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运河,我的母亲河

2014-08-29林玉华

北京纪事 2014年9期
关键词:大运河运河

林玉华

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随着阿勒萨尼公主手中的圣槌落声响起,“中国大运河”项目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

我是在运河边长大的,对于绵延千里、流经家乡的大运河有着特殊的情结。当“大运河”申遗成功的喜讯传来,一下子点燃了我深埋心底的乡情。我急切地走近她、亲近她,探秘她的奥妙、神奇和日新月异的变化。7月2日,我和朋友李林特地来到京东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倘佯于亲水绿道,驻足于亭榭长廊,心中禁不住呐喊道:“大运河,我的母亲河!”

童年的运河记忆

我的家乡在山东武城县,运河从老城中心穿过。

每次回老家,从建国镇下了汽车,老远就望见运河大桥上高高隆起的拱梁。穿越商号林立、人流熙攘的河西街,伫立在运河桥头,看着那弯如银带、潺潺流淌的河水,那曲折蜿蜒、没入天边的长堤,遥想昔日成队的帆船、响彻云霄的号子,心驰神往。

历史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群雄逐鹿。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从扬州西长江边开凿了一条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隋朝年间,隋炀帝杨广夺得帝位,下令征募数十万民夫,利用天然河道和人工沟渠,沿途拓沟穿湖,开挖了南北运河,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以后唐、宋、元、明、清朝又代代疏浚修凿,拓宽取直,建闸修坝,一直南通余杭,北至涿郡(北京),是为京杭大运河。

千百年来,故乡一代又一代百姓和沿河民众一样,为开掘大运河付出了艰辛的代价:男丁不足,驱妇女上河;工具紧缺,以罗裙兜土。百万民工以双手和血汗构建了畅通南北的黄金水道,也滋养了一批依河而生、因运而兴的古镇水城。传说古代隋炀帝巡游出征,舟船十里,胭脂染河,笙歌弦舞,响彻入云。清朝康熙、乾隆皇帝南巡,沿途所过州县,皆令献美食佳肴,供奉奇玩异珍。17世纪初,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辗转由运河乘船北上,曾在家乡一带讲经传教。20世纪初,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迫使清廷赔款,随后在家乡修建起占地近百亩的天主教堂和欧式洋楼,大批建筑材料如钢材、花岗岩、西式红瓦、美国松木等,都从运河源源运来……大运河留下了多少纤夫的呼号、善女的眼泪,汇入了多少神奇的故事、动人的传说。

20世纪50年代,依河傍水的武城老镇是县政府所在地。童年的我常常和小伙伴们来这里赶集,或到县文化馆借书,每次都要好奇地来到运河码头玩上半天。那时河面很宽,帆樯如林,长长的船队一眼望不到头。那光着紫红脊梁的纤夫拉着长长的纤绳,弯腰弓背地奋力前行,一阵阵“吭唷——吭唷”的船工号子,在河谷上空激荡飞扬,给大运河平添了无限风情。我们黄土地上长大的孩子喜欢下到河边,近看水上人家:男人装卸,女人洗涮,小娃子在船板上又跑又跳,有的还露着“小鸡鸡”往河里撒尿,别有一番景致。每天,南来北往的许多船只都在这里停泊靠岸,把外地的商品输送到这里,同时又把当地的土特产品运往各地。运河成为故乡连贯南北的水上大动脉。正因为如此,这日夜吞吐的运河码头,一直是两岸的商品集散中心。里许长街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各种商铺、饭馆旗摇幡晃,目不暇接,好不热闹。

记得农业合作化时期,政府号召兴修水利,引运河水灌溉良田,兼蓄抗旱排涝之利。故乡男女老少齐动员,千军万马上战场,开沟挖渠,推土抬泥,夜以继日。我当时已是少年,也参加了这一轰轰烈烈的劳动。广阔的原野上沟渠纵横,清水奔流,滋润着两岸的农田果园。久负盛名的“运河大西瓜”个儿大、皮儿薄、瓤儿沙、味儿甜,年年运销天津、北京及东北城市;这里生产的大白菜、大棉花同样驰誉华夏。1958年,我们在城关文庙参观农业生产成果展览,其中一棵大白菜重达近百斤,一棵大棉花结下了120多个棉桃……不久,这些产品被直接调往北京农业展览馆展出。

