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肠闭锁护理体会
2014-08-29巩艳霞景登攀赵丹
巩艳霞 景登攀 赵丹
先天性肠闭锁护理体会
巩艳霞 景登攀 赵丹
先天性肠闭锁是新生儿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该病一旦确诊, 需急诊手术, 由于畸形严重程度不一, 该病仍有一定的死亡率, 由于许多患儿合并黄疸, 硬肿症, 新生儿窒息等合并症, 且术后需要长期的静脉营养支持, 术后护理难度大, 新生儿围手术期给予高质量的护理, 对于该病的治愈有很重要的作用。收集本院2005~2014年收治的82例新生儿肠闭锁进行临床分析, 并对该病治疗及护理进行总结, 探讨护理中遇到的问题, 以对该病给予更好的护理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2例患儿, 男51例, 女31例, 年龄2 h~7 d, 早产儿35例, 体重<2500 g 20例, 其中<1500 g 6例。其中十二指肠闭锁23例, 空回肠闭锁52例, 结肠闭锁1例,多发性闭锁6例。I型闭锁16例, Ⅱ、Ⅲ型61例, Ⅳ闭锁5例。十二指肠中以I型闭锁居多, 其他类型闭锁以Ⅱ、Ⅲ型多见。术中合并畸形包括合并胎粪性腹膜炎8例, 合并远端胎儿肠管胎粪性梗阻3例, 肠旋转不良6例, 肠穿孔2例, 腹裂1例,肛门闭锁1例, 治愈71例, 死亡或放弃治疗11例。
1.2 手术治疗 I型闭锁手术16例行瓣膜切除术, 肠系膜对侧纵切开肠壁, 剪除瓣膜, 横行缝合切开肠壁。2例行端端吻合术;Ⅱ型和Ⅲ型行扩张端盲袋裁剪或切除小肠端端吻合或少数端斜形、侧侧吻合手术、端背吻合、端侧吻合;单纯I型、Ⅱ型和Ⅲ型术后因合并其他畸形, 放弃4例;Ⅳ闭锁手术难度大, 吻合后需严密对合缝合系膜, 5例中1例放弃治疗, 术后发生肠梗阻1例, 2次手术治愈, 术后2个月发生肠管扭转坏死1例, 2次手术治愈。胎粪性腹膜炎患儿多合并短肠综合征, 手术时尽可能保留肠管, 特别是回盲瓣, 8例中死亡1例, 放弃治疗2例。胎儿胎粪性梗阻处理起来很棘手, 需分段将胎粪挤入结肠, 盐水冲洗胎儿肠管。3例中2例放弃治疗。2例肠穿孔给予小肠造瘘, 死亡1例;腹裂患儿术后因短肠综合征需长期静脉营养。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患者。
2 临床护理
2.1 禁食、胃肠减压 由于肠闭锁肠吻合为宽大肠管与细小胎儿肠管吻合, 故术前术后胃肠减压非常重要, 一般给予较粗的8-10F胃管, 保证引流通畅, 每2小时用注射器抽吸检查是否有堵塞情况, 怀疑堵塞可给予温盐水洗胃冲洗, 或重新下胃管。
2.2 保持体温恒定 保温措施对于肠闭锁非常重要, 常规放置婴儿培养箱内, 术中应放置在保温袋上手术, 术后若不能撤出呼吸机, 应放置在辐射台充分保温, 体温稳定有利于患儿及早恢复。
2.3 呼吸道管理 肠闭锁均为新生儿早期手术, 且患儿因肠道梗阻出现呕吐几率高, 应注意防止呕吐物形成吸入性肺炎, 术后前3 d给予侧卧位及变换体位可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术后通畅给予吸氧, 可给予雾化吸入, 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堵塞。
2.4 加强输液及静脉营养补液的管理 因患儿术后禁食时间长, 静脉通道畅通很重要, 在静脉营养液输注时, 因营养液集中配置, 常常下午才能送达, 应严格使用微量泵匀速泵入液体, 营养液一般需20 h以上, 不少于16 h。多数患儿有颈内中心静脉针保证液体输注, 要观察颈部针眼是否有感染迹象, 正常消毒和更换透明胶贴。对于合并肺炎, 水电解质紊乱患儿需开放双通道输注液体, 应严密观察液体是否有渗漏现象。
2.5 饮食护理 术后多数患儿1周后才开始喂水及喂奶,因胎儿性结肠存在, 刚开始喂养时多数患儿都有呕吐情况,如果通过胃管鼻饲奶液, 喂奶前应抽吸了解胃内参入奶量,决定下一步是否加大或减少奶量。多数情况下, 需要锻炼孩子吸吮能力, 经口喂养, 给予体位避免呕吐引起的误吸。若呕吐量少, 可减少1次哺喂。有些患儿术后可呕吐2~3周,但多数患儿可自行缓解, 严密观察排便情况, 若排气排便正常, 仍考虑肠道通畅, 胎儿肠管会慢慢扩张正常。对于长时间不能正常饮食患儿或存在短肠综合征的患儿, 长期间断静脉营养仍是必须的治疗。
2.6 心理护理 因肠闭锁术后恢复时间长, 吃奶后呕吐时间长, 许多家长会产生焦虑情绪, 甚至产生放弃治疗的念头,应讲解该病恢复缓慢的原因, 只要大便通畅术后呕吐属该病正常现象。一些短肠综合征的患儿术后会有顽固性腹泻,吸收不良情况, 家长容易失去耐心, 应重点讲解静脉营养的重要性, 出现腹泻的原因安抚家长, 让他们认识到短肠综合征通过饮食调节, 静脉营养完全可以恢复正常, 让他们树立信心。
3 小结
肠闭锁仍有较高死亡率, 术后护理难度大, 呕吐时间长,胃肠减压及静脉营养时间长, 针对这些特点给予针对性护理,及时汇报大夫患儿病情变化, 多数患儿可获得良好的恢复。
2014-06-20]
475000 开封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
景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