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候 变暖会让动物缩小吗?

2014-08-30复仇者联盟

奥秘 2014年8期
关键词:伯格曼爬行动物哺乳动物

复仇者联盟

有报道说,在动物王国,从鱼类到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和哺乳类,体型都在变小。譬如,北极熊是当今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雄性北极熊一般体重400千克,少数能达600千克。但在最近的20年里,它们已经不再长那么大了。大的变小,小的变得更小,这一现象正引起生物学家的高度关注,因为动物体型的变化,会牵涉觅食、逃避敌害、寻找配偶等一系列行为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整个地球生物圈。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这一趋势会持续吗?但科学家又发现,气候变暖会使一些爬行动物变大,这究竟又是为什么呢?

体型小,散热快

问题的答案涉及德国动物学家克里斯廷·伯格曼的一项发现。1847年他发现,在哺乳类和鸟类的近亲物种中,生活在较冷地区的一般体型较大。比如同样是虎,东北虎就比华南虎大。伯格曼解释,这个现象与动物的表面积和体积有关。因动物身体产热与体积成正比,而散热却只与表面积成正比,这样,动物体型越小,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就越大,散热就越快,寒冷时就越不容易保持体温。生活在较暖地区的动物,需要更快地散热,所以体型需要小些,而生活在寒冷地带的动物,需要保持体温,所以体型需要大些。这后来被称为“伯格曼法则”。

伯格曼法则的一个自然推论就是:当全球气候变暖的时候,固定生活于一个地区的动物们就会倾向于长得更小。所以逐渐变暖的气候,就相当于让动物们缩小的神奇药水。

气温升高,动物变小

这一变化在苏格兰野生绵羊身上确实发生了。现在苏格兰地区冬天气候越来越暖了,导致野生绵羊的平均体型下降。

许多鸟类的身体也在缩小。例如,生态学家拿8种澳大利亚小型鸟类与博物馆里1950年前后采集的同类型标本比较,发现有4种体型下降了。这些鸟都是留鸟,不会迁徙,它们对气候变暖做出的反应是缩小体型。

不过这种变化都很小,在苏格兰野生绵羊的例子中,体型大约只缩小了0.5%。这点变化看起来微不足道,但考虑到全球气温迄今升高还不到1℃,而且野生动物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此做出反应。如果气温升高得多一些,时间跨度长一些,那会怎样呢?

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还得求助于历史。与今天的气候变暖最相近的是5600万年前一段高温期,那时全球气温升高了5~10℃,后来才缓慢降下来(当然这个升温过程持续了数万年,而不是短短几百年)。

在这一时期,许多哺乳动物的体型都缩小了,等气温下降之后才得以恢复,甚至变得更大。比如,生活在今天美国怀俄明州盆地里的几种野马,那时的体型只有现在的猫那般大。比升温前缩小了30%,待到降温之后,体型不仅得到了复原,还比没有缩小前大了近70%。

冷血动物面临的特殊挑战

改变体型的不仅仅是温血的脊椎动物。在美国怀俄明州的同一个地区,科学家发现生活在土壤中的无脊椎动物体型也缩小了。对于冷血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更暖的气候还会带来一些特殊的挑战。

首先,当气候变暖,它们的生理机能发育会比以前快,比如性成熟就早一些,所以冷血动物会更快地进入成年。身体的生长速度跟不上生理机能的发育速度,即体型还没长大,就已经成年定型了,所以体型缩小了。

其次是新陈代谢带来的问题。冷血动物的新陈代谢速度严重依赖于环境的温度,这看起来是个优势,温度高可以让它们更加活跃,但也有重大缺陷。新陈代谢更快意味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它们必须吃得更多。但当天气变热,它们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躲在阴凉处,以免身体过热,花在觅食上的时间反而少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体型就会变小。这可以解释为何一些两栖类和爬虫类一直在缩小。

鱼也将变小。它们面临双重困境:水温的上升将加速它们的新陈代谢,这需要更多的氧气,但在温度更高的水里,氧气的溶解度反而下降了。结果,它们不得不缩小体型来减少氧气的消耗。

气候变暖使爬行动物变大

但是一项最新研究的成果认为:更温暖的气候将造就体型更小的哺乳动物,但却会让爬行动物变得更大。在大约5500万年前气温达到顶峰时,当时的马体型缩小到今天家猫那样的大小,蛇却曾经和马一样大。科学家找到了距今6000万年前的龟类化石,其大小与一张早餐餐桌相当,他们还找到了一种名为“泰坦巨蟒”的巨型蛇类化石,其体长几乎与一辆公交车接近。蛇类、龟类以及很多其他爬行动物都需要依靠环境来调节身体温度,这些动物被称作“冷血动物”。

几乎所有的爬行动物都是冷血的——这意味着它们的体温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外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气温较低时它们难以获得正常生理活动所需的体能,而高温天气有利于它们获得像哺乳动物那样的体温,这样可以增强它们活动的体能。

在2亿多年前,地球大部分地区都十分炎热且湿润,从南极到北极都是热带地区,除了一些沙漠和荒漠之外,大部分地区都被热带雨林所覆盖。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爬行动物迅速繁殖且体型不断变大,恐龙开始统治地球。

动物变小比变大更容易

科学家对哺乳动物的进化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由老鼠般大小变为大象般大小需要经历2400万代。相反的是,体型变小比变大要快速得多,从大象变为侏儒象只经历了10万代,这一速度是与侏儒象相似的体型变大为大象体型速度的十分之一。研究者总共统计了7000万年以内来自不同大洲的28类哺乳动物(包括大象、灵长类和鲸鱼)的体型大小,从而得出变小比变大要快速。

猜你喜欢

伯格曼爬行动物哺乳动物
爬遍天下的爬行动物
动物吉尼斯——爬行动物之最
本特·万塞留斯:我镜头中的伯格曼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爬行动物的食物
欧盟拟制定与爬行动物肉中沙门氏菌相关
因为你需要我
2 从最早的哺乳动物到人类
哺乳动物大时代
哺乳动物家族会
伯格曼技术哲学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