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整合理论在机械专业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2014-08-28蒋丽琴
蒋丽琴
摘要:本文基于概念整合理论,探讨了机械专业英语阅读中的隐语意义,以帮助学习者更好翻译本专业的英文资料,为机械专业英语翻译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 隐喻 机械英语
0 引言
在机械英语中,专业术语繁多,专业术语的词意与普通英语意义不同,其句法又有其引申意义。对于学习者来说,正确理解,词汇及句法,任务繁重。由此,本文引入了概念整合理论,探讨其在机械专业英语阅读中的作用。
1 概念整合的定义及运作机制
概念整合理论探讨的就是将来自不同认知域的各种要素和关系进行整合的一系列认知活动。Fauconnier认为语言即是概念融合的结果。根据他的理论,概念整合网络模式是由两个输入空间、一个合成空间以及一个共有空间构成,其运作机制如图1。
2 概念整合理论在词汇上的应用
隐喻属于概念整合理论中心理空间映射的应用。一般来讲,隐喻化与两个域、两种概念有关,这样一个单词就产生了新义项。不同概念域在不同语境的转换就会产生多义词现象。
相对于普通英语而言,机械专业英语的词汇有其独特的特征:有些单词与基础英语中的词形相同,但意义相差甚远。概念整合是来自一个或多个认知域的心理空间被组合的心理认知过程。而心理空间指的是在概念整合中的一个场景或心理构建(mental construct)。概念整合取决于语言使用者从一个或多个心理空间中获取信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推理,根据信息的输入而转变心理空间的能力。
例如在机械专业英语中,Pig-iron (生铁),而在通用词汇中有猪的意思;nose(刀尖、轴端),在通用词汇中指“鼻子”,bearing (轴承),普通英语中指“生育、方向”的意思;bolt(螺栓、插销)普通英语中指“门闩、闪电”。rolls(钢材)在普通英语中是指“卷”。
还有些中性词中的术语只有概念意义,没有任何添加色彩,如cat转化为“吊锚”,dog转化为“卡爪器”后,就失去原来猫和狗的形象及人们在用词形式上可能反映的好恶。
专业合成词中与各原单词的含义有一定的不同。如slide-crank mechanism ( 滑动曲柄机构)、detail drawing (零件图)、four-bar linkage (四连杆机构)、Turing (车削) 、boring(镗销)、milling(铣削)、drilling(钻削)、grinding(磨削)、planning(刨销)。
3 概念整合理论在句法上的应用
从广义上说,语境是个重要的概念。从语言学语境(又称“上下文”)到情景语境,包括时间、地点、交流方式到涉及人们在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以及人们历史和政治背景的文化语境。
概念整合的认知语境就像一个文本的认知语境,一种情景知识,背景知识,环境篇章和某一群人共同意识的因素融合。这些因素融合的任何一种变化就会导致认知语境的变化。因此,为了理解一段篇章,学生需要把认知语境保持在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不断变化中。
普通英语中的词汇在机械专业英语环境中,产生了不同的词义。
3.1 机械专业英语题材决定词义
题材是决定词义的第一步,相同的词用来谈论不同的话题,意思是不同的。以Tension is building up.这句话为例,以下翻译都是正确的:①(在一般生活中)形势紧张起来;②(机械结构中)压力在增强。
3.2 通过句法决定词义
句法指句子的排列组合规律,根据词在句中充当的不同成分,来确定多义词的意思就相对容易多了。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里,虽然词类相同,词义却可能有差别。在下面几个句子中,light均为形容词,但词义不同:①The instrument is light.这台仪器很轻(light 作“轻的”讲)。②The cover of the meter is light blue.这个仪表盖是浅蓝色的。(light作“浅的”讲)。③The lamp is very light. 这盏灯很明亮(light 作“明亮的”讲)。
3.3 通过词义搭配决定词义
词与词在句子内部进行不同的搭配使用,当我们确定了其中的一个词义后,就可据此来确定与其搭配的另一个词的意思。例如在不同的词组中,词fine的翻译不同:①fine turning微调(fine表示turning的范围);②fine vacuum高真空(fine表示vacuum的程度)。
总之,概念整合理论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垮域映射的方法,用来分析、进一步理解、最终记忆词汇。多义词实际上是概念整合化的总结。一个域首先被隐喻成另一个域,同时一个单词的一种含义被隐喻成另一种含义。因此学习者应意识到专业英语中概念整合的普遍存在,使用概念整合分析词意,句意,更好地理解专业资料。
参考文献:
[1]Fauconnier,G.Mental Spaces.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113.
[2]林书武.隐喻研究的基本现状、焦点及趋势[J].外国语,2002(1).
[3]刘正光.Lakoff隐喻理论中的缺陷[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