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村庄绿化建设与养护管理探讨
2014-08-30陈军晓朱卓俊陈敏程基进陈斌
陈军晓 朱卓俊 陈敏 程基进 陈斌
摘要:以永康市为例,分析了森林村庄绿化建设的重要性,阐述了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兼顾经济、以人为本的森林村庄规划设计原则,提出了森林村庄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全省森林村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村庄;绿化建设;养护管理;永康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2003404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重要性日益显现,森林生态需求已成为新时期社会的主要需求。人们已经认识到农村是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回归自然,把近自然引入新农村建设已成为理想的归宿。因此,将森林植被作为村庄生态系统的主体,注重森林多功能利用和效益发挥成为森林村庄建设的目标。永康市作为浙江省第一批平原绿化示范县市,2008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森林村庄创建活动。5年来,该市以改善农村的生态质量和绿化面貌为目标,以村庄绿化规划为基础,以增加绿量为重点,以长效管理为保障,健全了农村绿地系统,优化了村庄绿化布局,提高了质量,提升了水平,构筑了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村庄森林植被生态系统,营造了“村口有风景林,村中有休闲林,村边有乔木林,四旁有经济林”的森林村庄,逐步形成了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森林村庄周围护村林、平原农田防护林的森林村庄森林格局。到目前为止,创建了市级森林村庄269个,省级森林村庄9个。尽管永康市森林村庄建设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在认识上和技术上仍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本文对森林村庄重要意义和建设原则进行阐述,并对森林村庄绿化建设和管护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2森林村庄绿化建设的意义
2.1森林村庄绿化建设是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
森林村庄绿化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态状况、优化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森林村庄绿化是农村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生态建设的重点和抓手,对于减少自然灾害、改善生态质量、促进乡风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努力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
2.2森林村庄绿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新农村建设,要体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相统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的要求,是新农村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进行森林村庄绿化建设,加快森林村庄建设的步伐,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状况,维持和保护农村生物多样性,可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综合竞争力,是新世纪现代化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要加强新农村森林村庄绿化建设。
2.3森林村庄绿化建设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差别缩小,新农村农民对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居住环境、生态建设方面有更高的追求。目前,城乡绿化效果差距拉大,新农村农民迫切希望加快森林村庄绿化建设,注重绿化由城市向森林村庄延伸,实现绿化、美化、香化、彩化的美好家园。
2.4森林村庄绿化建设是建设森林城市的重要支柱
森林村庄绿化是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农村绿量不足、缺少森林,必须把绿化工作的重点转向农村。着力构建城乡统筹、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森林村庄绿化生态系统,改善森林村庄环境,形成以森林村庄绿化为点的森林城市绿化格局。
3森林村庄绿化规划设计原则
3.1生态优先,贴近自然
森林村庄绿化规划设计在保护好森林生态系统、发挥森林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力求生态优先,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要把改善村庄的环境作为首要目标,以绿为主,以乔为主,建设结构合理、层次丰富、功能完备的村庄森林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将近自然林业理论应用到新农村绿化建设,改善新农村环境质量,保持新农村生态系统平衡。应以自然环境为出发点,因地制宜、接近自然、合理布局、科学搭配,使各植物种和谐共存。将近自然林业引入新农村,让新农村绿化发挥其生态功能,改善农村环境,并给予农民美的视觉享受,感受到新农村色彩的丰富绚丽,品味到新农村特有的风貌与历史文化,从而使农民获得心灵的满足,美的享受\[2\]。
