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资助体系对贫困生价值观的影响

2014-08-30孔帅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5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价值观

孔帅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7)

浅析高校资助体系对贫困生价值观的影响

孔帅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7)

本文在于探索我国高校资助体系的利弊以及高校贫困生的价值观现状,从而洞悉高校资助体系对贫困生的价值观的影响。呼吁社会关注贫困生的价值观取向,进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高校资助体系。

资助体系;贫困生;价值观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贫困工作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之相应的资助体系的建立,无疑是对高校受资助群体的一种帮扶。在高校的受资助群体中,我们发现,贫困生的比例在逐渐升高,他们的生活状态以及群体特殊性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贫困生的价值观和取向也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一、高校资助体系的现状

贫困生资助体系是指在现有办学资源和条件下,合理调集和优化配置来自政府、银行、社会、学校及个人等多方面主体所拥有的资金,通过多元化提供方式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能够成功地报效国家、人民和母校而采取的一系列资助政策体系。一方面高校资助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相关的问题和不足。

1.资助成效。(1)解决了高校贫困生的经济困难,激励困难学生努力奋进。高校贫困生作为特殊群体一直以来广受关注。物质问题给他们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从而与相对富裕的高校学生相比,他们更容易走向极端,对他人产生敌视或者漠视等不良情绪。高校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的助学措施,不仅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而且从一定程度上激励他们自强奋进、不断进取。(2)减轻贫困生的精神压力,促进身心发展。在各种特殊的条件下,高校贫困生往往会体现出心理焦虑、内心孤僻、抑郁等症状,既摆脱不了物质匮乏的现状,又无法走出精神压抑的境地。他们往往会对优越的群体形成敌视或者仇恨的心理,久而久之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高校资助体系的建立,一方面给予他们物质帮扶,减轻了贫困生的生活负担。另一方面,有效地改善了其狭隘的心理缺陷,促进身心健康发展。(3)激发贫困生的感恩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国家建立的高校资助体系中包括助学金、奖学金、各类生活补助等给予贫困生的都是无偿的资助,这些资助是国家及社会各界对贫困生献出的爱心。以一种给予的方式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人们的关爱,从而激发出他们浓烈的感恩之心,在受到别人的帮助时,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接受和面对,将这种爱心传递下去。

2.问题和不足。(1)贫困生形成对资助体系的过度依赖。我国的资助体系在不断地完善,为高校贫困生提供了方方面面的资助,而且这些资助是无偿的。高校学生符合贫困生的标准便可以申请助学金、各项补贴以及相关的贫困助学金。宽松的政策以及广泛的助学面使得部分贫困生在获得资助的同时产生了对资助体系的依赖,“等、要、靠”的思想非常严重。(2)资助方式单一、社会资助力量不足。我国现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资助方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单一的。以物质帮扶为主,缺乏精神帮扶以及心理辅导,从而导致其教育功能和价值导向作用不强。同时,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对高校贫困生的关注度与日俱增,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力量融入到资助帮扶的大军中。然而,这些力量相对集中,部分社会力量看到的是回报率以及自身的曝光率,这些做法恰恰违背了资助的宗旨和最终目的。

二、高校贫困生的价值观取向

价值观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政治观和道德观的基础,它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向,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社会实践,决定着人们一生的价值目标和生活道路。大学阶段是青年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而贫困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高校贫困生的价值观是多种作用和因素下形成的,既有来自家庭的影响,还有来自学校、社会的影响。如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他们的价值观所呈现的状态如下:

1.趋利倾向严重,忽略社会、集体利益,崇尚个人利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也带来了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环境中弥漫着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使得高校这一净土不免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部分高校贫困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着较为强烈的个人利益实现欲,当个人利益与集体、社会利益冲突时,他们往往会更注重个人利益的得失,逐渐丧失责任感、使命感,从而迷失自我。

2.出现心理问题,价值观扭曲、变形。高校贫困生由于经济拮据以及家庭的困难,在他们的概念里,他们已是人们熟知的“穷孩子”。在与他人交流时,他们更加敏感、多疑,甚至将自己包裹起来,至于群体之外,良好的沟通成为一种困难。此时,高校资助体系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引导就显得尤为必要,在给予他们经济资助的同时,也增加一些心理活动、心理辅导工作,让贫困生能够摆脱生活的阴影,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与人沟通、交流,融入整个大家庭当中。

三、高校资助体系对贫困生价值观的作用及反作用

结合高校贫困生的价值观现状,我们也能够看到,资助体系映射到贫困生精神层面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是分两方面的:一方面,他给贫困生带来了积极的宏观的价值观的引导,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关怀、社会的重视,营造了一个大的爱心帮扶氛围,让他们对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有了切身的体会和理解。另一方面,由于资助体系的不完善,缺乏心理辅导机制,从而导致其“精神贫困”,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疏通。

1.资助体系对贫困生价值观的积极作用。(1)感恩教育深入人心,学会感恩社会。高校资助体系包括助学金、奖学金、勤工助学金等内容丰富的资助,每年固定时间资助一次,资助范围非常宽,保证了贫困生的受资助率。这种深入人心的无形的感恩教育,通过给予的方式来让经济困难的学生体会到社会的温暖,从而将这种力量传递下去,感恩社会、回报社会。(2)积极为他人着想,克服个人主义。高校资助体系的勤工俭学资助形式,很好地引导贫困生通过努力和自己的汗水来获取酬劳,而不是一味地给予,有时无偿的给予也是对他们自尊的一种伤害。他们通过劳动,去体会为他人服务,用获得的资金再来去帮助别人。他就会有信心地努力为他人着想,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社会,敞开心胸、接纳他人。

2.资助体系对贫困生价值观的消极作用。(1)心理辅导不到位,导致“精神贫困”。贫困生由于家庭困难使得他们经济拮据、不善于沟通、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弱,又使他们情绪上容易自卑,自卑导致自我封闭、自我鄙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仅仅是物质上的帮扶还不足以让贫困生得到全方位的资助,“精神贫困”的现象是存在的。并且精神的贫困程度并不易得到发觉,也许有的贫困生能够自我调节,但有些人也会走极端,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精神上的贫瘠,就导致无法形成完善而又立体的价值观体系,出现价值观偏失的现象。(2)“等、要、靠”思想严重,不主动去创造自身价值。国家的高校资助体系为贫困生提供了广泛的资助政策,固定的资助模式,也使得贫困生觉得不劳而获。这就助长了少数贫困生的得利之心。他们会认为这种资助是理所应当的,从而习惯于接受资助。这样,就不利于他们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挥,阻碍了他们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再创造。参考文献:

[1]张军丽.社会转型期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5.

[2]李从松.贫困对贫困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J].青年研究,2002,(2):5.

[3]赵慧敏.高等院校国家新资助制度对贫困大学生的影响[J].科教文汇,2011,(11).

G640

A

1674-9324(2014)35-0159-02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价值观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