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科护士的职业风险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

2014-08-29江丽萍干秀萍桑海进

护理与康复 2014年3期
关键词:消化科针刺血液

江丽萍,干秀萍,桑海进

(浙江省中医院,浙江杭州 310006)

护理职业风险[1]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中,由于接触各种有害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对身心健康所造成的伤害。有调查显示[2],护理人员是受到职业性伤害最多的群体,在各级医院的职业损伤中,医、护、技的损伤率分别为53.83%、74.06%和37.98%。消化科护士所面临的职业风险有不同于其他病房的特点。本文回顾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本院消化科3 783例出院患者的疾病谱资料,分析护士职业风险因素,提出防护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 料

消化内科出院患者3 783例,男2 012例,女1 771例;年龄9~101岁。疾病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以第一诊断进行统计,结果恶性肿瘤比例最高,为1 037例、占27.4 %;肝硬化、乙型肝炎、戊型肝炎294例、占7.8%;艾滋病1例,梅毒2例。前10位疾病谱见表1。

表1 3 783例消化科出院患者前10位疾病谱

2 护士职业风险分析

2.1 肿瘤相关的职业风险 从疾病谱分析,27.4%患者诊断是恶性肿瘤,消化科护士要面临化疗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虽然本院已采取了静脉用药集中配置,减少了配置药物环节的危害,但在给药环节、用物处理上不注意防护,职业危害依然存在,在化疗操作中,注射器排气、换液、拔针等操作都能造成皮肤接触或吸入化疗药物,具有致癌、致畸及脏器损害等潜在危险[3]。

2.2 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职业风险 本科收治乙型肝炎患者,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针刺伤时,只需0.004 ml带有乙肝病毒(HBV)的血液就可使受伤者感染。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4],调查显示[5],护士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最高危职业群体。本科近3年来发生针刺伤5人。

2.3 其他职业风险 有研究显示[6],针刺伤或接触污染血液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机率为0.3%;眼、鼻、口腔暴露于污染血液和体液而感染HIV的机率为0.1%;皮肤暴露感染HIV的机率为0.1%。 近3年中本科发现艾滋病1例、梅毒2例,这些患者均以消化道不适而入院,在检查诊断过程中发现上述相关疾病,而在明确诊断前护士往往疏于防护,在各种注射、采血过程中未戴手套,亟易造成职业伤害。

3 防护对策

3.1 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 从疾病谱分析,各类肝脏疾病所占比例较高,因此防范经血液传播疾病是消化科护士职业防护的重点。

3.1.1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 对新入科护士、护生进行入科职业防护教育,将职业风险、标准预防、重点防护锐器伤等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规范授课;每6个月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职业防护的讨论,总结存在的职业风险因素,强化防范意识;一旦发生锐器伤,即行全面的调查、讨论、分析,以杜绝类同事件再次发生。

3.1.2 提高职业防护意识 要求全科护士提高职业防护意识,把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接触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即戴帽子、口罩、手套及穿隔离衣,接触及处理消化道出血患者或面临喷射性呕吐患者要戴护目镜,处置血液和清洁血液污染的器械时必须戴橡胶手套及口罩。

3.1.3 杜绝锐器伤发生 将治疗车作为简易二级护理站,规范二级护理站的物品归类、放置,尤其对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处置、容器设置进行明确标识、规范使用,务必使锐器一次分离,杜绝二次分离可能造成的职业伤害。

3.1.4 规范处理针刺伤 一旦发生针刺伤,按医院规定的针刺伤流程处理,立即挤出少量血液,用流动自来水冲洗,然后用碘酊、乙醇消毒后包扎伤口并报告医院感染科。若确定被感染患者血清污染的针头刺伤,立即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并随访观察6个月。

3.2 化疗的防护 肿瘤患者是目前本科的主要病种,因此要重视化疗的职业防护。胡显玲等[7]指出化疗防护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防护措施的落实。因此,设立经过培训有相应资质的护士执行化疗药物给药显得尤为重要,既保证患者安全,又保护护士自身安全;科室制定化疗流程,护士执行化疗时必须穿隔离衣、戴手套;化疗药物单独密闭放置。

4 小 结

消化科护士的职业风险主要来源于血液传播疾病感染的风险、与肿瘤相关的职业风险。护士在做好标准预防的同时,重点预防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减少及避免锐器伤的发生,同时重视化疗的职业防护,以减少职业危害。

参考文献:

[1] 周卫,牛杰.护理职业风险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0,24(9):756.

[2] 戴青梅,刘素美,李法云,等.医务人员职业损伤状况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692.

[3] 毛秀英,郭娜,于荔梅,等.我国部分医院护士化疗防护现状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09-812.

[4] 戴青梅,王立英,刘素云,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4.

[5] Ann ND,Ciesielski CA,Metler RP,et al.Occupationally acquire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 HIV ) infection: national case surveillance data during 20 years of the HIV pidemic in the united states[J].Infect ion Control and Hospital Epidemiology,2003,224(2):86-95.

[6] 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意识和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4.

[7] 胡显玲,王卫康,夏晓清,等.临床护士化疗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与康复,2009,8(5):373.

猜你喜欢

消化科针刺血液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优质护理与层级护理干预在消化科护理中的实践效果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消化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血液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