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芪柔脉合剂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2014-08-29靳秀明胡翠平
★ 靳秀明 胡翠平
(邯郸市中医院脑病二科 河北 邯郸 056001)
脑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等特点,为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其所占的比例为87%[1],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因而,卓有成效的控制和(或)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成为降低脑梗死发病的重要方法。所以干预和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早已成为临证热点。虽然,他汀类调脂药物在此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使很多患者不能接受。中医药在此方面的研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课题通过研究参芪柔脉合剂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探讨参芪柔脉合剂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机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病例自2010年10月~2012年6月的住院脑梗死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160例,将160例患者按照住院号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中男5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8.8±8.6)岁;伴高血压者38例,血脂异常32例,糖尿病12例。对照组中男50例,女30例;平均年龄(60.2±7.9)岁;伴高血压者36例,血脂异常30例,糖尿病1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 (1)经头颅CT或MRI检查并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2],无严重意识障碍、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严重疾病;(2)符合中医证侯诊断标准[3];(3)经彩超证实具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特征并符合其诊断标准[4];(4)所有患者近2周内未服用过降脂类药物;(4)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者;(2)继发性或伴有严重心、脑、肾、肝、肺、消化等系统疾病者;(3)不能坚持全程服药、无法判定疗效及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者;(4)不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无法随访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参芪柔脉合剂(人参、黄芪、制首乌、桂枝、五味子、白芍、当归、丹参、葛根、山楂、半夏、大黄、金银花、甘草),邯郸市中医院煎药室煎制,1剂/日,分2次温服;辛伐他汀分散片(广州南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10750)20mg,1次/晚;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分散片,服法同观察组。两组同时给予基础治疗,包括阿司匹林、尼莫地平、胞二磷胆碱、川芎嗪等,对伴发疾病给予对症治疗。给药6个月前后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及血清肌酸激酶等指标。
1.4.2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治疗开始、治疗6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各组TC、TG、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积分等指标。
1.4.3 血脂的检测 患者清晨空腹取静脉血5mL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醋,仪器为OLYMPUS(日本进口)全自动化分析仪;治疗期间及回访时检测患者肝肾功能和肌酸激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4.4 颈动脉超声检查方法 由同一名超声医师采用美国GE公司的GEVV7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10MHz。检查时患者取平卧位,颈部后仰,探头置于颈部下颌角后方,纵行由前向侧后方逐渐移动,寻找最清晰的显像部位,再用横截面扫描观察血管内膜中层的形态改变。测定颈动脉有无斑块及IMT值,记录双侧颈动脉(CCA)、颈动脉分叉部(BIF)、颈动脉起始段(ICA)的6处粥样硬化斑块最大IMT值,取其平均值作为平均颈动脉IMT。定义动脉壁增厚的标准[4]为动脉内膜中层厚≥1.0mm(图1),如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5mm即为斑块(图2),斑块面积为该例患者双侧经总动脉最大斑块的横切面积为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醋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醋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血脂变化±s,mmol/L)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与对照组比较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IMT和斑块面积变化
2.3 不良反应 本研究在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方面,服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适和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颈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形成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局部表现。相关研究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构成成分是总胆固醇[6],故临床上多选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虽然他汀类药物的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作用已被公认,但其肝肾损伤、肌肉疼痛等方面的副作用,让医生和服药者头痛,所以现在众多研究者把目光转移到了中医药方面。中医将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归属于中风或卒中、偏枯、偏风等范畴。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年迈体衰或素体气虚之人,脉络空虚,气虚则推血运行无力,血行不畅,致气虚血瘀,筋脉失养,气血阻滞而发病。本研究中的参芪柔脉合剂由人参、黄芪、制首乌、桂枝、五味子、白芍、当归、丹参、葛根、山楂、半夏、大黄、金银花、甘草等中药组成,其功效为益气活血柔脉。临床观察表明,观察组治疗后相关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证明参芪柔脉合剂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本方组成药物中含有黄芪多糖、黄精多糖、三七皂苷等具有调节血脂与稳定斑块的作用有关,对此有待进一步研究。
[1]Rosamond W, Flegal K, Furie K, et al.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 2008 update;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atistics Committee and Stroke Statistics Subcommittee[J]. Circulation,2008,(4):25-146.
[2]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1-35.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4]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血管超声检查指南[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18(10):911-920.
[5]吴凤英,胡静.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26-28.
[6]Simionescu M. Implications of early structural-functional change in the endothelium for vascular disease [J].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2007,27(2):266-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