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导向下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2014-08-29马玉敏

职业·中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就业导向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马玉敏

摘 要: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之路。本文从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方面入手,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做了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职业教育 就业导向 校企合作

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企业对员工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养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在社会人才结构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让毕业生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让职业教育获得社会的认可,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笔者总结目前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各种模式,结合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一些实践经验,对职业学校在就业导向下如何开展校企合作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和探索。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1.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

2006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把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这一做法提高到制度层面,这在我国还是首次。这一制度的建立是对传统师带徒和企业办技校两种培养制度的继承和创新。传统的师带徒和企业办技校制度都各有长处,曾在不同时期甚至在当今时代仍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有明显不足。校企合作办学在发扬了它们长处的同时,也克服了其不足,并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实际,增加了一些新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2.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改造的升级,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快速,特别是制造业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因此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技能人才。加强和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开展校企合作,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办学,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培养出企业急需的各类技能人才,无疑是当前企业和职业院校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

3.是职业教育满足企业发展要求的途径

开展校企合作,让学校和企业双方信息通畅,这样学校可以深入了解企业及其具体岗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企业可以参与学校教学及实训过程,对学校专业的设置、课程的开设、授课重点的选择以及实训计划的制订等方面提出企业的一些要求。这样培训出来的技术人才可以适应工作岗位能力要求,技术技能可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必定会受到企业的欢迎。

4.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平台

校企合作可以整合学校与企业双方的资源,便于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包括市场需求信息、实用技术信息等,并以此来确定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重点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校企合作的这些优势,必定会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为职业学校的发展提供一个契机。

二、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1.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模式是指职业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共同负责招生、培养和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

2.学工交替模式

“学工交替”模式是一种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学校学习与到企业生产实践相互交替,学员半工半读,学用紧密结合的合作教育模式。

3.顶岗实习模式

“顶岗实习”模式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2+1”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第3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

4.合作办学模式

即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企业参与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分享办学的成果和收益;学校依靠企业、服务企业,与企业联合办学,走产教结合之路,与企业互利双赢。

三、就业导向下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1.“实践型学校”与“学习型企业”的共同创建

首先,学校必须把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放在首位,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验、实训、实习。学校把“精技”作为校训之一,时刻提醒学生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

其次,学校必须同企业深入地交流,让企业从领导到员工都认识到创建学习型企业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企业文化、增加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性,并利用学校的教师资源,参与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工作,协助企业进行员工的内部培训,搭建学习型、知识型的企业平台,提高员工文化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让企业和员工真正从校企合作中获益。

2.“双师型教师”与“双岗位职工”的共同培养

学校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让教师担任企业的技术顾问,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工作。要求教师不但有作为授课老师应有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同时也应具有技术工人应有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工作,可以掌握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这对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丰富教师的技术实践经验有重要的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同时,学校从企业聘请了一些经验丰富的技师、技术能手担任授课教师和实习辅导教师,负责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以及学员在企业实习、实训的指导工作。这些兼职教师给学生带来生产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他们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可以对教师向“双师型”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3.“在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共同管理

和传统的顶岗实习“2+1”模式不同,学校的定向培养学生从入学时起就同时具备两种身份,一是在校学生,二是企业员工。学校通过组织模拟企业,将学生编入企业公司,实行企业化运作,将学生实习与实际生产结合,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后工作,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工作中的实践紧密联系;让学生真正牢固掌握本领,熟练技能。为了便于组织管理,将不同专业的学生分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段深入企业的各个工作岗位实习,学校老师以及从企业聘请的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共同指导、管理。这样不仅学生深入企业,同时学校把课堂也搬入了企业,在企业设置教室,一些课程一半时间在教室讲理论,一半时间下车间实践,把书本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掌握本领,让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得到锤炼。

4.“课程设置”与“岗位设置”的共同规划

学校为了让教育更加贴近岗位需求,在课程设置方面和企业开展了广泛的交流,请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和各职能部门主管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规划,充分考虑职业岗位的一些需求,让学员所学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在学校充分了解企业岗位设置情况后,学校的老师也参与企业岗位设置规划,依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地规划企业岗位,合理确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等。这不仅仅使教学内容被动地适应企业岗位需求,而是对学校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设置双向互动,合理安排,统筹规划,紧密结合,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5.“学风校风建设”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共同开展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我们把学校的学风校风建设和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开展。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开展职业化教育,让学生和员工共同学习和提高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水平,共同学习并遵守岗位的各种规范和企业的各种制度。从着装规范、出勤准时等细节做起,不仅掌握岗位所需的技能,而且掌握岗位的行为规范、岗位的职业素养以及岗位的职业道德。二是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我们从最基本的站姿、坐姿等行为规范介绍,到心理学知识的普及以及社交知识的培养,让学生和员工一起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待人接物等。三是价值观的培养,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知识的介绍以及工作态度、服务态度的培养等。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努力,让学校的学风校风和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共同提升,让学校和企业同时受益。

通过以上途径和方法,学校和企业密切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保障,同时也催生了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给企业注入了活力,实现了学习和企业的双赢,实现了教育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蔚.大学生就业难的背后[J].教育与职业,2006(7).

[2]朱懿心,倪天祥,常小勇.坚持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探索校企零距离对接的新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4(2).

[3]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石伟平.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就业导向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就业导向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