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种草生态养鸡技术
2014-08-30崔明智刘勇
崔明智+刘勇
摘要:文章对林地种草生态养鸡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综述,供参考。
关键词:林地;种草;生态养鸡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6-0074-02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追求的是优质、环保、无污染、味道鲜美的肉食品,消费的主流已转向散养的地方土种鸡。黔西县的天然草山草坡、林地资源十分丰富,且无工业污染,是生产绿色食品的天然宝地,具备发展散养鸡的物质基础。林地养鸡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资金周转快的特点,不仅能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还有良好的生态效益。鸡产生的粪便是天然的有机肥。鸡还能吃掉林地里大量害虫,节约了饲料费、肥料费,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的生态饲养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养殖产业。其生态意义:“以草养鸡、以牧促林、以林护牧、以鸡增收”。下面介绍林地种草养鸡技术供大家参考。
1 鸡场选址
鸡放牧散养场地选址要考虑交通、防疫、生产管理方便等因素,以离主要交通干线500m以上,次要交通线100m以上,主要居民区3 000m以上,村寨200m以上为宜,场址附近要有水源,可通车、通电、通水最好。场址最好有一定的坡度,以沙壤土为主的疏林地、草地、灌木林地或种植高杆作物的耕地均可。外围散养运动场至少要有2个以上,便于轮牧。
2 鸡舍建设
鸡舍的建设分为育雏舍和散养鸡舍两种。
2.1 育雏舍
要求较高,应考虑保温和方便消毒的要求,以砖混结构为佳,可采用地面平养育雏和网床育雏等方式。以网床育雏效果最好,此法可减少疾病、增加使用面积、减少垫料投入、降低病死率等优点。网床一般建2~3层。网床的多少以养鸡的数量来定,一般按30~40只∕㎡计算。网床第1层离地40㎝,床高30㎝,上下层之间的距离20㎝,搁置承粪板。网床的骨架部位用木材,网床的四周和底部用1㎝×1㎝网目的塑料网固定好。料桶和饮水器置于网床内。育雏舍升温设备以煤炉、烟管、地灶等升温设备为佳,投入少,易购置,育雏成本低。条件具备的也可采用电热育雏,用红外线灯,育雏伞或石英炉等育雏。
2.2 散养鸡舍
修建简易鸡舍,便于随时搬迁。采用简单支架,简易屋顶,四周用网。鸡舍周围要挖排水沟。为了保暖,在寒冷天气四周用塑料膜挡上。鸡舍内用木条或竹子做一批30~50㎝高的栖架,最好抬一层楼脚。
3 放牧草地建植
考虑鸡的采食特点,放牧草地采用豆科牧草50%~70%,禾本科牧草30%~50%混播方式,适宜的豆科牧草有白三叶、紫花苜蓿、百脉根等。禾本科牧草有黑麦草、鸭茅、无芒雀麦等。最好在9~10月份实行秋播,有利于优质牧草与杂草的竞争。需要时也可实行春播。
3.1 土壤处理
对杂草较多的土地,春耕喷施生物化学除草剂,夏季播种,通过中耕的办法去除土层中的杂草幼苗。
3.2 拌种
初次播种前将根瘤菌和种子拌合,拌种适宜在阴暗、温度降低条件下进行,拌好后立即播种。
3.3 播种
春播和秋播均可,不宜超过7月份。条播行距35~40 ㎝,开沟深度15 ㎝左右,种子播量1.0~1.5 ㎏∕667m2,浅覆土1.1~1.5 ㎝。
4 鸡种选择
林地饲养鸡种应选择地方品种或地方鸡血缘占75%以上的品种。该品种鸡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觅
食力强、耐粗饲,易于饲养。其体型中等偏大,毛色光亮、胫高、细长、冠大、脸红,品质优良,风味好,市场价格高,销售好。
5 育雏管理
育雏过程中注意几个关键的技术环节:
(1)刚出雏或刚进的雏鸡应先给2~4 h的饮水,饮水中加入2%~5%的葡萄糖和电解多维,然后再给饲料开食。
