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市对蒙合作现状及今后发展思路
2014-08-30张晶
张晶
一、蒙古国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蒙古国位于亚洲中部,原称外蒙古或喀尔喀蒙古,国土面积156.6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93万。全国设行政建制21个省、一个直辖市、329个苏木(县级)、1573个嘎查(村)。蒙古国东、南、西三面与中国接壤,中蒙边境线长4710公里。蒙古国实行多党制,国家大呼拉尔(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主要政党有人民党和民主党,人民党是执政时间最长、执政经验最丰富、组织机构最健全的反对党。民主党是现任执政党,成立于2000年,在2012年6月举行的大呼拉尔选举中获得连任。
矿产资源情况。蒙古国地下资源丰富,1952-1960年,在苏联的帮助下进行了矿产资源普查,获得了大部分的矿产资料,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矿产资源的详勘程度较低。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达80种,矿点6000处,主要有煤炭、铜、金、铅、钼、铀、萤石、锰、钨、汞、石墨、石棉、油页岩、磷、石膏等。其中,煤蕴藏量约1520亿吨,铜2.4亿吨,铁20亿吨,磷2亿吨,黄金3100吨,石油80亿桶。21世纪初以来,国际资源产品价格不断上涨,为蒙古国采矿业产值提高以及贸易增长创造了条件,采矿业获得迅速发展。但是,蒙古国矿产资源开发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不仅资金不足,技术与基础设施落后,而且劳动力资源缺乏,给蒙古国采矿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障碍。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蒙古国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完成,蒙古国经济一直维持在10%以上的增长,2013年蒙古国国内生产总值630亿元(人民币),财政总收入220亿元(人民币)。蒙古国经济基础差、产业基础薄弱,经济增长过渡依赖矿业,并受制于国际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主导产业是传统畜牧业和采矿业。据统计,蒙古国牲畜存栏头数达4090万,畜牧业贡献了10以上的出口收入。采矿业是蒙古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矿产业值约占GDP的34%,占出口收入的82%,占财政收入的33%。外国在蒙古国的投资85%集中在矿业领域,投资开发的部分大矿储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2年末,中国对蒙古国直接投资24亿美元,连续14年成为蒙古国第一大投资国,同时也是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去年以来,同时受国际市场铁矿石、铜价等大宗矿产品价格下跌,大量外资撤出蒙古国的影响,2013年蒙古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1.7%,与2012年相比经济增长率下降0.7个百分点,全年平均通货膨胀率达10.5%。今年以来,蒙古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通货膨胀持续加剧,引起各种经济关系失去平衡,经济泡沫开始破裂。
二、二连浩特市对蒙交往合作情况
对蒙友好交往情况。近年来,先后与蒙古国12个地区和城市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同时,我市在乌兰巴托设立了代表处,乌兰巴托也在我市设立办事机构,蒙古国工商会驻二连代表处成立,中国驻扎门乌德总领馆、蒙古国驻二连浩特领事馆设立,逐步形成了中蒙毗邻地区友好交往常态化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对蒙交往良好地缘、商缘、人缘关系,积极协助国家和自治区接待蒙古国总统、总理、议长、省部级领导等政要30余批次、近600人次,平均每年经二连口岸开展的中蒙官方和企业互访达1000多人次。二连口岸对蒙古国公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有70%以上的蒙古国公民来过二连,在二连长期定居的蒙古国公民有600多名,平均每天有3000多名蒙古国公民前来二连购物消费、观光旅游,高峰期可达万人左右。2013年,二连口岸出入境人数达到202.8万人次,其中90%为蒙古国公民。
