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灸联合行气散足底热疗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的观察研究

2014-08-30裴丽洁杨文超商建婷

河北中医 2014年3期
关键词:热疗行气胃肠功能

裴丽洁 杨文超 商建婷

(河北省乐亭县医院妇产科,河北 乐亭 063699)

艾灸联合行气散足底热疗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的观察研究

裴丽洁 杨文超1商建婷2

(河北省乐亭县医院妇产科,河北 乐亭 063699)

灸法;透热疗法;手术后并发症;胃肠活动;功能恢复

腹部手术时由于麻醉致腹部交感、副交感神经受抑制,以及术中对胃肠的牵拉、挤压等致局部血管痉挛水肿而引起血循环受阻不畅,术前炎症对胃肠的影响,术中、术后的渗血、渗液导致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及腹腔冲洗等形成对胃肠局部的化学性刺激,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明显减弱,甚至暂时停滞。如果胃肠功能抑制时间过长,就会因肠腔积气、积液增多而出现肠管扩张、腹胀,影响患者进食,而不利于术后伤口愈合及机体恢复,严重者可并生肠梗阻、肠瘘、电解质紊乱以及长久卧床引起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及早恢复胃肠功能对患者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2011-07—2012-11,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艾灸联合行气散足底热疗治疗腹部术后患者40例,并分别与艾灸、行气散足底热疗及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各

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60例均为河北省乐亭县医院妇产科(80例)及外科(80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4组。联合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25~50岁,平均(35.2±3.1)岁;其中阑尾切除术后10例,胆囊切除术后9例,子宫切除术后9例,剖宫产术后12例。艾灸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24~51岁,平均(36.3±4.2)岁;其中阑尾切除术后11例,胆囊切除术后9例,子宫切除术后9例,剖宫产术后11例。行气散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26~48岁,平均(37.0±2.3)岁;其中阑尾切除术后10例,胆囊切除术后10例,子宫切除术后11例,剖宫产术后9例。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25~49岁,平均(35.8±2.9)岁;其中阑尾切除术后10例,胆囊切除术后11例,子宫切除术后10例,剖宫产术后9例。4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全部患者均为腹部术后,均无其他合并症及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治疗研究。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西医常规治疗。术后常规护理、补液及抗生素治疗,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下床活动。

1.3.2 艾灸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取穴:天枢(双侧)、足三里(双侧)、中脘、气海。从术后12 h开始治疗,点燃艾条,距皮肤约2~3 cm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个穴位灸10~20 min,至皮肤红晕为度,每日早、晚各1次,至正常排大便止。

1.3.3 行气散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行气散足底热疗。行气散药物组成:厚朴30 g,木香30 g,枳壳30 g,青皮30 g,小茴香30 g,莱菔子50 g,细辛50 g。采用三花酒浸泡24 h后烘干[1],磨粉待用。在治疗前取市面上出售的自发热贴,沿热贴边缘剪开,灌入行气散适量,后胶布粘贴封闭。于术后12 h开始以无纺布面贴近足底穴位的胃肠反射区皮肤进行热疗,可同时稍加按摩,每足热疗60 min,每日2次,至正常排大便止。

1.3.4 联合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艾灸联合行气散足底热疗治疗,治疗方法同艾灸组及行气散组。

1.4 观察方法及指标 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腹胀评分情况。术后腹胀评分:无腹胀计0分,术后在肛门排气前患者无腹胀感;轻度腹胀计1分,术后在肛门排气前患者主诉有轻微腹胀,可感到有气体在腹内转动,但无切口胀痛感;中度腹胀计2分,患者腹部膨隆,主诉切口胀痛但能忍受;重度腹胀计3分,患者腹部膨隆,切口胀痛,烦躁不安、呻吟甚至出现呼吸困难[2]。