在我的记忆里,武城运河原来只有一座木桥,又窄又矮,交通十分拥挤。1959年,由苏联专家设计,建起了一座横跨运河的钢筋混凝土大桥,名曰“焕光大桥”。站在河堤,仰视桥面上巨大的弧形拱梁,像两道彩虹飞落在古运河上,煞是壮观。大桥把冀鲁两省连接在一起,使路畅其通,货畅其流,大大促进了两岸物资、文化交流和工农业发展。

我的母校——运河中学,是一所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她诞生在抗日烽火中,曾是解放区培训干部的学校。学生除学习文化知识外,还要学政治、学军事,参加宣传、生产和拥军优属活动。新中国成立后,运河中学成为“省立武城中学”,在冀鲁平原上享有盛誉,方圆数百里的农家子弟都背包携囊前来求学。我是1957年夏天入学,经历了大跃进、大炼钢铁和勤工俭学运动。学校高峰时期,初、高中学生达到1600余名。1960年7月,在老师、同学欢送我参军的锣鼓声中,我告别了运河故乡,告别了慈祥的母亲,沿着运河大桥,踏上了从军之路,从而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

亲近感受大运河

大运河,北起北京温榆河和通惠河交汇处,南达杭州古今闻名的拱宸桥,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经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最新测得,京杭大运河的总长度为1711公里,相当于10条苏伊士运河,是巴拿马运河的20多倍,是现存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久的人工运河。它和宏伟的万里长城一样,堪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东方奇迹,是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和精神家园。

我无数次亲近过大运河,对我而言,它像一位慈眉善目、饱经沧桑的老人,又像一个青春焕发、朝气蓬勃的青年。

1964年春节,我从军校还乡探亲返回部队时,曾从武城运河码头乘船溯河而上直达德州,沿河桥、堤、闸、坝,风光一览无余。船经四女寺古镇水闸,这里古代称安乐镇,后因“四女孝亲”的故事更名为“四女寺”。传说汉朝景帝年间,岸边一对夫妇生了四个女儿,个个姿色超群,聪慧过人,知书达理,提亲者摩肩接踵。四个女儿眼见父母年迈体衰,争相奉养老人尽孝,矢志不嫁,并以植槐4株为赌:槐枯者嫁,槐茂者留。结果4株槐树全都枝繁叶茂,亭亭玉立。于是,四姐妹卸下女儿装,换上男衣冠,专心奉孝双亲,且习诗作画,名声大振,终于修道成仙,传为佳话。后人为四女建寺塑像,立碑铭记,相传至今。四女寺位于德州西南运河右岸,今人为控制上游洪水宣泄,修建了四女寺水利枢纽工程,集防洪、排涝、灌溉、航运诸功能于一体,成为鲁西北最大的平原拦河闸,古貌苍然,蔚为壮观。

时间转到2000年,我受命采写国庆50周年天安门广场改造工程的建设企业,其中包括地处苏北运河之畔的宝胜集团(他们为天安门城楼输送了阻燃、耐火的交联电缆)。我从徐州乘长途大巴,经宿迁、淮安、宝应,沿着大运河堤长驱数百公里,放眼水中络绎不绝的船队满载着农机、家电、建材、物资,南来北往,舳舻相继,再现当年南北漕运“千乘旌旗分羽卫,九河春色护楼船”的景观,让人仿佛一下子穿越了2000多年的时空。只是不见了昔日如云的船帆,消失了纤夫的背影,代之以新的是嘹亮的汽笛和隆隆的马达声。据说这条历经2500多年至今仍然“活跃”着的南运河(济宁以南段),每年所乘载的货运量依然相当于4条京沪铁路线的运力。由此可见,大运河在历史上对中国南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所发挥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大运河北方段由于水源枯竭而航运搁浅,加之“文革”动乱,经济萧条,缺乏治理和管理;同时由于公路铁路运力逐渐发达,水上运输日趋寥落,穿梭舟楫渐隐踪影。2005年秋,我携全家重回故里,在运河大堤上驱车行驶30多公里,凹凸不平的堤坝、稀疏的树林,裸露的河滩,以及三三两两出没的羊群,都给人一种苍凉、落寞的感觉。然而很快,历史的机遇不期而降——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使古老的大运河迎来了新的历史拐点。

