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自由组装技术实现指标高效管理

2014-08-30咸洁敏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年27期
关键词:高效管理指标

咸洁敏

摘 要:移动通信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后,移动用户数增长迅猛,原有粗放型指标跟踪模式已不适用于现有市场推广效益评估。各项管理指标重新设置以及指标口径随市场需要快速优化,经营分析团队逐步走出原有数据仓库模型管理模式,逐步构建“三棵树”指标管理体系,并引入自由组装技术实现指标配置化管理,演进为管理指标支撑的主动服务。

关键词:自由组装技术;指标;高效管理

1 技术特点分析

1.1 “三棵树”指标管理体系

“三棵树”指的是原子树、内部树、外部树,原子树是管理指标的基础树,内部树和外部树是成对出现的,外部树依存于内部树,内部树相对于外部而言是完备的,具有对称性的。从管理指标需求的角度,可以将分为三个范畴的需求即业务管理指标需求、收入管理指标和用户管理指标。具体如下所示:

从管理指标需求来看内部树相对外部树是静态的,外部管理指标需求可能经常发生变化,因此外部树的树冠也可能经常进行调整。内部树的结构在确定树冠后基本不需要进行调整。基于管理指标“三棵树”的设计原则,可以保证管理指标口径的一致性:

1.1.1原子树与内部树的一致性,稽核内部树引用原子树的结点之间平衡关系。

1.1.2内部树之间的一致性,稽核业务管理指标、收入管理指标、用户管理指标之间相同统计范畴的数据平衡关系。

1.1.3内部树与外部树的一致性,稽核外部树引用内部树的结点间平衡关系。

1.2自由组装技术

自由组装技术的核心是实现指标产生过程的灵活配置,其主要过程分为数据范围配置、原子配置与指标配置三个步骤:

1.2.1数据范围配置:以配置参数的方式,控制从DW层模型取数的过程。

1.2.2原子配置:以配置清单模型原子的方式,控制从清单模型或多维数据模型到原子指标的计算过程。

1.2.3指标配置:以配置原子指标之间运算关系的方式,控制从原子指标到汇总指标的计算过程。

1.2.4为满足以上的三类配置,需要三个层次的数据模型以支撑配置化,根据配置化要求的不同功能,规划出各层数据模型,相关模型的定位分析。

1.3指标自由组装的实现流程

通过指标配置模型封装指标的取数和计算逻辑,当指标定义发生变化时,只需修改参数即可实现变更,具体的实现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3.1在指标清单引入更多对指标计算有影响的状态属性,如用户状态、用户当月所在地、再分配标识等,从而减少指标清单上的数据过滤,准确保留指标过程。

1.3.2 独立规划维度设计与市场规则,而从使管理指标的计算通过维表的配置完成,如收入科目配置、数据业务配置、捆绑活动配置、用户所在地等。

1.3.3 指标值可通过可视化的计算公式进行配置再加工。

1.3.4 通过设定原子与指标的定义,引入参数表控制SQL取数据逻辑,实现指标配置模型。

1.4 设计遵循原则

指标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实现高内聚、低耦合架构为目标,遵循了GOF以下设计模式:

1.4.1 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准备一个抽象类,将部分逻辑以具体方法以及具体构造子的形式实现,然后声明一些抽象方法来迫使子类实现剩余的逻辑。不同的子类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实现这些抽象方法,从而对剩余的逻辑有不同的实现。先制定一个顶级逻辑框架,而将逻辑的细节留给具体的子类去实现。

1.4.2 组合模式(Composite METHOD):组合模式是将对象之间的关系以数据结构中的2 叉树表现出来,使得客户端将单纯的元素与复杂元素同等看待,这样的话使得用户在操作不同的子类元素时可以和根节点元素一样操作,在透明模式下即根元素和叶元素公用同一个接口达到共同的结果。组合模式就是解决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一种模式。意图是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整体-部分”的层次结构。Composite 使得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由于对象容器内部实现结构(非抽象接口)的变化将引起代码的频繁变化导致代码维护和扩展的困难,而Composite将代码与复杂的对象容器结构解偶,如下左图。依此架构,可以递回的组合图形元件,如下右图。

1.4.3 策略模式(Strategy METHOD):针对一组算法,将每一个算封装到具有共同接口的独立的类中,从而使得它们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使得算法可以在不影响到客户端的情况下发生变化。策略模式把行为和环境分开。环境类负责维持和查询行为类,各种算法在具体的策略类中提供。由于算法和环境独立开来,算法的增减,修改都不会影响到环境和客户端。