3.2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森林村庄建设应从实际出发,因村而异、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要结合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切实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的关系,采用科学合理的绿化布局和灵活多样的绿化形式,不搞千村同面和千篇一律,形成能充分反映时代特点、地形特征和乡村特色的绿化风貌。要充分利用好村庄原有的绿化成果,做到发展和保护并重、改造和建设并举,在加快村庄绿化建设的同时,加强对村庄森林资源、古树名木和绿化成果的保护,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新农村绿化建设要突显农村特色,体现乡土气息,充分利用森林村庄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然风貌、人文风俗景观,形成特色、品味和形象。采用多样化的绿化布局,对河道、池塘、道路、片林、休闲公园、庭院四旁等采取灵活多样的绿化形式,保护、发掘、继承和发展各地森林村庄的特色,充分展示乡村风光\[3\]。
3.3兼顾经济,体现特色
结合农民致富奔小康,发展庭院林业经济,规划和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花卉苗木和经济林,并尽可能考虑生态经济型树种,以实现三大效益的有机结合。不同村庄可以发展“一村一品”,形成区域特色,使风景林与经济林之间,实现多样搭配、效益互补,提高土地使用价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共同富裕、协调发展。在新农村建设当中,一些不适宜建筑和道路交通较复杂的、破碎的地段要尽量少硬化,多绿化,充分利用,尽量见缝插绿,多种植经济树种和珍贵树种,既富特色,又有经济效益,如:杨梅、枇杷、银杏、香抛(柚)、石榴、榉树、竹类等经济树种和珍贵树种。
3.4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
在森林村庄建设中,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倾听农民的呼声,维护农民的利益,广泛发动群众,实行全民动手,把绿起来和富起来、美起来相结合,引导农民成为村庄建设的主力军。要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村规民约、绿化制度的制定和绿化管护队伍的建设,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的绿化意识和文明程度。森林村庄绿化建设要为农民服务,要形成有利于农民交往、休息、娱乐的森林村庄环境。充分利用农村的地形地貌、民俗民风、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形成有地方特色、展示地方文化、体现乡土气息等“让城里人向往”的新农村。要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绿起来与富起来、美起来相结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
4森林村庄绿化建设
4.1河道、池塘绿化建设
绿化地段尽量保持自然的原貌,结合地形,少整改变动。需要砌石的少用水泥,留有岩石缝隙的小空洞,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保留原有树种,与新种植树种相结合,根据绿化地段的立地条件选择湿地松、垂柳、水杉、池杉、落羽杉等耐水湿且观赏性较高的树种;护栏(栏杆)采用绿篱代替,选用红叶石楠、水蜡、金叶女贞等;护岸和斜坡选择攀援植物,如云南黄馨、凌霄、络石、扶芳藤等。
4.2道路绿化建设
进村道路、环村道路、村中道路的两侧绿化,以常绿落叶乔木灌木模式,一般选择2~3个乔木树种栽植,株行距4~6m,灌木以花灌木、地被为主。植物配置选择冠幅大、耐修剪、经济实用且具有观赏价值的树种,有法国梧桐、香樟、榉树、山杜英、桂花、黄山栾树、无患子、银杏、玉兰、日本樱花、红枫、红梅、栀子花、红花檵木等\[5\]。
4.3片林、休闲公园绿化建设
片林、休闲公园、广场绿地等绿化建设,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顺应自然,充分利用原地形,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因高堆山,就低凿水。应紧密结合地形,随形就势,接近原有自然形状,减少挖填土方,尽量减少小山坡大规模的改造。要营造接近自然的凹凸形状小山体,为广大村民提供休闲游玩场所,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绿化乔木树种以胸径6cm以上的乡土树种为主,乔木树种面积比重达到70%以上。片林、休闲公园等绿化以设计单位设计图为准,施工中尽量少改动设计图。
4.4庭院四旁绿化建设
充分利用空闲地、村中村周边旱地等地块,选择经济树种为主,如:石榴、香抛、枇杷、杨梅、香榧、雷竹等。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宅基地建设观赏性的花坛,种植桂花、玉兰、观赏竹、茶花、茶梅、腊梅、海棠、芙蓉花、紫薇、月季、杜鹃、红叶石楠等。垂直绿化选用藤本植物,如长春藤、爬山虎、凌霄、扶芳藤、金银花、藤本月季等\[6\]。
5森林村庄绿化养护管理
森林村庄绿化养护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保障农村绿化成果的长效措施。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栽后管理是绿化工程成败的关键环节。绿化建设好了,如果养护管理工作跟不上,往往出现“年年种树,年年不见绿”的局面。为此,要着力解决森林村庄绿化中最突出的管护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5.1树木养护管理
