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耕地“体检”,确保粮食安全

2014-08-29村农

中国新农村月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小病体检耕地

村农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此间举行的全国农业形势座谈会上指出,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夏粮再获丰收,初步预计产量比去年有增长,早稻长势较好,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有基础。(7月2日《人民日报》)

我国粮食产量在去年实现“十连增”的基础上,今年夏粮再获丰收,可喜可贺。但在丰收面前,我们务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我国未来粮食生产发展的方向是:既要保证百姓吃饱,更要保证百姓吃好,要把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建成中国的生态粮仓。生态粮仓建设就是提高耕地的“健康”水平,不仅要保障耕地“体壮”,生产能力高,而且要保障耕地“没病”,土体无污染,同步实现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

我们看到,近年来有些地方在耕地的使用上缺乏长期战略意识,只知道向耕地要产量,却忽略了对耕地的保养和保护,致使耕地出现了一些“病态”,尤其是“低、费、污”等土壤质量问题开始凸现。“低”是指基础地力降低。有的农区存在的不合理耕作、过度种植、农用化学品的大量投入和沟渠设施老化,导致耕地土壤普遍性的耕层变薄,养分非均衡化严重,土壤板结,土壤生物性状退化,土壤酸化、潜育化、盐渍化增加,防旱排涝能力差, 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下降。加之长期使用浅耕机械,同时不重视施用和科学使用有机肥料,农田活土层已明显变浅,作物根系难以下扎。“费”是由于耕地基础地力下降,保水保肥性能及耐水耐肥性能差,对干旱涝及养分不均衡更敏感,对耕地管理技术水平更苛求,要增加产量或维持高产,主要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和灌溉用水,除了费工、费时、费力外,资金投入也在不断加大。“污”即耕地土壤污染。土壤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和城市排污,农田农药、农膜等化学品的超高量和不合理使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高环境激素含量畜禽粪便和废弃物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土壤重金属和抗生素、激素等有机污染物的污染。

在耕地存在种种隐患的情况下,必须要及时地对耕地进行“体检”,其主要任务就是要查清健康土地、亚健康土地和不健康土地。健康土地是指“体壮无病”的土地,既能保障高产稳产,又没受任何污染,符合生态粮仓建设的要求;不健康土地是指“体壮隐大病”的土地,即使高产稳产,但因其受到污染,生产的粮食不可食用。亚健康土地包括三种类型,一是“无病体不壮”的土地,即土地没受污染,但属于中低产田,生产的粮食可以放心食用;二是“体壮有小病”的土地,即土地能获得高产稳产,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三是“体弱有小病”的土地,即受到了不同程度污染的中低产田。

对耕地进行“体检”不但是耕地使用者或承包者的责任,要积极行动起来,各级土地管理部门也要尽职尽责,做好统筹规划和合理安排,尤其是广大农村科技人员,更要给予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并加强指导。通过对耕地的“体检”,摸清耕地健康状况的底数,并建立相应的耕地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使用。对健康耕地,要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如推行绿色的生产过程,利用洁净的灌溉水源,引种安全的种子等;对“无病体不壮”的亚健康耕地,除采用健康耕地的相关保护措施外,重点是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使其逐步健康起来,实现稳产高产;对“体壮有小病”的耕地,重点采取修复措施,清除耕地体内“垃圾”,提升食品的安全度;对“体弱有小病”的耕地,要采取提升与修复并重的举措,实现耕地健康整体水平提升。对不健康的土地,要本着边利用边修复和先易后难的原则,制定土地修复规划,并要对其农产品的流向加强监控与管理,防止进入食品市场。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健康”的耕地,就难以保证粮食的稳产高产,也难以保证食品安全,人们的健康就难以得到保障,甚至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严重威胁。在当前粮食喜获丰收的情况下,更要对耕地的“体检”工作纳入日程,并高度重视,对于所“体检”出来的某些“病症”要因病施药,该治疗的治疗,该预防的预防,该休养的休养,避免耕地“病情”恶化,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病体检耕地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我国严禁擅自填湖“造耕地”
我国首次将耕地分等定级
从肚脐到锁骨,中国网民忙“体检”
小病素,大病饿
小病素,大病饿
宝宝1岁内的“小病小灾”
Free advice?免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