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的原因以及对策

2014-08-29张俊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2期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列腺增生

张俊强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引发出血的原因以及临床治疗对策。方法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出血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 并以同期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未给予预防出血的相关措施, 而观察针对不同原因给予具体的解决对策。结果 术后发生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导尿管脱落、膀胱内存在血凝块、术中止血不彻底以及配合程度较差等。观察组成功止血率为86.7%, 显著好于对照组7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开展期间提高操作质量, 增加围术期的预防处理对策可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出血的几率, 增加手术治疗的安全程度。

【关键词】 术后出血;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的多发疾病, 当前临床主要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开展治疗[1]。而术后极易产生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 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进一步寻找引发出血的原因以及有效的处理对策,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30例患者开展了不同方式的治疗, 现将开展方法与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开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 所有样本均存在术后出血并发症。患者均存在不同类型的慢性疾病, 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年龄61~82岁, 平均年龄(73.9±1.2)岁, 手术前应用B超检测前列腺体积为50~80 ml。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0例, 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均采用全身麻醉, 应用甘露醇冲洗液以及wolf电切镜, 术后持续冲洗3 d, 导尿管留置5 d。

1. 2 出血原因 针对观察组患者开展详细的出血原因分析, 患者年龄较高多伴随其他慢性疾病, 临床应用阿司匹林等药物存在一定的干扰影响, 23例患者由于尿潴留继行导尿管保留均为引发出血的潜在危险因素。手术的具体开展是引发出血的直接原因, 其中2例患者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而导致术后出血, 3例患者由于导尿管脱落所致, 9例患者排尿受到抑制使膀胱过度充盈进而发生出血, 6例患者由于前列腺包膜存在穿孔所致, 另有5例配合性差、5例处理不得当所引发。

1. 3 临床处理对策 本组患者出血情况均发生于手术后5 h~1 d, 以导尿管内颜色呈暗红色或阵发性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在发现存在出血表现后, 立即根据患者的引发原因给予相对应的处理对策:①膀胱冲洗管较为通畅者, 增加开展冲洗的速度, 选用适当的止血类药物, 将气囊牵引力度增大, 开展输液瓶窗旁牵引, 静脉滴注患者的不良感。②针对冲洗管内发生血凝块堵塞者立即给予清除处理, 恢复膀胱冲洗的正常开展。③3例导尿管脱落者更换导尿管, 减轻出血表现。④5例配合性较差患者给予镇定类药物, 减轻躁动不安状况。⑤对存在血压升高者增加降压类药物。⑥针对存在膀胱痉挛患者增加解痉类药物。处理后患者出血情况未见好转甚至加重者给予二次手术进行止血。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情况, 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成功止血 二次手术

对照组 30 22(73.3) 8(26.7)

观察组 30 26(86.7)a 4(13.3)a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小且术后恢复较快[2], 是当前临床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首选治疗方法[3]。但术后常伴有出血并发症, 有研究表示约62%是由于前列腺微血管的再生引起的出血[4]。由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面黏膜与皮肤需要5~6个月以上才能彻底恢复, 所以术后出血是治疗过程中亟须处理的问题。引发出血的原因较多,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①前列腺增生或者多为高龄人群, 常合并伴有较多的慢性疾病, 是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②术后患者需要留置导尿管, 尿管发生脱落、曲折等情况时会引发出血;③术后易发生尿潴留等情况, 增加膀胱内压, 引发前列腺窝内出血;④手术后活动强度过大会对止血部位产生刺激作用, 影响已止血处的颈动脉;⑤术中处理与术后护理也是引发出血的主要原因, 手术医师缺乏手术经验, 术后护理为及时纠正膀胱管道的不良事件均会引发出血情况。本次研究中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适当的处理对策, 获得较好的效果, 成功止血率为86.7%, 显著好于对照组7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针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患者应首选判断引发并发症的原因, 给予围术期的预防处理对策可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出血的几率, 增加手术治疗的安全程度。

参考文献

[1] 宇洪涛, 左泽平, 钱俊杰.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再手术原因及预防.山西医药杂志, 2013, 42(9):1053-1054.

[2] 乙从亮, 杨登伦, 任春凯, 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和防治.临床医学, 2013, 33(2):7-8.

[3] Dimitri M.TURP with the new superpulsed radiofrequency energy: More than a gold standard. Eur Urol, 1999, 36(4):331-334.

[4] Bowden EA, Foley SJ. Haematuria:alate complication of TURP.Prostate Cancer Prostatic Dis, 2001, 4(3):178-179.

