裸裸的炫耀也激起了国际公愤,“战争罪”已成为ISIL无法摆脱的历史枷锁。美国政府对该组织的屠杀“暴行”予以谴责。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称:“伊拉克人在遭受人道主义灾难,中东和世界正面临安全灾难”。CNN称这是“令人惊骇的处决”,照片“令人不寒而栗”。印度《新闻分析与评论报》则将事件定性为“种族屠杀”。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更是公开表示,伊拉克的大规模屠杀令人“深深的不安”,作恶者必须被绳之以法。

加剧中东地区动荡

此次伊拉克安全危机有可能对未来的中东战略格局造成巨大冲击。美国智库—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哈斯指出,伊拉克这样执政能力较弱的政府无力应对激进组织的挑战,会促使激进组织从一国向周边国家逐步扩散。事实上,目前伊拉克恐怖势力正持续扩大,安全局势日趋严重。

此外,随着美国进行战略收缩,中东地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权力真空,伊朗、沙特、土耳其等地区大国开始以各种手段角逐地区主导权,宗教派别争斗愈演愈烈,代理人战争将长期化。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刊文称,伊拉克当前乱局的背后实际上是什叶派和逊尼派对中东地区控制权的争夺,双方的代表伊朗和沙特不太可能直接冲突,但是会暗中较劲。现如今,不仅伊拉克恐怖势力不断壮大,而且整个伊斯兰极端势力正在阿拉伯世界大规模聚集和扩散,伊拉克危机恐将成为中东大变局的导火索。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国际政治学者梅斯奈尔认为,ISIL等恐怖组织几乎遍布整个中东地区,这是拉登丧生和“阿拉伯之春”的产物。西方支持的“阿拉伯之春”让中东和北非陷入更大的混乱,加上当地的宗教争端,使这些恐怖组织大行其道。这些组织正在从山村走向城市,在阿拉伯世界制造混乱,有可能会对中东未来局势产生巨大影响,使中东和平进程更加艰难。

威胁国际能源安全

伊拉克安全局势急剧恶化,导致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在ISIL攻陷摩苏尔、逼近巴格达之际,纽约和伦敦油价分别上涨4.1%和4.4%,这也是2014年以来的最大涨幅。而且,由于ISIL对位于巴格达北部伊拉克最大的拜伊吉炼油厂实施围攻,迫使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公司等开始从伊拉克撤离人员。普氏能源分析师约翰·金斯顿认为,“近期由于伊安全形势动荡,导致石油市场波动加剧。如果伊拉克出现石油出口下滑,将会造成能源供需的巨大缺口。”endprint

作为欧佩克成员国中的第二大产油国,伊拉克在全球能源供应方面的地位毋庸置疑。目前,伊拉克可探明石油储量居世界第3位,可探明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12位,并且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2014年4月,伊拉克日均产油300万桶,日均原油出口高达250万桶。因此,国际能源界非常担心伊拉克局势持续恶化导致伊中长期原油供应出现短缺甚至中断。事实上,如果伊拉克政府军不能扭转战局,导致武装冲突和恐怖袭击向南部地区蔓延,ISIL不仅会直接威胁伊南部油田和油井,甚至还可能进而越过边境威胁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整个海湾地区的油田和油井都将暴露在ISIL威胁面前,世界能源市场将会因此发生动荡。

发展前景:动用武力治标,包容团结治本

奥巴马在军事介入伊拉克问题上的艰难抉择

2002年10月11日,美国国会授权对伊拉克动用武力,时任国会参议员的奥巴马曾公开抨击布什政府企图发动伊拉克战争是“愚蠢和鲁莽之举”。现如今,随着伊局势急转直下,奥巴马不得不考虑重新军事介入伊拉克。

