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创新教育的几点尝试
2014-08-30陈建
陈建
摘要:笔者在教学载体、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创新上进行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创新;载体;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242-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在于教育。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以三维目标为指导,在教学载体、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进行了探索创新。这里,对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几个创新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教学载体的创新
1.教师时时要有创新的意识来选择教学的载体。我们在选择教学载体时要时刻想着载体是否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是否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创新的技能。例如:在表格规划与修饰教学中,在进行“表格的修饰”时,要求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样表进行修饰,我强调修饰的对象与样表一致,但是效果可以自行发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能力进行操作,同学们个个都很兴奋,竭尽所能,修饰出了与众不同、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极大地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在动画制作教学中,我以小虫吃苹果作为动画教学的载体,给学生最基础的帧,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来完成小虫如何将苹果吃完。这样的作业要求,一下子又刺激了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学生在兴致勃勃中完成作业,创新意识油然而生,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创新的技能。
2.教学载体的选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意灵活应用教材,结合三维目标及当前社会热点,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有意识地制作教学载体,引导学生去探究、创作、展现。例如,在教学“数据收集与录入”时,我发现书本提供的数据太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于是将中国载人航天相关的数据引入其中,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有新发现的教学载体;在教授“动画补间”动画时,我没有照搬书本上的内容,而是围绕三维目标将制作升国旗的动画作为突破口,将上节课升国旗的逐帧动画过渡到动作补间动画作为教学主体阶段,将书本上的移动太阳作为复习巩固阶段,又设计了制作有创意的小虫吃苹果动画作为运用熟练阶段,这些不同阶段的载体的设计都能够让学生在创新中释放激情,在成功里享受快乐。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1.从模仿到创新。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模仿现成的作品,在模仿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最终形成自己的技能,然后再进一步实现创新。例如:在“设计应用文档”的教学中,我把小报分解成许多小部分。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部分进行模仿制作,完成后再根据现有的素材创作类似的部分,然后要求同一小组中的学生将创作的部分组合。模仿制作,可以使学生掌握对文本框、艺术字、图片等相关素材的方法、技能,学生在完成模仿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解决,这就实现了创新。模仿是创新的必然途径,创新是模仿的最终目的。
2.重视知识的迁移。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概念多,知识点多,其内在的很多东西有一定的相似性,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灵活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合理的类比、想象,激发学生快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深入浅出地开展教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新知识,学习更多新内容,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例如,我在flash制作逐帧动画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完成上节课的Ulead GIF Animator中升国旗动画的制作,然后再让学生思考并尝试在flash软件中实现升国旗动画的效果。虽然是两个不同软件中的动画的制作,其操作方式方法是不同的,但原理是一样的。这样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并且在知识迁移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积极的,充分体现了创新精神。
3.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引进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方法,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驱动学生有目的地学习,逐步达成教学目标的学习方法。而“尝试教学法”则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一种学习方法。例如,在“数据图表与分析”教学中,我一开始并没有将图表的制作步骤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尝试完成教师给出的图表样例,在尝试过程中通过采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达成目标的过程就是对自身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过程,在掌握了图表制作后着重让学生去尝试制作,然后再尝试着分析柱形图、饼图、折线图等图表类型的运用场合。整个探究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的过程,最终学生不仅学会了掌握制作图表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及综合能力。
三、教学评价创新
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地收集教学过程及结果的相关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进行有效性判断,从而进一步调整、优化教学策略的活动。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终结性评价,更要重视形成性评价,综合使用多种评价方法来考查学生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在教学活动中,我在做好教师评价工作的同时,更重视学生之间及学生自己的评价,一方面学生在评价他人活动结果时,对自己的活动情况也能重新进行认识,另一方面也是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一个机会。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完成任务的结果进行评价,在时间上肯定不允许,不进行评价或评价得少了,学生的活动又得不到肯定。学生根据不同阶段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可以节省教师评价时间,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在EXCEL中完成自评与他评后,教师的评价可以自动地显示出来。这样的做法能兼顾过程和结果的客观公正,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创新”是一个永具生命力的话题,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永无止境,任重道远。以上所谈,仅是我教学中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发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