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比较能力的微课程学习模式
2014-08-30康小琼
康小琼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在地理教学中,培养比较能力是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比较能力的培养可以在教学中有目的地着手。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学生对网络上资源的提取已不是难事,有的甚至已养成习惯。每位学生手持手机学习手机上可以播放(或家中电脑可以播放)的一个个微课程已不是难事,所以以微课程学习的模式培养初中学生的地理比较能力具有可行性。
一、培养比较能力的微课程学习模式要做好的准备
(一)学生要做的准备
1.根据微课程“短小、精悍、历时短”的特点,在尽量短的时间让学生根据重要知识点的要求,尽量按照教师的要求在观看微课程前先做好相关预习,带着问题看微课程,从而更易于理解微课程内容。
2.学生在课堂外若认为对某个知识点心存疑惑,则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播放相关知识点的微课程,从而解决不同接受程度的学生学习知识点快慢程度不同的问题。
(二)教师要做的准备
1.教师以能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的知识点设计微课程。如微教案、微课件、微评价、微反思等系列,每个微课都要设计微课程包。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按要求设计微课,不随意增加或降低难度。
2.在微课设计之后,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制作微课,达到录制微课的技术水平。根据实践,同步录制声音时,要将麦克风调整至最佳位置,最好用录音笔同期录制一份,去除杂音后再通过声音轨导入。讲解的录制要注意在话筒前保持弱气流,尽量只吸气,少呼气,特别是“b、p、t”等爆破音的发音要尽量保持弱气流,以免在录制时产生杂音。
3.教师在基于培养地理比较能力微课的录制时,画面要同时呈现被比较对象,一定要增大被比较对象或用色彩鲜艳的符号将被比较对象圈出。因为微课程面对的是学生个体,所以在一个画面中同时呈现两个区域,图幅不必过大,以使学生在手机或电脑上近距离看微课程时清晰。在微课制作时,如果是视频加工成的微课程,要注意拍摄的距离适度,背景要尽量简约,以突出拍摄主体,声音也要适度加工,去除杂音。以“水土流失”与“植被的覆盖率、坡度、降水强度”的关系为例,制作这个微课时,以实验形势的视频做成微课程,最好要两台摄像机从不同角度拍摄,以便将不同角度的观测画面加以剪辑、切换。在探究“水土流失与降水强度的关系”这个主题的实验视频演示时,模拟降水的水量设计、降水的强度,即将烧杯中水倒出的速度,这些都要预先做好充分准备。在实验视频之后,还要将实验过程再做成动画模拟的效果文件,使学生在比较降水强度的不同与水土流失的关系这一知识点迅速地掌握,同理,也用类似的方法对植被覆盖率的差异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坡度陡缓与水土流失的关系设计以视频为基础的微课程。在微课程的学习模式下,学生通过直观地比较迅速地得出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在比较中顿悟,在微课高效的知识点处理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4.教会学生在比较时注意回顾旧知识,对照相应要的比较的知识点,以问题设计为先导,引导学生在学习微课程时带着问题,明确将要留意的内容。这样利用有意注意的心理学规律,让学生通过微课程及时呈现的图文材料,对所比较的知识迅速地通过比较,找出异同,调动思维,主动思考,在比较中辨别易混淆之处,从而让学生养成分析、比较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自主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从心理学角度说,这样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不易分心,学习效果更好。
二、初中地理比较能力的训练通过微课程学习模式培养的优点
(一)时间短
微课程合理利用注意力规律,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教学实践中使用时长为五至十分钟,可以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对抛出的需比较的知识点,这时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对所呈现的知识点获取率高。
(二)效率高
因为微课程利用PPT、音频、视频、动画等剪辑,甚至是实验片段,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学习,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积极思考,通过比较掌握知识。如针对“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关系”这个知识点设计的微课程,通过展示的等高线图,用符号分别标出坡陡与坡缓之处,让学生观察等高线的疏密,出示等高线图转换之前的山体侧视图,比较实地的坡度陡缓,再通过动画快速展示绘制相应等高线的过程,并出示练习,让学生迅速进行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三)针对性强
这包含两层含义:针对某一知识点的答疑解惑针对性强,另一层含义是针对接受程度不同的学生个体来说针对性强。对知识点而言针对性强,现在的信息技术手段把针对某一知识点的微课程可以再细化。比较能力培养的微课程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分别认识A和B;第二步,A和B的异同;第三步,A和B的不同之处导致其影响到哪些因素。层层递进,每一步都有具体的知识点目标,针对性强。针对性强的另一种含义是对于学生个体而言,不同学生的听课领悟力有差异,有的反应快,能及时跟上教师的引导;有的反应稍慢,可能领悟及接受知识的速度也稍慢,这类学生可以事先通过预习微课程或课后重看微课程来跟上学习进度。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将某一知识点的微课程再加以细分,这样学生可以直接跳过已领会的知识点,仅针对不懂的部分加以复习巩固。
(四)有效长久
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利用微课程的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让其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比较能力的培养,可以考查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形成表象,再调用知识,进行再认,然后加以分析,运用比较的方法,得出结论。这样的思维过程,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为今后的思维发展打好扎实的基础,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
三、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需注意点
(一)只要对制作微课程的技术多加学习,教师就会掌握,不受固化思维的束缚,要相信自己经过学习一定可以掌握制作微课的技术,也要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
(二)技术本身是为教学服务的,不管是传统的技术还是最先进的技术,只要能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就算是好的教学手段,不能为了追求华丽的外衣而忽略思维训练的实质。
(三)考虑到学生使用的实用性,微课程的播放模式务必让所有较普及的终端设备都可播放。
(四)每个微课程设计好之后与学生见面之后,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预设的内容,并听取学生的意见,特别是成绩中等学生的意见。将所设计的微课程就时间的分配、节奏的快慢加以调整。
(五)除了设计以音频、视频为组成要素的微课外,还要多设计另一种无声音、伴同步字幕取代解说的微课程。适合学生在公共场所外界声音过于嘈杂时学习,这样不至于因听不到微课程配的音频解说而影响学习效果,若是在集体宿舍,选用字幕版的微课程不至于影响其他学生。
(六)初中地理比较能力的培养微课学习模式在小结时要以文字框架结构形式呈现,在框架图中体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很好的锻炼效果。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培养比较能力是可行的,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高效课堂的需要。
本文系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133021462)和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FJJKXB13-144)的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