2 结 果

各组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腹胀评分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各组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腹胀评分情况比较 ±s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联合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与对照组比较,艾灸组、行气散组及联合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腹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联合组比较,艾灸组及行气散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长于联合组(P<0.05),腹胀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艾灸组与行气散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腹胀评分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相当。

3 讨 论

胃肠功能的恢复是腹部术后患者围手术期一个重要环节,其恢复情况直接影响到手术治疗的效果,如不能顺利恢复,则可成为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始发或始动器官,导致肠麻痹、肠梗阻、电解质失衡,远期发生肠粘连等,给患者带来身心伤害及经济损失。故应在术后患者还未出现胃肠功能障碍前及时给予干预,以促进胃肠动力的恢复,预防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灸法是利用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的作用对腧穴进行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施于穴位,可通过经络系统将能量送至病灶,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起到恢复胃肠功能的作用[3-4]。我们施治穴位均为治疗胃肠疾病之要穴,足三里为胃经合穴,是治疗胃肠腑病之要穴;气海有温养、强壮全身的作用,具有温养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之功效;中脘属于任脉,为足阳明胃经的募穴,八会穴之一,主要治疗胃痛、腹胀、呕吐、泄泻痢疾、黄疸、腹胀气喘等;天枢属足阳明胃经,亦与胃肠道联系紧密,对调节肠腑有明显的双向性疗效,既能止泻,又能通便。故采用取此四穴施以艾灸,能起到扶正祛邪、温养益气之功效,能有效调整胃肠功能,且艾火的温热刺激能直达深部,经久不消,而产生持续刺激的作用。

热疗是中医传统治疗法,利用能吸收和逐渐释放热量的物体或某些药物置于人体某部位,通过热力和药物共同作用刺激人体肤表之脉络,达到疏通气血、化瘀散结、消肿止痛目的[5]。热贴中大多是含铁化合物在空气中氧化持续发热,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足部血管神经分布密集,足三阴、三阳经在足部相互贯通,通过经络系统与全身连通,是人体信息相对集中的地方。对足部反射区的刺激,可以调整相应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研究行气散方中厚朴芳香化湿,善下气除胀满;木香辛行苦降,行气止痛,善行胃肠之滞气;枳壳可行气破积;莱菔子消食导滞,降气化痰;小茴香、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细辛温中止呕,散寒止痛。而把此几味中药调制成自发热中药贴,通过热力加强了中药的渗透作用,并刺激足底胃肠反射区,通过促进血液循环、神经传导,调节功能平衡,恢复胃肠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穴位艾灸及行气散足底热疗均对腹部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有较好疗效,且两者合用效果更明显,可以起到互补协同的作用,更具有优势。此法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经济易学,方便易操作,患者易接受,能有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痛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1] 黄华勇,李莉,谭俏菊,等.行气散足底烫疗治疗腹部手术后肠麻痹的疗效观察[J].中医医药指南,2012,10(2):226-227.

[2] 汪志帼.穴位贴敷结合艾灸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研究[J].全科护理,2012,10(29):2694-2695.

[3] 赵武,付宇,石鹏,等.针灸疗法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2,33(7):878-880.

[4] 赵武,仇雷霞,曹家月.针灸疗法治疗胆道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32例[J].西部中医药,2012,25(9):82-83.

[5] 蒋君.中药透热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J].中医药导报,2013,19(4):96-97.

(本文编辑:石 康)

1 河北省乐亭县医院外一科,河北 乐亭 063699

2 河北省乐亭县医院儿科,河北 乐亭 063699

裴丽洁(1974—),女,主治医师。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

R245.8;R619.9

A

1002-2619(2014)03-0403-03

2013-06-07)

猜你喜欢

热疗行气胃肠功能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修真秘要》导引系列之十五 “陈抟睡功(一)”“吕祖行气诀”导引法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介入化疗栓塞联合腹部热疗治疗晚期胃癌的近远期疗效探讨
进展期胃癌热疗联合其他治疗的进展
体外高频热疗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