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及其与人格的关系

2014-08-28顾海根王珺珂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4年8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大学生

顾海根+王珺珂

摘要:本研究以57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的发生率为12.5%;在手机依赖上,女生高于男生,文科生高于理科生,本科生高于研究生;宜人性、尽责性与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外倾性、神经质、开放性与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存在显著正相关;大五人格特质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程度。

关键词: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人格特质

一、导言

智能手机的出现,带来了信息时代的又一次革命。智能手机是相对于功能手机提出的,指一种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用户可以自行安装软件等程序,并通过移动通讯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一种手机。智能手机使人们得以脱离时空的局限,随时获取网络信息,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电脑的部分功能。

网络成瘾曾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近几年来,手机的使用也出现了类似行为成瘾的症状,这也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例如,英国的一项调查表明,有60%的年轻人和37%的成年人形容自己对手机“高度上瘾”,其中六成多的智能手机用户睡觉也拿着自己的手机,三成的用户在移动中也会不断查看手机。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发现,平均每位智能手机用户每天查看手机34次,严重者能够达到十分钟一次。国外更已出现如“iPhone、iPad症候群”“应用程序上瘾(app addiction syndrome)”“移动设备上瘾(mobile device addiction)”“低头族”等词汇。

目前国内缺乏针对智能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而大学生是最集中的智能手机使用者,智能手机过度使用带来的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现象更需要给予进一步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有针对性地考察了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的现状,并分析了智能手机依赖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为解释手机依赖这一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被试

在上海三所高校共发放830份问卷,最后回收690份,有效问卷576份,有效率为83.48%。其中男生257人,女生319人;本科生426人,硕士生150人;文科生275人,理科生301人。

(二)研究工具

自编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该量表包含5个维度,分别是戒断性、耐受性、强迫性、危害性和突显性,共37题。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51,结构效度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标均很理想。

自编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调查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行为特点,如使用时间、使用偏好、使用目的等。

大五人格问卷(简版)。本研究所使用之量表题目经由Morrison(1996) 翻译成中文并修订而成,是大五人格问卷 NEO-PI 的简化版,特点是能简明而有效地测量神经质、外倾性、尽责性、开放性、宜人性五项特质。量表共60个项目,每个维度 12 题,采用 5 级评分。五因素人格问卷已被我国学者证明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数据统计

采用 SPSS17.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独立样本 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情况和手机依赖发生率

1.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情况调查

通过对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率非常高。在有效的587份调查中,仅有11名受测者使用的是非智能手机,考虑到本研究的目的,这11份数据没有进行分析,但是从调查结果看,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应当在98%以上。在智能手机用途方面,微博、微信或qq等社交应用(83.5%)、通话(81.6%)、短信(70.4%)是智能手机最常用的三个功能,其他依次为信息获取(如新闻浏览、信息搜索等,占38.1%)、游戏(23.3%)、小说阅读(10.3%)。

在智能手机的使用目的上,以社会交往为目的的占63.0%,信息检索为目的的为18.9%,以娱乐放松为主要目的的占18.9%,这也和手机功能使用情况调查的结果一致。手机使用时间上,14.6%的受测者使用时间在每天0~2小时之间,23.3%的受测者手机使用时间在每天2~3小时之间,有28.5%的受测者手机使用时间在每天3~4小时之间,12.3%的受测者手机使用时间在每天4~5小时之间,21.4%的受测者表示他们每天的手机使用时间在5

小时以上。

2.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的发生率

根据制定的标准,受测者在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五个维度中的两个维度上达到分数标准即为存在智能手机的依赖,而在单一维度上超过标准分数者可能存在一定的智能手机依赖倾向。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总体发生率为12.5%(见表1),不同性别、年级、学科大学生手机依赖发生率如表2所示。

(二)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特征分析

1.不同性别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的差异比较

如表3,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各维度和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都是女性大学生高于男性大学生。

2.不同学科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的差异比较

如表4所示,文理科大学生的智能手机依赖在各维度和依赖总分上都有显著差异(p<0.01),表现为文科生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得分。

3.不同年级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的方差分析

如表5所示,本科生群体和研究生群体之间的智能手机依赖程度在各维度和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本科生的手机依赖程度高于研究生。

(三)人格特质和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的关系

由表6可知,宜人性和戒断性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尽责性特质和手机依赖各维度及总分都存在显著负相关,外倾性特质和手机依赖各维度及总分都存在显著正相关,神经质、开放性和手机依赖各维度之间显著正相关。

(四)人格特质对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

研究采用逐步回归探讨大五人格的五个特质对智能手机依赖五个维度的影响,结果如表7所示。

在智能手机依赖的各个维度上,五个人格特质都进入了回归方程,说明其能在不同程度上预测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的五个维度。具体来看,大五人格特质能够显著预测智能手机依赖的戒断性维度,五个变量能联合解释25.9%的变异量。大五人格特质能够显著预测智能手机依赖的强迫性维度,五个变量能联合解释32. 9%的变异量。大五人格特质能够显著预测智能手机依赖的耐受性维度,五个变量能联合解释28.2%的变异量。大五人格特质能够显著预测智能手机依赖的危害性维度,五个变量能联合解释35.6%的变异量。大五人格特质能够显著预测智能手机依赖的突显性维度,五个变量能联合解释33.0%的变异量。