对蒙经贸合作情况。二连至蒙古国乌兰巴托铁路、公路沿线地区是蒙古国人口、经济和资源聚集区。二连浩特认真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对蒙经贸合作战略地位作用,促成了国内多家企业与蒙古国企业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经贸合作关系。近年来,二连口岸对蒙贸易额一直占到中蒙货运总额的60%以上,最高年份达到90%;对蒙货运量占到中蒙货运总量的30%以上,最高年份达到46%,在对蒙贸易中始终处于“龙头”地位。从进口看,每年经二连进口的蒙古国铁矿石500万吨、铁矿粉50万吨、锌矿粉10万吨、畜产品5万吨。从出口看,从二连出口的机电产品约占蒙古国市场份额的50%以上,水泥、钢材等建筑产品和果蔬粮油等日用品约占蒙古国市场份额的80%左右。2013年,二连口岸进出口贸易额31.2亿美元,进出口货运量达到1305万吨,其中,出口货运量达426万吨,位居全陆路口岸之首。
对蒙人文交往情况。近年来,我市与蒙古国政府执行机构国家儿童事业部、乌兰巴托罕乌拉区政府签署了教育事业友好合作协议,双方互派教师学习培训,联合举办学生夏令营活动。近五年,累计培养蒙古国留学生3000多人,目前仍有近300名蒙古国学生在二连就读。2012年,内蒙古师范大学二连浩特国际学院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招生,并与蒙古国国立教育大学、国立大学开展本科生2+2联合办学。连续举办中蒙草原生态建设体系研究应用推广培训班3期,为蒙方培训专业技术人员60余名。与蒙古国有关医疗机构和健康国立大学建立协作关系,联合开展鼠疫、艾滋病等传染病预防工作。与蒙古国有关地区互办“文化日(周)”活动,共同组织创作文艺作品,近五年联合举办大型文体活动20多场次。
对蒙援助情况。加强对蒙援助是促进中蒙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渠道和方式,多年来我市积极筹措资金开展对蒙援助。教育方面。目前在我市就读的蒙古国留学生近300人,累计培养蒙古国留学生3000多人,累计用于留学生的学费补助、教学设备等投入达1000多万元。市政府每年为每名中小学生发放4800元奖学金,二连浩特国际学院为每名蒙古国留学生补助4000元。与此同时,为了给蒙古国留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市财政投资500多万元专门修建了留学生教室和餐厅,对留学生宿舍进行改造,并每月配专车免费为蒙古国学生办理签证,极大地方便了蒙古国留学生的学习生活。医疗卫生方面。二连浩特市医院以完善的设施、人性化的服务、优惠的政策吸引了大量蒙古国患者前来我市就医。我市对医院内所有标识全部采用中文、斯拉夫文两种文字,成立了外籍患者服务部。出台针对蒙古国患者减免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用50%的优惠政策。援助建设方面。近年来,我市先后援助建设了蒙古国乌兰巴托国家公园音乐喷泉,修建了扎门乌德广场、旅游园区、市区道路,帮助修缮了赛因山达少年活动中心,并为乌兰巴托、扎门乌德捐赠了路灯、绿化机械车等设备。投资1000多万元为额尔登特市援建了一条市区道路及配套公共设施及绿化设备,并被命名为“二连浩特街”。同时,投资1300万元无偿为扎门乌德市修建了1.2公里的公路货运专用线。累计投入达3000多万元。
三、下一步对蒙合作思路
一是以《中蒙战略伙伴关系中长期发展纲要》的签署为契机,积极按照《纲要》提出的“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经贸合作思路,进一步加强与蒙古国有关地区政府、工商会、企业的务实合作,争取在矿产开发、基础设施、金融合作等重点领域实现有效对接。
二是以“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支点,充分发挥地缘优势,逐步加强对蒙贸易的发展和区域合作。
三是以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支撑,推动对蒙合作。
2014年6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我国向北开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沿边开发开放整体布局将进一步优化。
试验区获批后,第一步是要在我市边境经济合作区与蒙古扎门乌德自由经济区各设立9平方公里的跨境经济合作区,待条件成熟后在两国边境各划50平方公里范围建设中蒙自贸区,形成七条产业链:1.国际贸易。积极引进外贸企业入区注册经营,建设国际大型品牌店、免税店。2.物流仓储。开展黑金属、有色金属战略储备。3.进出口加工。重点是进口资源保税加工和利用蒙古国普惠制政策发展出口加工业。4.电子商务。引进国内有实力企业发展进出口电子商务业务。5.金融服务。加快推动设立口岸银行开展金融创新投资业务。6.旅游娱乐。与蒙古国联合发展马文化、马竞技、博彩等娱乐旅游项目。7.航材保税。依托赛乌苏机场规划建设航空博览园、航材保税区、航空驾校、航空俱乐部,大力开拓通用航空、飞行员培训等业务,发展“临空经济”。下一步,国家和自治区将在金融、财税、土地、投资、产业等领域给予更多优惠政策,有利于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更多向我市集聚,为我市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扩大对外开发开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杨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