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比

2014-08-29韩现志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1期
关键词: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韩现志

【摘要】 目的 探讨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比。方法 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各45例, 检测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气道反应性比。结果 两组患者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气道阻力(Raw1)、Raw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肺气肿发生率高于晚发哮喘组(P<0.05)。结论 肺功能检查与气道反应性检测, 对于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准确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依据,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晚发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气道反应性

晚发支气管哮喘一般出现在>60岁患者中, 属于一种支气管哮喘疾病[1], 因为临床症状往往并无显著性, 极易被误诊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进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不可逆性气流受限疾病, 且其气流受局限性具有进行性发展情况[2]。本文选取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各45例, 分析其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各45例, 晚发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有男23例, 女22例, 年龄63.6~75.2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有男25例, 女20例, 年龄43~66岁。两组患者按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诊断标准予以诊断, 确诊为晚发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两种肺功能进行检查, 主要测定指标包括最大呼气流量(PEF),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 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 气道阻力(Raw), 比气道传导率(SGaw), 残气容积/肺总量(RV/TLC)。气道反应性测定为潮气量法, 激发试剂为醋甲胆碱(Mch)。气道反应性上升(BHR), 显示支气管反应性试验呈现阳性, 降低则属于阴性[3]。

1.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OPD组患者MMEF, FEV1比晚发哮喘组下降;COPD组Raw则高于对照组。COPD组支气管激发试验后Raw无变化, 晚发哮喘组经激发试验后Raw具有显著改变, 由此可知晚发哮喘组患者气道可逆性比COPD组患者增高。晚发哮喘组患者疾病处于缓解期, 通过Mch激发试验, BHR阳性患者44例(97.8%), 醋甲胆碱浓度(PC35 SGaw)为(1.45±0.82)mg/ml;COPD组阳性5例(11.1%), PC35 SGaw值(6.62±1.87)mg/ml是晚发哮喘组4.6倍, 表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COPD组患者肺气肿发生率比晚发哮喘组患者高,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2, P<0.05), 见表2。

3 讨论

晚发支气管哮喘是因多种气道炎性细胞及结构细胞导致气道发生慢性炎症性一种疾病, 慢性气道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气道反应性上升有关因素为气道发生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 使得平滑肌呈现高敏感性;而气道炎症使得气道结构出现重建现象, 促使气道壁加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无气道高反应性[4]。

研究显示, SGaw是反应气道口径发生变化的一种敏感性监测指标, 降低35%所需Mch浓度下降越明显, 表明气道反应性更高, 超过60%患者, 因外界刺激产生反应性相较于年轻人明显减弱。研究发现, 晚发哮喘组BHR呈现阳性患者为97.8%, COPD组患者只有11.1%, COPD组MCH需要浓度是晚发哮喘组4.6倍。COPD组Raw高于晚发哮喘组, 经激发实验COPD组无显著变化, 晚发哮喘患者Raw改变具有显著性, 由此可知COPD长期慢性炎症促使气道壁出现反复性损害、修复、气道结构重塑现象, 疾病处于缓解期时气流仍然受到局限性无法缓解, 且小气道功能MMEF降低。晚发哮喘患者主要为支气管痉挛, 气道具有可逆性[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晚发支气管哮喘患者相比较, 晚发支气管哮喘气道具有更高的可逆性,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COPD患者在缓解期的肺功能临床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发生障碍。老年性支气管晚发哮喘患者肺功能保持正常化, BHR具有较高阳性率。气道反应性测定与肺功能检查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辛秀琴.肺弥散功能检查在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3,33(6):33.

[2] 贾慧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弥散检查的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3,33(6):53.

[3] 曾伟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质指数与深吸气量、用力肺活量的相关性研究.实用医学杂志, 2011,27(16):3969.

[4] 刘秀云.噻托溴铵治疗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实用医学杂志, 2011,27(6):1074.

[5] 赵海涛.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功能指标特点.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32(8):581.

