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增强工业内生动力
2014-08-29冯斌
冯斌
在工业化中期,结构层次优化、生产效率提高和质量效益提升将成为主基调。顺应这一发展阶段的新变化,需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推动产业升级,完成由工业初期向中期的转变。
创新驱动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由资源、投资等要素向无形的知识、科技、人才等高级要素转换的过程,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必经阶段。当前,南充工业经济发展面临宏观环境趋紧、市场需求不足、用工紧缺、利润空间缩小等困难,转型升级进入到了深度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应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南充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胜法宝,以创新驱动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准确把握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在特定发展阶段,工业化过程就是经济发展过程。就南充的情况来看,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变的加速期。全市2012年人均GDP为1.88万元,按2007年美元(当年平均汇率7.39)折算为2543.9美元。在此阶段,土地、能源、用工等要素制约日益趋紧,主要依靠物资消耗、要素投入和低成本竞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在工业化中期,结构层次优化、生产效率提高和质量效益提升将成为主基调。顺应这一发展阶段的新变化,需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推动产业升级,完成由工业初期向中期的转变。
同时,南充工业经济的发展动力处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过渡期。近年来,南充大力实施项目推动战略,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位增长。我们也清醒的看到,虽然投资总量较大,但投资结构极不合理,较大规模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领域,产业投资尤其是工业投资严重不足;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占26.4%、2012年占21.7%、2013年占18.8%。因此,尽管投资拉动还可以延续一段时间,但很难长时间保持高歌猛进势头,这在工业投资领域已初见端倪。南充要获得更强的增长引擎,迫切需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的增长动力。
此外,南充工业经济的发展质效处于产业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跃升的倒逼期。产业经济学中的“微笑曲线”表明,产业链研发前端和服务后端属于产业价值链高端,综合收益最高;生产中端则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利润相对薄弱。企业若要获得更多附加值,必须向两端延伸。南充产业低端化、规模小、链条短等问题突出,代工型、加工型、配套型企业多,利润率偏低且呈不断下降趋势。2012年,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低端制造业企业占70%,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8.12%;2013年企业平均利润下降为7.11%。尤为现实的是,南充炼油厂及其配套企业关停,尽快培育新的工业增量就显得十分迫切。在这样的形势下,若不重视创新驱动,不争取抓早抓主动,不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就会在产业分工中继续滑向低端、始终处于被动,在新一轮发展中掉队落伍。
促进科技与工业发展紧密结合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是引领。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努力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
一是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协同创新联盟。协同创新是促进经济与科技融合的突破口,也是推动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关键所在。立足现有科教资源,采取政府与高校院所建立技术创新战略同盟、产业园区与高校院所共建产业创新基地、企业与高校院所“无缝对接”等形式,组建一批面向产业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协同创新联盟,实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政府优势叠加。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强化跟踪对接,努力推动市政府与四川大学等11所高校建立的战略合作机制、依格尔与苏州大学共建的现代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南充拥有驻市高等院校6所、国有科研院所8所、科研开发机构80多家、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5.7万人,科技人员在川东北名列前茅。这批人是南充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贝”,是推进创新驱动最现实的希望所在,我们既要对他们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也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激情。鼓励科技人员走出科研院校,面向市场需求搞研发、搞服务、领办创办企业。鼓励企业出资,高校院所或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专利技术入股,与企业结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实现自主创新成果直接转化。
三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制约。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产品、到市场,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出现“梗阻”,缺少资金是重要原因之一。对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产业前景好、南充发展需要的项目,都应给予政策性资金支持。应通过财政资金引导,探索建立社会资本、银行信贷等多元投入机制,积极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努力破解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瓶颈。企业应把自主开发与购买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结合起来,对关键技术要舍得花大本钱,将科技成果转化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着力推动产业创新牵引升级
创新驱动发展,产业是核心。要在引进培育新兴产业的同时,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使产业结构向高新型转变、增长动力向创新型转变、企业运行向效益型转变。
一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晟达新材料、鑫达新材料、东风清洁能源商品、三环电子等产业龙头,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有针对性地围绕产业需求开展招商引资,紧盯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招大引强、招高引新。积极引进高新技术类的产业、企业、项目,并通过引进名企、名品、名人,对现有存量进行嫁接改造、盘活重组,做优做大增量。
二是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创新并不是要放弃传统产业,实际上是要扬弃传统产业中落后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应围绕油气化工、丝纺服装、汽车汽配、轻工食品等传统产业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着力突破核心技术产业化、先进装备更新、信息技术运用等关键环节,增强企业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能力。
三是提升产业发展的创新平台。产业园区是集聚创新要素、整合创新资源、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强化全市“9+3”产业园区的创新功能,有前瞻性地规划建设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科技金融机构等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产业园区各类创新资源,完善提升基础配套,将产业园区打造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要素集聚区。
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企业是经济与科技的关键结合点,是最活跃的创新主体。一个创新活力充分迸发的地方,必然是企业唱主角、挑大梁。
一是推动企业成为技术研发投入的主体。企业要走出产能过剩的困境,最根本的出路是加大研发投入,推进自主创新。目前南充市60%以上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不足1%,很多企业还根本没有。我们既要注重引导企业老板以战略眼光规划企业发展,善算大账、算长远账,舍得把赚来的利润投入研发;又要强化政策配套,通过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行贴息、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等方式,调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积极性。
二是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积极研究制定政策,以市场需求为路标,促进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支持企业自建或联合科研院所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流动站等研发平台,引导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科研机构向企业集中、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
三是推动企业成为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应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平台、技术转移平台、技术交易市场等成果转化平台,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科研选题突出企业需求、吸引科技成果来南充落户转化等措施,形成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四川省南充市委常委、市国资委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