2 具体实现方式

传统管理指标的经营分析开发和变更,主要为在代码中封装指标清单的提取逻辑和指标运算的逻辑,当发生指标新增和指标调整时,必须对脚本进行修改或新增其中一段代码,具体如下所示:

基于自由组装技术,首先构建合理的管理指标清单模型,作为中间层宽表,考虑根据指标的定义可规划为四个主题域:客户、收入、业务和渠道,为提升系统性能,在管理指标清单模型和原子指标数据模型之间可适当引入多维数据模型,根据指标需求对清单模型进行轻度汇总。随后进行管理指标配置化的流程开发,实现数据范围配置、原子配置与指标配置三个管理指标配置方式。最终实现以参数控制与公式配置为手段,封装指标的取数和计算逻辑,实现指标管理体系。当发生变化时,经营分析系统只需通过参数的修改和指标的配置,无需变动程序代码。

在技术实现上,系统设置灵活性与性能的权衡是关键点。清单模型取数范围可配置点的选择综合考虑配置的便利性与维护的资源,可配置点越多,管理指标配置越灵活,但导致计算越复杂,复杂的管理指标运算将使系统性能降低,无法快速响应查询,适当引入多维数据模型,可提高性能,但模型过于复杂,也会大大提高后台数据模型的复杂度,不利于基础数据模型的维护和需求变更响应。同时,补充过程数据模型的考虑,实现一些特殊的处理,如通过分公司分摊模型和公司分摊模型实现用户和收入的分摊,具体需根据相关业务规则设定。在完成指标配置化后,将脚本在后台数据库内运行,相关指标将直接展示在经分系统中,数据直观展示,考核结果排名清晰及报表可读性强。

3 工作成效

基于自有组装技术的指标高效管理模式,使市场指标变更快速响应,完成指标口径统一管理,有效降低开发成本,实现配置化体系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快速响应变更需求:持续优化清单模型,纳入指标计算需要的新实体与字段以支撑多变的需求,并且利用配置化的方式替换脚本开发,加速指标开发生命周期。(2)指标计算透明化:通过清单模型保留指标计算的过程信息,提供清单提取,帮助用户理解指标考核要求。(3)指标口径规范化:将指标业务定义进行分解并规范化为配置信息,利用模型管理配置信息并记录变更历史。(4)减少开发人力投入:利用规范化的指标口径进行沟通,降低需求人员与开发人员因理解上的落差而引起的重复工作,同时利用配置模型自动生成指标脚本,减少脚本开发工作。通过管理指标需求变更情况进行分析,本项目的指标管理体系实现了70%的指标变更可配置,大大缩短了变更周期并节约了人力成本。同时,新技术的引入,使经营分析系统为市场推广工作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提升系统支撑满意程度,实现公司运营精细化水平的提高,充分展现数据支撑方面灵活、高效的优势,为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助力。endprint

摘 要:移动通信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后,移动用户数增长迅猛,原有粗放型指标跟踪模式已不适用于现有市场推广效益评估。各项管理指标重新设置以及指标口径随市场需要快速优化,经营分析团队逐步走出原有数据仓库模型管理模式,逐步构建“三棵树”指标管理体系,并引入自由组装技术实现指标配置化管理,演进为管理指标支撑的主动服务。

关键词:自由组装技术;指标;高效管理

1 技术特点分析

1.1 “三棵树”指标管理体系

“三棵树”指的是原子树、内部树、外部树,原子树是管理指标的基础树,内部树和外部树是成对出现的,外部树依存于内部树,内部树相对于外部而言是完备的,具有对称性的。从管理指标需求的角度,可以将分为三个范畴的需求即业务管理指标需求、收入管理指标和用户管理指标。具体如下所示:

从管理指标需求来看内部树相对外部树是静态的,外部管理指标需求可能经常发生变化,因此外部树的树冠也可能经常进行调整。内部树的结构在确定树冠后基本不需要进行调整。基于管理指标“三棵树”的设计原则,可以保证管理指标口径的一致性:

1.1.1原子树与内部树的一致性,稽核内部树引用原子树的结点之间平衡关系。

1.1.2内部树之间的一致性,稽核业务管理指标、收入管理指标、用户管理指标之间相同统计范畴的数据平衡关系。

1.1.3内部树与外部树的一致性,稽核外部树引用内部树的结点间平衡关系。

1.2自由组装技术

自由组装技术的核心是实现指标产生过程的灵活配置,其主要过程分为数据范围配置、原子配置与指标配置三个步骤:

1.2.1数据范围配置:以配置参数的方式,控制从DW层模型取数的过程。

1.2.2原子配置:以配置清单模型原子的方式,控制从清单模型或多维数据模型到原子指标的计算过程。

1.2.3指标配置:以配置原子指标之间运算关系的方式,控制从原子指标到汇总指标的计算过程。

1.2.4为满足以上的三类配置,需要三个层次的数据模型以支撑配置化,根据配置化要求的不同功能,规划出各层数据模型,相关模型的定位分析。

1.3指标自由组装的实现流程

通过指标配置模型封装指标的取数和计算逻辑,当指标定义发生变化时,只需修改参数即可实现变更,具体的实现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3.1在指标清单引入更多对指标计算有影响的状态属性,如用户状态、用户当月所在地、再分配标识等,从而减少指标清单上的数据过滤,准确保留指标过程。

1.3.2 独立规划维度设计与市场规则,而从使管理指标的计算通过维表的配置完成,如收入科目配置、数据业务配置、捆绑活动配置、用户所在地等。

1.3.3 指标值可通过可视化的计算公式进行配置再加工。

1.3.4 通过设定原子与指标的定义,引入参数表控制SQL取数据逻辑,实现指标配置模型。

1.4 设计遵循原则

指标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实现高内聚、低耦合架构为目标,遵循了GOF以下设计模式:

1.4.1 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准备一个抽象类,将部分逻辑以具体方法以及具体构造子的形式实现,然后声明一些抽象方法来迫使子类实现剩余的逻辑。不同的子类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实现这些抽象方法,从而对剩余的逻辑有不同的实现。先制定一个顶级逻辑框架,而将逻辑的细节留给具体的子类去实现。

1.4.2 组合模式(Composite METHOD):组合模式是将对象之间的关系以数据结构中的2 叉树表现出来,使得客户端将单纯的元素与复杂元素同等看待,这样的话使得用户在操作不同的子类元素时可以和根节点元素一样操作,在透明模式下即根元素和叶元素公用同一个接口达到共同的结果。组合模式就是解决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一种模式。意图是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整体-部分”的层次结构。Composite 使得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由于对象容器内部实现结构(非抽象接口)的变化将引起代码的频繁变化导致代码维护和扩展的困难,而Composite将代码与复杂的对象容器结构解偶,如下左图。依此架构,可以递回的组合图形元件,如下右图。

1.4.3 策略模式(Strategy METHOD):针对一组算法,将每一个算封装到具有共同接口的独立的类中,从而使得它们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使得算法可以在不影响到客户端的情况下发生变化。策略模式把行为和环境分开。环境类负责维持和查询行为类,各种算法在具体的策略类中提供。由于算法和环境独立开来,算法的增减,修改都不会影响到环境和客户端。

2 具体实现方式

传统管理指标的经营分析开发和变更,主要为在代码中封装指标清单的提取逻辑和指标运算的逻辑,当发生指标新增和指标调整时,必须对脚本进行修改或新增其中一段代码,具体如下所示:

基于自由组装技术,首先构建合理的管理指标清单模型,作为中间层宽表,考虑根据指标的定义可规划为四个主题域:客户、收入、业务和渠道,为提升系统性能,在管理指标清单模型和原子指标数据模型之间可适当引入多维数据模型,根据指标需求对清单模型进行轻度汇总。随后进行管理指标配置化的流程开发,实现数据范围配置、原子配置与指标配置三个管理指标配置方式。最终实现以参数控制与公式配置为手段,封装指标的取数和计算逻辑,实现指标管理体系。当发生变化时,经营分析系统只需通过参数的修改和指标的配置,无需变动程序代码。

在技术实现上,系统设置灵活性与性能的权衡是关键点。清单模型取数范围可配置点的选择综合考虑配置的便利性与维护的资源,可配置点越多,管理指标配置越灵活,但导致计算越复杂,复杂的管理指标运算将使系统性能降低,无法快速响应查询,适当引入多维数据模型,可提高性能,但模型过于复杂,也会大大提高后台数据模型的复杂度,不利于基础数据模型的维护和需求变更响应。同时,补充过程数据模型的考虑,实现一些特殊的处理,如通过分公司分摊模型和公司分摊模型实现用户和收入的分摊,具体需根据相关业务规则设定。在完成指标配置化后,将脚本在后台数据库内运行,相关指标将直接展示在经分系统中,数据直观展示,考核结果排名清晰及报表可读性强。