[收稿日期:2014-03-18]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比。方法 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各45例, 检测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气道反应性比。结果 两组患者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气道阻力(Raw1)、Raw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肺气肿发生率高于晚发哮喘组(P<0.05)。结论 肺功能检查与气道反应性检测, 对于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准确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依据,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晚发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气道反应性

晚发支气管哮喘一般出现在>60岁患者中, 属于一种支气管哮喘疾病[1], 因为临床症状往往并无显著性, 极易被误诊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进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不可逆性气流受限疾病, 且其气流受局限性具有进行性发展情况[2]。本文选取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各45例, 分析其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各45例, 晚发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有男23例, 女22例, 年龄63.6~75.2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有男25例, 女20例, 年龄43~66岁。两组患者按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诊断标准予以诊断, 确诊为晚发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两种肺功能进行检查, 主要测定指标包括最大呼气流量(PEF),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 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 气道阻力(Raw), 比气道传导率(SGaw), 残气容积/肺总量(RV/TLC)。气道反应性测定为潮气量法, 激发试剂为醋甲胆碱(Mch)。气道反应性上升(BHR), 显示支气管反应性试验呈现阳性, 降低则属于阴性[3]。

1.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OPD组患者MMEF, FEV1比晚发哮喘组下降;COPD组Raw则高于对照组。COPD组支气管激发试验后Raw无变化, 晚发哮喘组经激发试验后Raw具有显著改变, 由此可知晚发哮喘组患者气道可逆性比COPD组患者增高。晚发哮喘组患者疾病处于缓解期, 通过Mch激发试验, BHR阳性患者44例(97.8%), 醋甲胆碱浓度(PC35 SGaw)为(1.45±0.82)mg/ml;COPD组阳性5例(11.1%), PC35 SGaw值(6.62±1.87)mg/ml是晚发哮喘组4.6倍, 表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COPD组患者肺气肿发生率比晚发哮喘组患者高,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2, P<0.05), 见表2。

3 讨论

晚发支气管哮喘是因多种气道炎性细胞及结构细胞导致气道发生慢性炎症性一种疾病, 慢性气道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气道反应性上升有关因素为气道发生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 使得平滑肌呈现高敏感性;而气道炎症使得气道结构出现重建现象, 促使气道壁加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无气道高反应性[4]。

研究显示, SGaw是反应气道口径发生变化的一种敏感性监测指标, 降低35%所需Mch浓度下降越明显, 表明气道反应性更高, 超过60%患者, 因外界刺激产生反应性相较于年轻人明显减弱。研究发现, 晚发哮喘组BHR呈现阳性患者为97.8%, COPD组患者只有11.1%, COPD组MCH需要浓度是晚发哮喘组4.6倍。COPD组Raw高于晚发哮喘组, 经激发实验COPD组无显著变化, 晚发哮喘患者Raw改变具有显著性, 由此可知COPD长期慢性炎症促使气道壁出现反复性损害、修复、气道结构重塑现象, 疾病处于缓解期时气流仍然受到局限性无法缓解, 且小气道功能MMEF降低。晚发哮喘患者主要为支气管痉挛, 气道具有可逆性[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晚发支气管哮喘患者相比较, 晚发支气管哮喘气道具有更高的可逆性,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COPD患者在缓解期的肺功能临床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发生障碍。老年性支气管晚发哮喘患者肺功能保持正常化, BHR具有较高阳性率。气道反应性测定与肺功能检查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辛秀琴.肺弥散功能检查在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3,33(6):33.

[2] 贾慧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弥散检查的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3,33(6):53.

[3] 曾伟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质指数与深吸气量、用力肺活量的相关性研究.实用医学杂志, 2011,27(16):3969.

[4] 刘秀云.噻托溴铵治疗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实用医学杂志, 2011,27(6):1074.

[5] 赵海涛.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功能指标特点.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32(8):581.

