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信社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策略

2014-08-29朱光成

当代县域经济 2014年9期
关键词:通川区城镇化贷款

朱光成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人类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对于面向“三农”服务的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而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适应新时期城镇化建设的新要求,助推经济转型和平稳发展,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的实际,对农信社如何服务和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几点设想和建议。

面对现实,正视问题

达州市通川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达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川东北门户”之称,全区下辖19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旅游风景区管委会,幅员面积900平方公里,总人口59万人,是川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川、陕、鄂物资集散地,襄渝铁路、沪蓉、达巴、达陕高速横贯境内。

近年来,通川区联社联社始终坚持深耕“三农”、聚焦“三城”、专注“小微”的市场定位,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创新贷款品种,加大信贷扶持力度,服务和支持全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截至2014年5月末,通川区联社各项存款56.28亿元,较年初新增10.9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1.44亿元,较年初新增2.79亿元。

虽然农信社在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信贷扶持中仍遇到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城镇化率处于较低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工业化水平有着密切联系,由于通川区大型龙头企业少、实力弱,附加值不高,工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周边地区比较经济总量小,仍处在低基数增长水平,影响了城镇化水平的相应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导致二元经济矛盾不断拉大,也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二是资金供给不能满足城镇化发展需求。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经营模式正在逐步转变,生产规模日益扩大,资金需求日趋旺盛。农信社受资金规模所限,难以满足县域发展巨量资金需求和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三是涉农贷款风险补偿难。由于农业贷款风险大、农民贷款担保难、信用环境差等原因,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农信社的支农能力。

选准路径,大有可为

——支持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优化信贷结构,将贷款投向逐步转变为支持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等方面,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品牌农业,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特色品牌基地。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城区产业园的示范带动作用。以提高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水平为出发点,大力支持订单农业、观光农业、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建设,按照“规模化种植、有机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市场化销售”的发展思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支持土地流转,扶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促进农业向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在贷款投向上,大力扶持骨干企业发展,助推工业园区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通过信贷扶持,培植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在支持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创新和推广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仓单质押贷款、流动资金循环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汽车合格证质押贷款、社团贷款等信贷新产品。对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骨干企业、小微企业根据发展规模和资金需求,适当扩大授信范围,增加贷款授信额,并提供“贷款+承兑+贴现”等综合金融服务。同时,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支持发展贷款担保机构,开办企业联盟贷款、中小企业联保贷款、房地产抵押贷款等担保抵押贷款品种。以通川区联社为例,为大力支持地方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设立了小微贷款服务中心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截至2014年5月末,共营销客户5万余户,成功支持小微客户400余户,累计发放贷款22746万元。

——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通过制订城镇化建设特色服务方案,积极开办基础设施贷款,支持中心村镇道路、供水、供电、通讯、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城镇化建设提供贷款、理财、资金结算等综合金融服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同时,本着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原则重点进行扶持,加快推进重点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培育一批功能完备、生态良好、产业发达的新型特色城镇,增强小城镇区域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城镇为支撑、以农村新型社区为基点的新型城镇化格局,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同时,围绕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当地发展装饰建材、农副产品、商贸流通等专业市场和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信息、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态,打造城区标志性商圈,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有序外出,培育发展二、三产业,积极扶持乡村能人创业、农民进城就业,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以第三产业推动城镇化发展进程。

——创新金融产品,打造服务品牌。结合当地实际和产业特点,不断开发和创新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联保贷款、妇女创业贷款以及个人住房、农民公寓及汽车消费等系列贷款新产品,积极支持农民和城镇居民就业创业,形成特色化、差别化和多样化信贷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对拥有区域资源优势、品种好、特色鲜、竞争强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要重点进行扶持;进一步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方式,积极探索林权、土地流转经营权、应收账款、仓单抵质押、专业担保公司担保等贷款担保方式,拓展贷款担保物范围,有效解决贷款担保难问题。对投资兴办政府重点支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符合担保抵押贷款条件的可以享受贷款利率优惠、期限延长、额度放宽等政策,对符合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农村住房和公共设施基础建设,在确保还款有来源的前提下,配合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相应支持和服务。积极试办农民住房贷款,引进商品房按揭贷款方式,探索农民住房按揭贷款形式,在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乡村,对具备借款主体资格、落实有效担保抵押的农户,发放普通农民公寓建设贷款,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同时,顺应信息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新趋势,加快网络金融、移动金融、自助金融、VIP服务等新型服务渠道建设,扩大有效服务覆盖,推进农村金融结算服务现代化,有效满足城镇居民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健全风险保障机制,优化融资环境。一是优化信用环境。按照信用工程建设“全覆盖”目标,加快信用工程建设,通过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信用企业评定,建立信用档案,进一步提升农户和企业的社会信用度。同时,加大诚信宣传和逃废金融债务、恶意套取贷款行为的制裁打击力度,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二是建立自然灾害风险补偿机制。积极创新和推广各种类型的农村、农业保险业务,鼓励农户参加财产保险、种植保险、养殖保险及其他保险业务,使农户在遭受自然灾害等风险后能得到一定的风险损失补偿,以降低支农贷款风险。三是建议成立城镇化贷款担保机构。建议由政府牵头,财政、商业机构和企业等各方共同出资,成立城镇建设贷款担保机构,通过城镇化建设互助担保基金,为农民和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切实帮助农村种养大户和涉农企业解决贷款难的问题。四是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城镇建设资金筹集方式,通过财政投资等多种方式吸引全社会投资,有效解决新型城镇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作者单位: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农村信用联社)

猜你喜欢

通川区城镇化贷款
达州市通川区
通川区水务局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通川区土里水街一期绿化存在问题及对策
通川区十里水街一期绿化存在问题及对策
贷款为何背上黑锅?
还贷款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