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让手艺再放光彩
2014-08-30魏鹏举
魏鹏举
在我看来,“手艺里的中国梦”有对手工文化延续传承的诉求,更重要的是复兴和创造,而复兴和创造,离不开产业化的推动。因此,有三个问题值得探讨。首先,手艺为什么要产业化。第二,哪些手艺可以产业化。第三,如何产业化。
为什么产业化
第一点,产业化是生活化。经济学中有个规则——没有需求就没有价值。所有的手艺实际上是依托于需求的,产业化就是把逐渐远离我们现实需求的东西,重新拉回到生活,让它重新活化,让它和我们日常生活、和老百姓的需求、欲望重新对接。
第二点,产业化是再创新。所谓的产业化就是让更多有创造力的人、资本,进入到手艺的传承、保护、再生产过程中。如果没有更多人、更多资本、更多资源入驻,产业化就成为空谈。
第三点,产业化是价值融合。国务院2014年3月发布10号文件《文化创意与社会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同样适用于手艺的传承与发展。手艺很大的价值就在于它的融合性。手艺本身可产生的直接经济价值较小,但是它对于相关产业的融合带动非常强,推动手艺的产业化,实际就是让文化价值和其他领域的价值进行一个融合的过程。
什么可以产业化
手艺的产业化,绝对不是简单的商品化、市场化。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文化和经济的平衡问题。在传统手艺中,涉及到文化、审美、遗传基因的元素,不能产业化。所谓“无为而无不为”,文化产业在文化自身传承中要做到“无为”,在产业化方面“无不为”。
首先,数字化的部分可以产业化。针对手艺进行重新的技术加工,其数字化的部分是可以产业化的。很多博物馆把文物进行数字化处理,其数字化资源完全可以充分产业化,因为它和文物本体只存在文化性的关联,与文物本身不会产生关联和伤害。
第二,文化元素可以产业化。许多手艺本身不具备产业开发的价值,但是手艺本身包含的许多文化元素却可以提炼出来,重新设计,进行产业化。比如剪纸里面有许多吉祥图案和具有不同寓意的图案元素,这些元素就可以被赋予新生命,进行产业化。
第三,与手艺相关的外围部分可以产业化。比如,手工技艺的制成品(如器物、器皿等),另外就是手艺赖以生存的文化与人文环境。现在到全世界各地旅游,会发现很多都有特色手工艺品,这些文化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手工业者的生活方式,都可以作为产业化开发的一个目标。
如何产业化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鲍莫尔写过一篇文章叫《两部门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中有两个领域,一个是随着生产力的提升、科技的进步,生产效率会大幅度增长。比如以前一个工匠,两三天甚至一个礼拜生产一双鞋子,如今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作,一天流水线生产成千上万双鞋子,这是随着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生产效率提升。另一个是生产效率不能提升或无法提升的领域,比如说现场演出,一百年前需要十个人演出,再过三百年甚至更长时间还是需要这么多人演出;再如手艺,如果完全机械化就不叫手艺了,因为手艺就是要用人工,体现人的温度,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力是不可能提高的。这个鲍莫尔把它叫做成本无法下降的问题。这就是鲍莫尔成本定律,收益在产业化过程中,必然要考虑鲍莫尔成本定律。
第一,面对鲍莫尔成本定律,我认为手艺在产业化的过程中应该进行间接产业化。在鲍莫尔成本定律中,产品或服务无法大规模进行复制,并且具有偶然性、现场性、体验性的特点时,成本就无法下降。对于手艺来说,不能让传承人大规模提高效率,进行产业化,但是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将他的创作中体现出的文化价值和梦想追求复制出来,传播给更多的人,这就是产业化,就是生活化再创新、价值融合的过程。
第二,文化价值与其他产业进行融合。如,文化与旅游(无论是传统旅游还是互联网旅游)的融合。将手工艺品与旅游产品结合在一起,既可以给互联网旅游带来极大的增值,又能形成新的旅游产品。
第三,与大众金融、互联网金融进行融合。众筹金融是一种分散化的创造和分散化的需求的一个互联网式的对接。我认为,应该建立中国手艺的众筹网站,让手艺人展示精湛的手艺,让成千上万的国内外人士通过网站来了解到手艺,广大民众可以对自己所喜爱的手艺进行资助,手工业者将自己的作品或者周边产品回馈给资助人。对手艺的产业化开发要借助资本的手段和互联网的力量,推动分散化、个性化的创造和分散化、个性化需求的互联网式的对接,实现长远收益。这个收益不仅对手艺人有好处,对每一个热爱手艺的人都是福利。还可以借鉴国际上已经成熟的艺术银行模式,发起中华手艺银行。艺术银行是用银行的模式来整合、展示、推广艺术资源,从而提升艺术资源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