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思考

2014-08-30杨程佳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5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责任大学生

杨程佳

(浙江财经大学 东方学院,浙江 嘉兴 314408)

关于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思考

杨程佳

(浙江财经大学 东方学院,浙江 嘉兴 314408)

众多校园恶性事件的频繁发生无疑给奋战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教职工敲响了警钟,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缺失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群体造成的损害使得责任意识教育刻不容缓。本文将通过研究和分析责任意识教育缺失的现状,结合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学生工作的实例,探索适合高校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有效路径,希望能借此呼吁相关部门以及学生工作的直接参与者能重视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责任意识;现状;有效路径

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有的甚至是95后,是伴随着整个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成长起来的。他们是思想开放、个性彰著的一代,也是责任意识不强、个人信仰不坚定的一代。从杀害室友的马加爵到“我爸是李刚”的李启铭,再到药家鑫,再到复旦大学寝室饮用水投毒案,都是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然而,责任意识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是每一个社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为了将新时代的大学生培养成讲责任、有责任、负责任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高校的学生工作参与者,也应在实际的工作中探索和完善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分析目前的现状,给予正确的认知,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现状

1.缺乏判断能力使得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然而因为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社会上存在的诸多不良的现象对大学生也产生了较大并且较为负面的影响。在缺乏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情况下,针对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和现象,我们的大学生往往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他们对社会的理解趋于表面、趋于幻想或停留于理论,如大家可能都觉得见义勇为拾金不昧是正确的行为,有的人却无法转化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准则,也无法转化为社会责任意识。

2.过于自我使得个人责任意识缺失。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和家庭的过度爱护下形成了独特的价值取向。过分自我和利益的驱动,使得大学生们很少能够做到替集体和他人考虑。而高校较少地注重对大学生开展提高自我认识、自我审视能力的教育和引导。因此,导致大学生的个体责任意识逐渐淡化。如一些大学生虽过着集体生活却并不愿意遵守群体生活的规则。他们只考虑个人需要,而不在乎对集体对社会的贡献,而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足够重视对大学生个体责任意识的教育,使得大学生认识不到自身的问题和缺点,缺乏对自己的全面了解,无法对个人价值做到准确定位。

3.现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系并不适合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我们国家有的地方的教育观念习惯于“抢跑”,幼儿园学习小学的知识,小学学中学的,初中学高中的,在一味地追逐升学率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不管是教育观念还是教育体系,对于学生的责任意思没有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当学生踏进大学校门的时候,因为自身的责任意识并不强烈,很容易就产生了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不诚信、在危急事件中选择冷眼旁观或是沉默等普遍存在的校园现象。面对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缺失的现状,我们必须从教育理念开始强调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性,优化责任教育的目标,并使之能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构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一体化全方位的责任教育环境。

二、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有效路径

1.提高大学生对于责任意识的认知水平。要引导大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集体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摈弃单纯利己的自我意识,将自我的价值融入社会价值中。作为国家的栋梁和未来,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任重而道远,是社会价值的开拓者,只有实现社会价值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重点是要着力培养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培养社会责任感就要从具体工作做起,从提高认知水平做起,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思想教育“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2.运用朋辈榜样的力量来推动责任意识的增强。事实上,朋辈榜样的力量与大学生责任心显著相关性。榜样示范既能成为一种责任教育方法,也是实现责任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积极树立社会准则和道德行为的榜样。在学生中间树立学习的榜样,如“感动中国”中的人物事迹,“全国优秀大学生”等等,用普通人做出的感人事迹影响教育学生,让他们懂得回报社会。在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每年“十佳干部评选”、“十佳党员评选”、“励志之星”,“感动财院十大人物”等都是朋辈力量的真实体现。

3.理论教育与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搭建学生成长平台。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要突破目前相对滞后的现状,应在教育方法上独辟蹊径,实现理论扎根于现实,与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教学、专业实训、暑期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巧妙结合。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增强集体荣誉感、家园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意识。例如通过开展社区服务、参与社会调查和公益劳动、参加单位实习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际行动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用身体力行的实践经验武装知识结构,并且建立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总而言之,应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强调学会做人做事,实现社会责任意识的进一步提升。

4.社会家庭和学校是责任教育缺一不可的整体环境。任何个性都打着社会的烙印,任何个性发展都受着社会的制约。越是多元和开放的社会越是应注重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社会思潮向个体传递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正能量。为此,应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建立各种责任制,同时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奖励和肯定那些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严惩和批评未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从而营造一个人人都乐于承担责任的社会环境。

中国的家庭往往会忽视责任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学校该做的事,但事实上,家庭的责任意识教育对于个人的影响至关重要,父母的言传身教往往有着课本知识和实践活动无法替代的功效。如果家庭氛围和睦亲和、讲求民主,学生就容易养成诚信守信、坚强独立和具备社会责任感的良好品德。学校应该做的是拓宽责任教育的主渠道,积极配合一定的家庭教育,把学生思想教育、责任教育置于社会环境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开展责任意识的自我感知和自我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使责任教育实现从社会家庭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始终,实现从优化责任教育理念、丰富责任教育内容、改进责任教育方法到完善责任教育机制和健全责任意识教育体系,使高校责任意识教育的内容能富有吸引力,能更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使得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实现以人为本的育人宗旨,使得责任意识教育有章可循,有途径可以有效推进并实现。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人民网,2010-07-30.

[2]闫辉.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缺失与构建[J].前沿,2013,(12).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4]朱立军,曹雷.浅论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2,(12).

G640

A

1674-9324(2014)35-0163-02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责任大学生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大学生之歌
期望嘱托责任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