5.1.1浇水与排水
新栽植的树木应根据天气、立地条件和树种的抗旱能力,进行适时、适量的浇水,保持土壤中有效水分。绿地中已栽植成活的树木,在久旱或立地的条件较差、土壤十分干燥时,应及时采取灌溉措施。浇水前应先松土;夏季浇水宜早、晚进行,冬季浇水应中午进行;浇水要一次浇透,尤其是春夏两季。暴雨后应排除树木周围的积水;尤其是新栽树木周围积水应尽速排除。对于栽种于地下水位较高地块的苗木,特别是大乔木更应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浇水的水源不能采用有害污水,注意保护树木根部的土壤不被冲刷。
5.1.2松土和除草
各类绿化地块当中影响植物景观的直立性杂草必须铲除。对影响树木生长的各类野生藤蔓,应及时清除。树木根部附近的土壤要保持疏松,易板结的土壤,在蒸腾旺季须每月松土一次。松土深度为10~20cm,以不影响根系生长为限。松土除草应选在晴朗或初晴天气,且土壤不过分潮湿的时候进行。应注意不可削伤树皮,折损枝条。同时应及时清除土壤中的瓦砾、石块、垃圾等。
5.1.3施肥
树木休眠期,需施基肥,宜施迟效性有机肥料,如腐殖酸类肥料,堆肥、鱼肥、血肥以及作物秸杆、树枝、落叶等,使其逐渐分解,供树木较长时间吸收利用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树木生长期施追肥;按树木生长势进行施肥,施复合肥应少量多次,多选用有机肥为主,有机肥应腐熟后施用。施用宜在晴天,肥料不得触及树叶。
5.1.4整形修剪
根据树木生长发育的特性,将树冠修剪、整理,调节树势,创造和保持合理的树冠结构使其形成优美的树姿,甚至构成有一定特色的园景。树木修剪时期,春、夏季开花的树木,在花后及时修剪;秋季开花的树木和其它树木,在休眠期进行修剪;不耐寒植物一般在春季修剪。对已经成型的乔木树种,主要剪除徒长枝、病虫枝、并生枝、下垂枝、残枝、枯枝以及根部萌芽枝等。花灌木的修剪,应有利于促进短枝和花芽形成,有利于枝叶繁茂、分布匀称;修剪应遵循“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去弱留强、去老留新”原则。
5.1.5防护设施
高大乔木防护,对一些根浅、迎风、树冠庞大、枝叶过密以及立地条件差的树木,可根据情况分别采取立柱、绑扎、疏枝、扶正等措施。凡是易受冻害的树木,冬季应按不同树种分别采取根际培土及覆草、主干包扎、修剪等防寒措施。防寒工作应在12月上旬前完成。对新栽种需防寒保护的珍贵树木,必要时应在树的西北面搭防风棚。
5.1.6树木补植
树木枯死或缺株应尽早补植。落叶树的补植,一般应在春季土壤解冻后发芽前或在秋季落叶后土壤冰冻前进行;常绿阔叶树的补植,一般应在春季土壤解冻后发芽以前或在秋季新梢停止生长后降霜以前进行。补植的树木应选用原来的树种,大小相近。
5.1.7树木树体的保护和修补
对因病虫害、冻害、日灼及机械损伤而造成的伤口,应该及早治疗,防止扩大,根据树干上伤口的部位、轻重和特点,采用如补树洞、吊枝和顶枝、涂白等不同的治疗和修补方法。
5.2地被和草坪养护管理
5.2.1地被养护管理
地被植物在覆盖地面期间,每年应及时除草、施肥若干次。施复合肥少量多次。发现枯死地被应及时补植。
5.2.2草坪养护管理
草坪在生长季节,应及时清除杂草,适时进行修剪,草的高度控制在6~8cm,除个别品种外不得高于12cm。施肥宜低浓度多次数进行,多施复合肥和有机肥。土壤干燥时应及时浇水,宜用喷灌方式浇水。发生病虫害时,应及时进行防治。
5.3古树名木养护
古树是活着的古董,是有生命的国宝,是历史的见证。古树是森林村庄的美景,要保护好古树。对古树名木生长不利的立地条件必须及时整治改造;对腐烂的部位应及时剔除,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树干的空洞应及时填补。古树名木的保护范围为树冠垂直投影以外5m。在此范围内,不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不堆放土、石等杂物,不挖坑取土,不排放污水烟气、倾倒垃圾和动用明火。
6结语
要充分认识森林村庄绿化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感,努力推动森林村庄绿化工程的顺利实施,使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根本改善。同时,要提高森林村庄绿化养护管理意识,保护好绿化成果,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获取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使森林村庄绿化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新桥.近自然林业理论概述[J]. 世界林业研究,2006,19(1):10~13.
[2]陆元昌,KnutSturm,甘敬,等.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论体系及在幼龄林抚育改造中的实践[J]. 中国造纸学报,2004(增刊):285~289.
[3]彭镇华.论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城镇的建设[J].世界林业研究,2002(1):53~60.
[4]陈军晓,傅浩楚,应光明. 近自然林业理论在新农村绿化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 浙江林业科技,2008,28(增刊):96~99.
[5]吉国强.城市园林建设改造植物配置原则[EB/OL]. 2007-10-10.http:www.ddyuanlin.com/html/article/2007-10/10/2006.8html.
[6]应尚蛟,方向航,应光明,等. 竹类植物在农村绿化建设中的应用[J]. 浙江林业科技,2008,28(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