[收稿日期:2014-04-10]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引发出血的原因以及临床治疗对策。方法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出血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 并以同期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未给予预防出血的相关措施, 而观察针对不同原因给予具体的解决对策。结果 术后发生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导尿管脱落、膀胱内存在血凝块、术中止血不彻底以及配合程度较差等。观察组成功止血率为86.7%, 显著好于对照组7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开展期间提高操作质量, 增加围术期的预防处理对策可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出血的几率, 增加手术治疗的安全程度。

【关键词】 术后出血;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的多发疾病, 当前临床主要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开展治疗[1]。而术后极易产生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 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进一步寻找引发出血的原因以及有效的处理对策,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30例患者开展了不同方式的治疗, 现将开展方法与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开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 所有样本均存在术后出血并发症。患者均存在不同类型的慢性疾病, 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年龄61~82岁, 平均年龄(73.9±1.2)岁, 手术前应用B超检测前列腺体积为50~80 ml。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0例, 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均采用全身麻醉, 应用甘露醇冲洗液以及wolf电切镜, 术后持续冲洗3 d, 导尿管留置5 d。

1. 2 出血原因 针对观察组患者开展详细的出血原因分析, 患者年龄较高多伴随其他慢性疾病, 临床应用阿司匹林等药物存在一定的干扰影响, 23例患者由于尿潴留继行导尿管保留均为引发出血的潜在危险因素。手术的具体开展是引发出血的直接原因, 其中2例患者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而导致术后出血, 3例患者由于导尿管脱落所致, 9例患者排尿受到抑制使膀胱过度充盈进而发生出血, 6例患者由于前列腺包膜存在穿孔所致, 另有5例配合性差、5例处理不得当所引发。

1. 3 临床处理对策 本组患者出血情况均发生于手术后5 h~1 d, 以导尿管内颜色呈暗红色或阵发性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在发现存在出血表现后, 立即根据患者的引发原因给予相对应的处理对策:①膀胱冲洗管较为通畅者, 增加开展冲洗的速度, 选用适当的止血类药物, 将气囊牵引力度增大, 开展输液瓶窗旁牵引, 静脉滴注患者的不良感。②针对冲洗管内发生血凝块堵塞者立即给予清除处理, 恢复膀胱冲洗的正常开展。③3例导尿管脱落者更换导尿管, 减轻出血表现。④5例配合性较差患者给予镇定类药物, 减轻躁动不安状况。⑤对存在血压升高者增加降压类药物。⑥针对存在膀胱痉挛患者增加解痉类药物。处理后患者出血情况未见好转甚至加重者给予二次手术进行止血。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情况, 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成功止血 二次手术

对照组 30 22(73.3) 8(26.7)

观察组 30 26(86.7)a 4(13.3)a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小且术后恢复较快[2], 是当前临床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首选治疗方法[3]。但术后常伴有出血并发症, 有研究表示约62%是由于前列腺微血管的再生引起的出血[4]。由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面黏膜与皮肤需要5~6个月以上才能彻底恢复, 所以术后出血是治疗过程中亟须处理的问题。引发出血的原因较多,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①前列腺增生或者多为高龄人群, 常合并伴有较多的慢性疾病, 是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②术后患者需要留置导尿管, 尿管发生脱落、曲折等情况时会引发出血;③术后易发生尿潴留等情况, 增加膀胱内压, 引发前列腺窝内出血;④手术后活动强度过大会对止血部位产生刺激作用, 影响已止血处的颈动脉;⑤术中处理与术后护理也是引发出血的主要原因, 手术医师缺乏手术经验, 术后护理为及时纠正膀胱管道的不良事件均会引发出血情况。本次研究中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适当的处理对策, 获得较好的效果, 成功止血率为86.7%, 显著好于对照组7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针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患者应首选判断引发并发症的原因, 给予围术期的预防处理对策可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出血的几率, 增加手术治疗的安全程度。

参考文献

[1] 宇洪涛, 左泽平, 钱俊杰.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再手术原因及预防.山西医药杂志, 2013, 42(9):1053-1054.

[2] 乙从亮, 杨登伦, 任春凯, 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和防治.临床医学, 2013, 33(2):7-8.

[3] Dimitri M.TURP with the new superpulsed radiofrequency energy: More than a gold standard. Eur Urol, 1999, 36(4):331-334.

[4] Bowden EA, Foley SJ. Haematuria:alate complication of TURP.Prostate Cancer Prostatic Dis, 2001, 4(3):178-179.

