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和”基调文化
2014-08-30邢泽尚志芳
邢泽 尚志芳
摘 要: 日本自古以“和”字为国名、以“和”为贵。本文就“和”基调文化在日本对于“和”的认识和求“和”方式、日本社会和日本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的要点、日本特有的“暧昧”文化等相关层面上的体现进行分析和论证。
关键词: “和”基调文化 人际关系暧昧 以心传心
据日本作家井沢元彦讲,“和”字的读音为「わ」,本来只是「環」或「輪」的意思,是表示“環濠集落(堀をめぐらした集落)(环周挖沟渠护城河围建起的村落屯堡用以排水、防卫、划定村落间界线)”的词语。随后成为表达集团群体和伙伴关系的用词。之后「わ」具有了对集体的适应性、团结协作和个性心理对集体的认同感的意义。后来根据古代日本国家的要求,将读音同样为「わ」的“倭”字(古代中国对日本及日本人的称谓)用“和”字代替,表记自己的国名。
日本自古以来属于稻作农耕文化文明圈,这与起源于自然环境恶劣的中东沙漠地区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所形成的游牧通商社会文化文明圈截然不同。因为后者基本上是在不停地移动,所以如果和邻居起了摩擦,把牛一牵就可以到其他地方去。商人的话,可以收拾商品把商店搬走。这是个可以大声主张自己正确对方错误的社会。在这里诞生了自我主张的文化。但是在稻作农耕社会中却不能这么做。因为无法把田地搬走,即便和邻居不对脾气,也会隐忍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即使出现争斗,因为周围是大海无法逃逸,最终必须是以某种形式与敌人妥协,寻求共存的道路。必要的是“安分”,并据此保“和”。岛国日本国土窄小、四面环海,在与各种自然灾害的相伴下生存,一家有难大家相帮的互助就成了人们彼此生存的共识。在只有相互帮助、相互依赖才能共同生存的条件下,人们极力避免冲突和对立,保持“和”就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所谓“和”基调文化意味着日本社会和日本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的要点就是大事小事避免冲突,哪怕是语言上的微小摩擦。基于这种思维,与日本人交往时,外国人都不难发现日本人在语言表达上通常不会清楚明白地从正面使用“不”的否定表达。即便要表达否定的意思,也是说话兜着圈子走。“暧昧”在日本确是一种国民性的特有文化。不了解和不习惯这种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中国人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中与日本人打交道时,常会因为得不到一个明确的回应或捉摸不清对方的意向时,发出“日本人狡猾狡猾的”或“狡猾的日本人在耍人”的抱怨。如果说日本人的这种处事方式在本国可以行得通的话,在与其他国家的人交往时就会遇到困难。有一个日本人讲了一件在美国遇到的事情:“我从商店买东西出来,遇见开车的邻居好心要顺路带我回家,但是按照日本的习惯,我还是说‘不需要了,谢谢您的好意。性格直率的美国人以为我身负重担却真的不需要帮助,便开车扬长而去,弄得我很是后悔。”不夸张地说,要了解日本社会、日本人,了解日本特有的“暧昧”文化则是一把不可缺少的入门钥匙。
日语中特有的表达方法非常适合这种暧昧,他们讲究的是“以心传心”。有时,日语中的暧昧体现的是一种含蓄和委婉,特别是在感情方面,日本人比欧美人要来得婉转和暧昧。日本的公共场所经常会看到或听到“遠慮”这样一个词,比如“電車の中で携帯電話のご利用をご遠慮”的告示。尽管这个词的第一层含义同中文一样,都是“深思远虑”的意思,但在这里却应该理解为“请最好不要在电车内使用移动电话”。日本人喜欢用“遠慮”这样婉转的劝告型语气,表达在其他语言中本应该用“强烈和直接”的语气表达的句型,“遠慮”这样含混不清的句型恐怕只适用于日本人。比如,中国的公共场所就开诚布公:“机场内禁止吸烟”、“严禁随地吐痰”、“博物馆内禁止照相”。换成日本人很可能会使用“空港の構内でおタバコをご遠慮”、“みだりに痰を吐くことをご遠慮”、“博物馆でのご撮影をご遠慮”。中国人会误解为“最好不要吸烟”,或“最好不要随地吐痰”、“博物馆内最好不要照相”。那么,尽管不是最好,但还是可以为之的。日本各地都设有赌场(パチンコ),尤其是车站等人流集中的场所。在赌场门口通常挂着“十八歳以下の者はご入場をご遠慮”的牌子。那么,究竟可不可以进去,只能由青少年自己判断了。反正,赌场方面已经履行“告知义务”了。某种服务设施坏了或餐馆关门,日本人会委婉地在门上挂上一块“調整中”或“準備中”的招牌,究竟“不营业”的时间有多长,谁都不知道。
譬如日语中有这样的表达:“1000円ぐらい貸してくれますか。”“1000円ほど貸してくれますか。”“1000円ばかり貸してほしい。”这时不会是900円或1100円什么其他面额,就是交给对方1000円。使用“ぐらい”“ほど”“ばかり”这样含糊的、模棱两可的词语表达,其实是借款人的良苦用心所在。若依照明确数量索求,则会使对方形成压迫感或使对方承担心理负担,因而是有意避免出现此类事情的主观意识作用之所然。给对方一定程度的选择余地,会使对方的接受心情变得轻松舒缓。假设被借方只随身带着900円,本期冀着借给借方以示相助,却碍于金额不足而踌躇往住,陷被借方于两难窘境。日本人使用这些暧昧说法是为减轻对方心理负担而事先埋下的“他人本位主义”式的体谅、和意之心境。
不仅在语言表达上日本人非常暧昧,在面部表情上,中国人也会觉得日本人很暧昧、很难理解。如同日本传统艺术“能剧”中所表现的“能面”一样,非常难以琢磨。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日本人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而且彼此不轻易外露感情和想法。日本人之间有着丰富和细腻的感觉,可以通过微小的眼神、语气的变化,甚至是肢体上的细微动作传神达意。日本人甚至将这种特有的沟通方式和解决暧昧的通道称为“以心传心”或“腹艺”。如果不是从小在日本生活、受日本教育并长期同日本人在一起交流,那么外国人不可能完全掌握“腹艺”这种非语言的沟通形式。日本人之间长期以来形成的日本式的默契、模棱两可、委婉和暧昧,日本作家笔下的不可言传的隐晦,只有日本人才能心领神会,在外国人看来简直是不可理解,更无法适应。但是,不能一概而论地将他们之间特有的表达方式统统认为是“虚伪”和“狡猾”,或是不想承担直接责任。那么,在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全球化的今天,日本是否也应该适应国际上通用的表达方式呢?否则,日本人特有的暧昧和转弯抹角将一直会被别人误解,而且经常成为外国人不喜欢日本人的一个原因。
参考文献:
[1]井沢元彦.逆説の日本史.小学館,1993.
[2]丁洁,徐军.当代日本国概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