2013年清明,我从北京乘高铁列车一小时抵达德州,伴着早春的新绿和幽香,亲友驾车穿越城区,顺运河河岸一路行驶。当时正值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全线展开,遗产景点全面修复、保护阶段。只见沿河亭阁石桥、牌楼园林、驿站会馆、船运码头,历史盛景一一重现;与大运河文化密切相关的古典建筑和传统街区,也得到保护和修缮。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环顾运河两岸,新楼林立,道路宽阔,现代化的经济开发区厂房鳞次栉比,工商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展现出一片勃勃生机,红花绿柳掩映的城镇花园社区愈发温馨怡人。聊起这几年运河的变化,同行的乡亲感叹地说,如今是“一年一个样,一步一个景”。大运河正像妩媚多姿的少女,绽放出青春的容颜,令人感到格外振奋。从人们殷实的笑脸和急促的脚步中,我看到了运河乡亲奔向新生活的努力追求和美好愿景。

迷人的运河画卷

2006年,大运河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8年申遗之旅,中国人终于圆了自己的又一个梦想。北京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北段和漕运终点,承载着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发掘和弘扬的任务。

我们乘地铁八通线到达终点土桥站,然后乘通13路公交汽车便到了大运河森林公园。据说,1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废的林地和农田,如今旧貌换新颜,成为北京最大的滨河森林公园,以大运河为主线,总建设面积713公顷,其中水面积达2500亩,绿化覆盖率达90%。水畔长满了菖蒲、芦苇、千屈草,错落有致,形成大面积的“湿地景观”;“接天莲叶无穷碧”,那一丛丛盛开的荷花、睡莲,像含羞带笑的仙女,嫩蕊欲滴。曲折的栈桥通向河面,水上漂泊着一个个绿植人工浮岛,野鸭、白鹭在上面悠闲嬉戏。

森林公园像两条宽阔的“绿带”,裹挟着水平如镜的大运河。走进密林,浓荫蔽日,鸟语啁啾。碧桃、杏树、枣林,枝头挂满了累累的果实;洋槐、翠柳、榆树相互掩映,满目郁郁葱葱,空气格外清新。林中的一片空地上分布着儿童游乐场:滑梯、转椅、秋千……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孙女在这里娱乐、玩耍,老人亲情的呼唤和孩子开心的笑声彼此交融,洋溢着天伦之乐。从林间小路出来,漫长平坦的堤岸大道上,不时有骑自行车的三五男女骑行、穿梭。

据管理人员介绍,公园秉承“以绿为体、以水为魂、林水相依”的设计理念,构建起“一河、两岸、六园、十八景”的布局,打造出“潞河桃柳”“月岛闻莺”“明镜移舟”“银枫秋实”“丛林活力”“高台平林”六大景区。这里的草丛、沼泽、湿地、绿林,不仅能够保护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美化环境,还有吸尘、放氧等功能,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连接成运河生态走廊。从2010年9月开园以来,这里每天都吸引着周边市民和各方游客,到此赏绿、亲水、健身、观鸟,成为京城市民的亲水绿道,百姓的健康乐园,也成为首都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一张绿色名片。

大运河申遗之旅圆满收官,不仅丰富了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内容,而且使之属于全世界、全人类。京杭大运河作为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超大型线性活态文化遗产,沿线崛起的18座城市统一亮相,成立了“大运河旅游推广联盟”,合力打造贯穿南北,融合自然、历史、风情,具有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的精品旅游专线。这将吸引和云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领略大运河的魅力,欣赏两岸美景,品味文化盛宴,再现“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的繁华景象。可以想见,那将是一幅多么迷人的流动画卷和瑰丽多姿的盛世风光啊!

大运河,古老而又青春的母亲河!

(编辑·麻 雯)

mawen214@163.com

猜你喜欢

大运河运河
壮乡有条大运河
让法治之光闪耀在大运河畔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诗情画意运河赛 古往今来传奇在
放歌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