(2)注意育雏温度、湿度。1周龄35~32℃;2周龄31~28℃;3周龄27~26℃;4周龄25~22℃。育雏温度是否适宜,一是靠温度计测量,二是靠观察雏鸡的表现来判断,温度适宜,雏鸡散布均匀,活泼好动,饮食良好,休息时伸头舒腿;温度过低,雏鸡靠近热源,拥挤打堆,食欲不振,发出嘶哑叫声;温度过高,雏鸡远离热源,烦躁不安,食欲下降,饮水增加,张口张翅呼吸。育雏湿度在60%~65%。
(3)育雏密度。一般一周龄饲养密度30~40只∕㎡,以后逐渐减少密度,4周龄时密度20~30只∕㎡。
(4)通风换气。育雏要保温,同时也要考虑通风换气,减少舍内有害气体堆积。以舍内空气清新,无有害气体堆积为宜。
(5)光照。雏鸡1周龄23~24 h光照,以后每周下降2~3 h,光照强度2W∕㎡左右为宜。
(6)制订免疫程序。首免,1~3日龄球虫弱毒苗滴口;二免,5~7日龄新支二联苗滴鼻点眼;三免,12~14日龄法氏囊中毒苗滴鼻点眼;四免,20-22日龄新城疫油佐剂苗胸部肌注0.25mL∕只,同时用新支二联苗饮水免疫;五免,26~28日龄法氏囊中毒苗饮水免疫;六免,70日龄注射禽流感疫苗0.5mL。
6 放养管理
育雏结束后,进行完所有免疫接种并可脱温的小鸡转入放养。放养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工作:
6.1 预防兽害
散养鸡舍简易,不能防止兽害侵入。散养前用兽夹等方法先消灭兽类,如黄鼠狼、老鼠、蛇等。散养时应随时注意,不能放松警觉。最好在鸡舍周围养1~2条犬,几只鹅。
6.2 控制时间
为尽早使小鸡养成林地觅食的习惯,从脱温转入林地开始,每天早晨至少由2 人配合,进行引导训练。放养初期每天放牧3~4 h,以后逐日增加放牧时间。放养时间不能过早,过早时天气寒冷,雏鸡抵抗力差,难以成活,除了下雨或大风天气,都可以使雏鸡在室外活动,傍晚再将鸡赶回鸡舍。在补料时,进行吹口哨、敲料桶等训练,使其形成条件反射。
6.3 划分轮牧区,实行分区轮牧
一般600 m2林地划为一个牧区,将牧地分成4~5个小区,每个牧区用尼龙网隔开,这样既能防止老鼠、黄鼠狼等对鸡群的侵害和带入传染性病菌,有利于管理,又有利于食物链的建立。放牧密度以30~50只∕667m2;300~500只∕群为宜。每个小区放牧5~7天。气候好,雨水充足,牧草生长旺盛时,20 d左右轮牧1次,牧草生长差时,30 d左右轮牧1次。一般1个牧区草虫不足时再将鸡群赶到另一牧区放牧,公母分养。在养鸡数量少和草虫不足时期可不分区。
6.4 饲养管理技术
由于放养鸡的品种为地方土鸡,其生长速度较慢,故所用的饲料营养水平不宜过高。一般在小鸡阶段使用无公害饲料厂家生产的小鸡配合饲料; 在中大鸡阶段则按一定比例拌入无污染的玉米、稻谷、麦麸、统糠、青菜叶等青粗饲料,还可堆积鸡粪发酵生蛆供鸡食用,是较好的蛋白质饲料。散养鸡寄生虫较多,应在40~50 d驱虫一次。为增加鸡肉的口感和风味,应适当延长饲养周期,控制出栏时间,一般在接近性成熟时出栏品质最佳。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同一时间饲养同一批鸡,育成后在同一时间全部销售处理。每出栏一批鸡后要对鸡舍及放牧场地进行彻底的消毒灭菌,杜绝传染病的循环发生。
6.5 散养鸡舍应定期搬迁
一般是养一茬鸡换一个地点。在一个地点长期放养,一是易造成环境污染,增加疾病的发生;二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减少食物来源。搬迁后的场地应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消毒。经2~3个月后可重新使用。
6.6 随时观察鸡群情况
发现病鸡,立即隔离,及时对症处理。对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平时不要随便用药,严禁使用违禁药品。定期对鸡舍、用具、放牧场地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确保鸡群健康生长,上市的鸡绿色、环保、无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