奥巴马曾公开宣称,美国是否军事介入—直接参战或者向伊政府军提供更多的武器装备—可能取决于伊拉克政府能否“认真、诚挚地”抛开教派分歧,创造稳定环境,从而为伊拉克所有社群的合法利益担起责任。尽管奥巴马并不愿意重新卷入伊拉克泥潭,但很难置身其外。如果“伊拉克-黎凡特伊斯兰国组织”的势力继续扩散,伊拉克将成为恐怖分子的避风港,美国和欧洲面临的恐怖威胁将进一步上升,国际能源安全和金融市场将受到进一步冲击。加利福尼亚州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更是直言,“如果奥巴马对伊拉克问题继续袖手旁观,一旦叙利亚和伊拉克问题交织在一起,‘9·11事件就有可能再次上演。”

事实上,在ISIL攻陷摩苏尔之后,美国随即调遣包括1艘航母在内的3艘军舰驶向波斯湾,在伊拉克周边水域进行巡逻。西方媒体普遍认为,刚刚摆脱伊战泥潭的美国并不愿意再次大规模介入地面冲突,更有可能采取空中打击或者特种部队突袭的作战样式。但无论采取哪种样式,都意味着美国不得不军事重返伊拉克,都将使美国的中东政策陷入更为难堪的境地。

ISIL作乱将持续多久

对于“伊拉克-黎凡特伊斯兰国组织”的发展前景,有关各方看法不一。不少人担心该组织将进一步发展壮大,继续搅动伊拉克和地区局势。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研究员努赛贝·尤尼斯甚至在《纽约时报》撰文称,该组织将导致伊拉克面临分裂。不过,英国《经济学人》刊文指出,该组织已经“走得过远”。文章分析认为,由于该组织在叙利亚行径极端残忍,与叙其他反对派武装矛盾重重,并且在伊拉克屡屡“攻城掠地”,现已成为众矢之的,不仅遭到叙反对派的联合反对,也引发了伊温和逊尼派部落的不安。2014年1月,由西方支持的叛军和伊斯兰组织曾对ISIL发动进攻,企图将其赶出叙利亚。与此同时,该组织在叙利亚同“基地”组织新领导人扎瓦赫里支持的努斯拉阵线叛军发生冲突。为此,扎瓦赫里于2014年2月发表了一份声明,否认ISIL与“基地”组织之间有任何关系,并表示“基地”组织不会为ISIL的行为负责。因此,如果该组织继续走极端主义路线,不注意协调与其他武装组织的关系,那么很可能难以再有大的作为。

值得注意的是,从中东主流民意和舆论看,该组织的意识形态和暴力性质也难以在中东长期立足。中东国家民众多年来一直处于动荡之中,特别是经过前几年“阿拉伯之春”的洗礼,民众更希望生活能够趋于稳定。此外,多数中东国家政府也希望伊局势尽快恢复安定,尽早结束混乱局面。因此,该组织在中东作乱是中东各国政府和民众都不能接受的。

包容团结方能治本

事实上,近年来伊拉克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力图缓解国内矛盾。一方面,伊政府加强了与亲政府逊尼派部族武装的合作,向他们发放资金和武器;另一方面,伊政府承诺向安巴尔省提供近4000万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希望能通过这些举措安抚逊尼派族群,借此加大打击极端组织和反政府武装的力度。与此同时,伊政府不断呼吁国际社会支持其打击恐怖主义,呼吁美国等提供更多的武器装备、反恐培训和情报支援。

面对伊拉克严峻的安全局势,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公开发表声明,敦促伊拉克领导人团结一致,实施包容性的国家安全方案以及政治和社会措施,以宪法为依据应对国家面临的巨大威胁。联合国伊拉克援助团团长尼古拉·姆拉德诺夫也表示,这场“民族危机”加剧了什叶派、逊尼派和库尔德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各方只有开启包容性民主进程,才是找到长久解决办法的唯一途径。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动用武力治标,包容团结治本,标本兼治才能根本解决问题。伊拉克各派别应该本着“开放包容、互利共赢、摒弃暴力”的精神,通过对话弥合分歧,实现民族与教派和解,从而消除极端主义滋生的温床,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endprint

猜你喜欢

逊尼派什叶派武装
爱红妆更爱武装
上淘宝女军迷也能武装自己
长满尖刺把自己武装起来
武装起来,让你认不出我!
分析伊拉克宗教派别
伊拉克妇女因露手导致冲突
爆炸“侵袭”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