3 工作成效

基于自有组装技术的指标高效管理模式,使市场指标变更快速响应,完成指标口径统一管理,有效降低开发成本,实现配置化体系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快速响应变更需求:持续优化清单模型,纳入指标计算需要的新实体与字段以支撑多变的需求,并且利用配置化的方式替换脚本开发,加速指标开发生命周期。(2)指标计算透明化:通过清单模型保留指标计算的过程信息,提供清单提取,帮助用户理解指标考核要求。(3)指标口径规范化:将指标业务定义进行分解并规范化为配置信息,利用模型管理配置信息并记录变更历史。(4)减少开发人力投入:利用规范化的指标口径进行沟通,降低需求人员与开发人员因理解上的落差而引起的重复工作,同时利用配置模型自动生成指标脚本,减少脚本开发工作。通过管理指标需求变更情况进行分析,本项目的指标管理体系实现了70%的指标变更可配置,大大缩短了变更周期并节约了人力成本。同时,新技术的引入,使经营分析系统为市场推广工作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提升系统支撑满意程度,实现公司运营精细化水平的提高,充分展现数据支撑方面灵活、高效的优势,为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助力。endprint

摘 要:移动通信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后,移动用户数增长迅猛,原有粗放型指标跟踪模式已不适用于现有市场推广效益评估。各项管理指标重新设置以及指标口径随市场需要快速优化,经营分析团队逐步走出原有数据仓库模型管理模式,逐步构建“三棵树”指标管理体系,并引入自由组装技术实现指标配置化管理,演进为管理指标支撑的主动服务。

关键词:自由组装技术;指标;高效管理

1 技术特点分析

1.1 “三棵树”指标管理体系

“三棵树”指的是原子树、内部树、外部树,原子树是管理指标的基础树,内部树和外部树是成对出现的,外部树依存于内部树,内部树相对于外部而言是完备的,具有对称性的。从管理指标需求的角度,可以将分为三个范畴的需求即业务管理指标需求、收入管理指标和用户管理指标。具体如下所示:

从管理指标需求来看内部树相对外部树是静态的,外部管理指标需求可能经常发生变化,因此外部树的树冠也可能经常进行调整。内部树的结构在确定树冠后基本不需要进行调整。基于管理指标“三棵树”的设计原则,可以保证管理指标口径的一致性:

1.1.1原子树与内部树的一致性,稽核内部树引用原子树的结点之间平衡关系。

1.1.2内部树之间的一致性,稽核业务管理指标、收入管理指标、用户管理指标之间相同统计范畴的数据平衡关系。

1.1.3内部树与外部树的一致性,稽核外部树引用内部树的结点间平衡关系。

1.2自由组装技术

自由组装技术的核心是实现指标产生过程的灵活配置,其主要过程分为数据范围配置、原子配置与指标配置三个步骤:

1.2.1数据范围配置:以配置参数的方式,控制从DW层模型取数的过程。

1.2.2原子配置:以配置清单模型原子的方式,控制从清单模型或多维数据模型到原子指标的计算过程。

1.2.3指标配置:以配置原子指标之间运算关系的方式,控制从原子指标到汇总指标的计算过程。

1.2.4为满足以上的三类配置,需要三个层次的数据模型以支撑配置化,根据配置化要求的不同功能,规划出各层数据模型,相关模型的定位分析。

1.3指标自由组装的实现流程

通过指标配置模型封装指标的取数和计算逻辑,当指标定义发生变化时,只需修改参数即可实现变更,具体的实现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3.1在指标清单引入更多对指标计算有影响的状态属性,如用户状态、用户当月所在地、再分配标识等,从而减少指标清单上的数据过滤,准确保留指标过程。

1.3.2 独立规划维度设计与市场规则,而从使管理指标的计算通过维表的配置完成,如收入科目配置、数据业务配置、捆绑活动配置、用户所在地等。

1.3.3 指标值可通过可视化的计算公式进行配置再加工。

1.3.4 通过设定原子与指标的定义,引入参数表控制SQL取数据逻辑,实现指标配置模型。

1.4 设计遵循原则

指标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实现高内聚、低耦合架构为目标,遵循了GOF以下设计模式:

1.4.1 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准备一个抽象类,将部分逻辑以具体方法以及具体构造子的形式实现,然后声明一些抽象方法来迫使子类实现剩余的逻辑。不同的子类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实现这些抽象方法,从而对剩余的逻辑有不同的实现。先制定一个顶级逻辑框架,而将逻辑的细节留给具体的子类去实现。

1.4.2 组合模式(Composite METHOD):组合模式是将对象之间的关系以数据结构中的2 叉树表现出来,使得客户端将单纯的元素与复杂元素同等看待,这样的话使得用户在操作不同的子类元素时可以和根节点元素一样操作,在透明模式下即根元素和叶元素公用同一个接口达到共同的结果。组合模式就是解决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一种模式。意图是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整体-部分”的层次结构。Composite 使得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由于对象容器内部实现结构(非抽象接口)的变化将引起代码的频繁变化导致代码维护和扩展的困难,而Composite将代码与复杂的对象容器结构解偶,如下左图。依此架构,可以递回的组合图形元件,如下右图。

1.4.3 策略模式(Strategy METHOD):针对一组算法,将每一个算封装到具有共同接口的独立的类中,从而使得它们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使得算法可以在不影响到客户端的情况下发生变化。策略模式把行为和环境分开。环境类负责维持和查询行为类,各种算法在具体的策略类中提供。由于算法和环境独立开来,算法的增减,修改都不会影响到环境和客户端。

2 具体实现方式

传统管理指标的经营分析开发和变更,主要为在代码中封装指标清单的提取逻辑和指标运算的逻辑,当发生指标新增和指标调整时,必须对脚本进行修改或新增其中一段代码,具体如下所示:

基于自由组装技术,首先构建合理的管理指标清单模型,作为中间层宽表,考虑根据指标的定义可规划为四个主题域:客户、收入、业务和渠道,为提升系统性能,在管理指标清单模型和原子指标数据模型之间可适当引入多维数据模型,根据指标需求对清单模型进行轻度汇总。随后进行管理指标配置化的流程开发,实现数据范围配置、原子配置与指标配置三个管理指标配置方式。最终实现以参数控制与公式配置为手段,封装指标的取数和计算逻辑,实现指标管理体系。当发生变化时,经营分析系统只需通过参数的修改和指标的配置,无需变动程序代码。

在技术实现上,系统设置灵活性与性能的权衡是关键点。清单模型取数范围可配置点的选择综合考虑配置的便利性与维护的资源,可配置点越多,管理指标配置越灵活,但导致计算越复杂,复杂的管理指标运算将使系统性能降低,无法快速响应查询,适当引入多维数据模型,可提高性能,但模型过于复杂,也会大大提高后台数据模型的复杂度,不利于基础数据模型的维护和需求变更响应。同时,补充过程数据模型的考虑,实现一些特殊的处理,如通过分公司分摊模型和公司分摊模型实现用户和收入的分摊,具体需根据相关业务规则设定。在完成指标配置化后,将脚本在后台数据库内运行,相关指标将直接展示在经分系统中,数据直观展示,考核结果排名清晰及报表可读性强。

3 工作成效

基于自有组装技术的指标高效管理模式,使市场指标变更快速响应,完成指标口径统一管理,有效降低开发成本,实现配置化体系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快速响应变更需求:持续优化清单模型,纳入指标计算需要的新实体与字段以支撑多变的需求,并且利用配置化的方式替换脚本开发,加速指标开发生命周期。(2)指标计算透明化:通过清单模型保留指标计算的过程信息,提供清单提取,帮助用户理解指标考核要求。(3)指标口径规范化:将指标业务定义进行分解并规范化为配置信息,利用模型管理配置信息并记录变更历史。(4)减少开发人力投入:利用规范化的指标口径进行沟通,降低需求人员与开发人员因理解上的落差而引起的重复工作,同时利用配置模型自动生成指标脚本,减少脚本开发工作。通过管理指标需求变更情况进行分析,本项目的指标管理体系实现了70%的指标变更可配置,大大缩短了变更周期并节约了人力成本。同时,新技术的引入,使经营分析系统为市场推广工作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提升系统支撑满意程度,实现公司运营精细化水平的提高,充分展现数据支撑方面灵活、高效的优势,为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助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效管理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我国LNG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
浅淡如何加强学校图书管理工作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关于“鲶鱼效应”在学生小组学习中的运用与反思
企业会计报表的附注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管理措施研究
数字电视指标测量及日常维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