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东西方文化在幸福领域找到契合点
2014-08-30
“我们中华幸福会下一步计划与国际接轨,把幸福论坛搬到国际舞台上,让东西方文化在幸福领域找到最终的契合点,从而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加强东西方幸福智慧的提升。”中华幸福会发起人李一健如是说。
李一健自幼酷爱哲学,同时也认定人生的意义绝不是简单的吃穿住用和享受物质生活。2000年,正值高考的李一健因家中原因,最终没能如愿进入北大哲学系就读,而是选择了国防科技大学。军校式的4年大学生活,培养了李一健爱国、坚毅和执著的品格,读大一时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一直是优秀党员和学生会干部。通过在国防科技大学的学习,李一健树立了“为人类的幸福和解放而奋斗终身”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也因为内心一直存有对人生的终极思考,大二时,李一健萌生过转学到北大哲学系的想法,他曾在一个大雪天跑到北大哲学系楼下静待哲学老师的出现,最终盼来了仰慕已久的北大哲学系教授韩水法,两人在雪中畅谈了一个多小时。此后,李一健与韩水法教授始终保持着书信往来,从而加强了对马克思、尼采、萨特等哲学家思想的了解与推崇,也由此认为人类在为世界贡献价值的同时应该决定自己的意义。大学毕业论文答辩时,李一健的论文《人生的意义》顺利通过并引来校内外的关注与好评。
大学毕业后,李一健被分配到解放军装备部工作,并很快得到重用与提拔。此时,他心中一直追寻人生意义的激情仍未退去,最终于2006年提出转业,随后远赴英国留学,攻读MBA并留在伦敦工作。在英国读书期间,为探求人生意义,李一健先后造访了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当他第一次听到“幸福科学”与“积极心理学”这两个崭新名词时,忽然悟出人生的意义除了自己决定外,还是有科学方法可研究、依从的。由此,李一健决定回到中国,开始依据科学的方法进行幸福事业的研究工作。
回国创业后,李一健希望通过对文化经济的探索,在现实中构架起自己内心的人生意义:“为自己与他人的幸福而奋斗。”当李一健看到自己身边的很多朋友,尤其是企业家朋友,在赚钱赚得盆满钵盈却越发感受不到真正的幸福时,他心中顿时萌生起研究人类幸福课题的念头,最终于2010年开始筹备中华幸福会。
2008年,20国峰会上开始探讨“国民幸福指数”并纳入国际评判标准之一;2012年6月28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决定,确定每年的3月20日为“国际幸福日”。李一健于2013年6月正式启动了中华幸福会,在北京第一次举办活动,邀请了清华、北大等高校的哲学、心理学教授,同台探讨人生意义和幸福人生,来客以企业家为主,开创了新的会议形式。当时恰逢西方幸福科学发展相对成熟、积极心理学四处开花结果。随后,李一健受邀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三届世界积极心理学大会,来自120多个国家的1400多人齐聚洛杉矶各抒己见,探讨人类幸福话题。哈佛大学研究认为,幸福有五种元素:成就感、投入感、爱的关系、积极情绪、人生意义,五种缺一不可,金钱对幸福感只有20%的作用。李一健依托中华幸福会,在国内发起举办了首届国际幸福论坛,旨在向更多的人倡导幸福科学和幸福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