[收稿日期:2014-04-10]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引发出血的原因以及临床治疗对策。方法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出血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 并以同期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未给予预防出血的相关措施, 而观察针对不同原因给予具体的解决对策。结果 术后发生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导尿管脱落、膀胱内存在血凝块、术中止血不彻底以及配合程度较差等。观察组成功止血率为86.7%, 显著好于对照组7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开展期间提高操作质量, 增加围术期的预防处理对策可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出血的几率, 增加手术治疗的安全程度。

【关键词】 术后出血;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的多发疾病, 当前临床主要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开展治疗[1]。而术后极易产生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 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进一步寻找引发出血的原因以及有效的处理对策,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30例患者开展了不同方式的治疗, 现将开展方法与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开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 所有样本均存在术后出血并发症。患者均存在不同类型的慢性疾病, 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年龄61~82岁, 平均年龄(73.9±1.2)岁, 手术前应用B超检测前列腺体积为50~80 ml。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0例, 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均采用全身麻醉, 应用甘露醇冲洗液以及wolf电切镜, 术后持续冲洗3 d, 导尿管留置5 d。

1. 2 出血原因 针对观察组患者开展详细的出血原因分析, 患者年龄较高多伴随其他慢性疾病, 临床应用阿司匹林等药物存在一定的干扰影响, 23例患者由于尿潴留继行导尿管保留均为引发出血的潜在危险因素。手术的具体开展是引发出血的直接原因, 其中2例患者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而导致术后出血, 3例患者由于导尿管脱落所致, 9例患者排尿受到抑制使膀胱过度充盈进而发生出血, 6例患者由于前列腺包膜存在穿孔所致, 另有5例配合性差、5例处理不得当所引发。

1. 3 临床处理对策 本组患者出血情况均发生于手术后5 h~1 d, 以导尿管内颜色呈暗红色或阵发性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在发现存在出血表现后, 立即根据患者的引发原因给予相对应的处理对策:①膀胱冲洗管较为通畅者, 增加开展冲洗的速度, 选用适当的止血类药物, 将气囊牵引力度增大, 开展输液瓶窗旁牵引, 静脉滴注患者的不良感。②针对冲洗管内发生血凝块堵塞者立即给予清除处理, 恢复膀胱冲洗的正常开展。③3例导尿管脱落者更换导尿管, 减轻出血表现。④5例配合性较差患者给予镇定类药物, 减轻躁动不安状况。⑤对存在血压升高者增加降压类药物。⑥针对存在膀胱痉挛患者增加解痉类药物。处理后患者出血情况未见好转甚至加重者给予二次手术进行止血。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情况, 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成功止血 二次手术

对照组 30 22(73.3) 8(26.7)

观察组 30 26(86.7)a 4(13.3)a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小且术后恢复较快[2], 是当前临床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首选治疗方法[3]。但术后常伴有出血并发症, 有研究表示约62%是由于前列腺微血管的再生引起的出血[4]。由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面黏膜与皮肤需要5~6个月以上才能彻底恢复, 所以术后出血是治疗过程中亟须处理的问题。引发出血的原因较多,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①前列腺增生或者多为高龄人群, 常合并伴有较多的慢性疾病, 是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②术后患者需要留置导尿管, 尿管发生脱落、曲折等情况时会引发出血;③术后易发生尿潴留等情况, 增加膀胱内压, 引发前列腺窝内出血;④手术后活动强度过大会对止血部位产生刺激作用, 影响已止血处的颈动脉;⑤术中处理与术后护理也是引发出血的主要原因, 手术医师缺乏手术经验, 术后护理为及时纠正膀胱管道的不良事件均会引发出血情况。本次研究中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适当的处理对策, 获得较好的效果, 成功止血率为86.7%, 显著好于对照组7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针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患者应首选判断引发并发症的原因, 给予围术期的预防处理对策可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出血的几率, 增加手术治疗的安全程度。

参考文献

[1] 宇洪涛, 左泽平, 钱俊杰.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再手术原因及预防.山西医药杂志, 2013, 42(9):1053-1054.

[2] 乙从亮, 杨登伦, 任春凯, 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和防治.临床医学, 2013, 33(2):7-8.

[3] Dimitri M.TURP with the new superpulsed radiofrequency energy: More than a gold standard. Eur Urol, 1999, 36(4):331-334.

[4] Bowden EA, Foley SJ. Haematuria:alate complication of TURP.Prostate Cancer Prostatic Dis, 2001, 4(3):178-179.

[收稿日期:2014-04-10]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
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应用钬激光腔内治疗的效果观察
87例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电切术后护理体会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体会
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尿失禁的影响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236例诊治体会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与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