[收稿日期:2014-03-18]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比。方法 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各45例, 检测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气道反应性比。结果 两组患者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气道阻力(Raw1)、Raw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肺气肿发生率高于晚发哮喘组(P<0.05)。结论 肺功能检查与气道反应性检测, 对于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准确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依据,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晚发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气道反应性

晚发支气管哮喘一般出现在>60岁患者中, 属于一种支气管哮喘疾病[1], 因为临床症状往往并无显著性, 极易被误诊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进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不可逆性气流受限疾病, 且其气流受局限性具有进行性发展情况[2]。本文选取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各45例, 分析其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各45例, 晚发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有男23例, 女22例, 年龄63.6~75.2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有男25例, 女20例, 年龄43~66岁。两组患者按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诊断标准予以诊断, 确诊为晚发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两种肺功能进行检查, 主要测定指标包括最大呼气流量(PEF),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 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 气道阻力(Raw), 比气道传导率(SGaw), 残气容积/肺总量(RV/TLC)。气道反应性测定为潮气量法, 激发试剂为醋甲胆碱(Mch)。气道反应性上升(BHR), 显示支气管反应性试验呈现阳性, 降低则属于阴性[3]。

1.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OPD组患者MMEF, FEV1比晚发哮喘组下降;COPD组Raw则高于对照组。COPD组支气管激发试验后Raw无变化, 晚发哮喘组经激发试验后Raw具有显著改变, 由此可知晚发哮喘组患者气道可逆性比COPD组患者增高。晚发哮喘组患者疾病处于缓解期, 通过Mch激发试验, BHR阳性患者44例(97.8%), 醋甲胆碱浓度(PC35 SGaw)为(1.45±0.82)mg/ml;COPD组阳性5例(11.1%), PC35 SGaw值(6.62±1.87)mg/ml是晚发哮喘组4.6倍, 表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COPD组患者肺气肿发生率比晚发哮喘组患者高,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2, P<0.05), 见表2。

3 讨论

晚发支气管哮喘是因多种气道炎性细胞及结构细胞导致气道发生慢性炎症性一种疾病, 慢性气道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气道反应性上升有关因素为气道发生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 使得平滑肌呈现高敏感性;而气道炎症使得气道结构出现重建现象, 促使气道壁加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无气道高反应性[4]。

研究显示, SGaw是反应气道口径发生变化的一种敏感性监测指标, 降低35%所需Mch浓度下降越明显, 表明气道反应性更高, 超过60%患者, 因外界刺激产生反应性相较于年轻人明显减弱。研究发现, 晚发哮喘组BHR呈现阳性患者为97.8%, COPD组患者只有11.1%, COPD组MCH需要浓度是晚发哮喘组4.6倍。COPD组Raw高于晚发哮喘组, 经激发实验COPD组无显著变化, 晚发哮喘患者Raw改变具有显著性, 由此可知COPD长期慢性炎症促使气道壁出现反复性损害、修复、气道结构重塑现象, 疾病处于缓解期时气流仍然受到局限性无法缓解, 且小气道功能MMEF降低。晚发哮喘患者主要为支气管痉挛, 气道具有可逆性[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晚发支气管哮喘患者相比较, 晚发支气管哮喘气道具有更高的可逆性,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COPD患者在缓解期的肺功能临床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发生障碍。老年性支气管晚发哮喘患者肺功能保持正常化, BHR具有较高阳性率。气道反应性测定与肺功能检查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辛秀琴.肺弥散功能检查在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3,33(6):33.

[2] 贾慧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弥散检查的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3,33(6):53.

[3] 曾伟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质指数与深吸气量、用力肺活量的相关性研究.实用医学杂志, 2011,27(16):3969.

[4] 刘秀云.噻托溴铵治疗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实用医学杂志, 2011,27(6):1074.

[5] 赵海涛.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功能指标特点.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32(8):581.

[收稿日期:2014-03-18]endprint

猜你喜欢

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上海市虹桥街道居民肺功能调查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