四、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智能手机的使用率在98%以上,并且大学生群体追求时尚,对手机的功能、操作感要求也较高。通话和短信是手机的基本功能,而微信、微博、qq等应用已经逐渐超过了传统的手机功能,这些新的沟通工具的出现也为人们带来了社交方式的变革。对手机的使用偏好调查发现,以社会交往为偏好的占63.0%,这也与智能手机的最常用功能调查结果一致。手机使用时间上,接近34%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在4小时以上,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将自己每天六分之一的时间都花在手机上,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过长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学习和生活。智能手机便于携带,可以安装丰富的APP应用,且应用更新换代快,人们可以借助手机随时随地地娱乐,更加便捷地与他人沟通交流,这些都是智能手机吸引人之处。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于智能手机的不合理使用甚至依赖更加不易觉察,从而对使用者造成更严重的影响。使用目的和使用时间与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发现,使用偏好和手机依赖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91,而使用时间和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45(p<0.01)。

智能手机依赖是由于反复使用智能手机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痴迷状态,并伴随有难以控制的增加使用时间和频率的冲动。从表1和2的研究结果来看,大学生日均手机使用时间处于较高的水平,手机依赖现状堪忧。

从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的性别差异看,女大学生在手机依赖的各维度和总分上的得分均高于男大学生。国内学者杜立操以及西班牙学者马丁内斯等对手机依赖的研究中发现了相同的结果,以往的多数研究结果也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产生对手机的依赖。女性常常会使用手机来实现人际联系,当处于负面情绪、消极状态时更容易诉诸手机的使用来和朋友沟通交流,寻求帮助,缓解自身的压力、释放消极情绪,以使压力和不快得到更好的解决和释放,因此会出现比男性更高程度的智能手机依赖。

文科大学生在手机依赖各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大学生得分。欧阳友权对湖南6所大学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文史类专业的大学生比理工科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高,而女生比男生手机依赖的程度更大。文科学生以女生居多,智能手机功能非常丰富且更新换代快,很容易提供给人新鲜时尚的刺激,很多女生整日沉浸于手机qq、微博等社交工具。文科学生的学业负担较轻,更加喜欢社交,这也为手机依赖的产生提供了更多的时间。理工科由于男生居多,课业压力繁重,有限的时间限制了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且理科的专业思维更加严谨、务实,通常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较轻。

本研究的结果中,尽责性特质和手机依赖存在负相关,因为尽责性体现了一个人严谨自律的程度,反映一个人的责任意识,高责任心的个体内在力量强大,做事目标性、计划性较强,能够更好地约束和控制自己的冲动,因此不易对手机产生依赖。神经质和智能手机依赖显著正相关,神经质特质较高者敏感、多疑、情绪波动较大,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挫折容易产生激烈的消极情绪体验,进而选择回避问题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因而可能会沉溺于手机的使用,以减轻自身的不良情绪体验,获得释放感,这和杜立操的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外倾性特质得分较高者具有外向、活泼、乐群热情、好社交的特点。以往的研究表明,外向的人更容易形成手机依赖,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与其个人的社交能力成正比。秦曙等人的研究认为,孤独感强、自我评价偏低、自卑的人更容易形成手机依赖。成瘾行为本身和人格特质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如果个体具有喜欢独处、敏感、孤独、抑郁、警觉、倾向于抽象思维、不服从社会规范等人格特质,那么这类人就是成瘾的易感人群。开放性特质体现个体对外部经验的探索和好奇,高开放性的个体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追求时尚,而丰富的手机应用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这一心理需求。

人格特质能够在不同程度上预测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的五个维度。从以往对成瘾行为的研究来看,人格特质一直和成瘾行为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对于智能手机依赖这一新的行为成瘾也不例外,但是其作用机制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五、结论

(一)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手机,但是手机日均使用时间依旧很长。

(二)女大学生在手机依赖的各维度和总分上的得分均高于男大学生,文科大学生在手机依赖各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大学生得分,本科生的手机依赖程度显著高于研究生。

(三)宜人性、尽责性特质与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外倾性、神经质、开放性特质和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四)大五人格特质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程度。

栏目编辑 / 丁 尧.终校 / 王晶晶

(四)人格特质对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

研究采用逐步回归探讨大五人格的五个特质对智能手机依赖五个维度的影响,结果如表7所示。

在智能手机依赖的各个维度上,五个人格特质都进入了回归方程,说明其能在不同程度上预测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的五个维度。具体来看,大五人格特质能够显著预测智能手机依赖的戒断性维度,五个变量能联合解释25.9%的变异量。大五人格特质能够显著预测智能手机依赖的强迫性维度,五个变量能联合解释32. 9%的变异量。大五人格特质能够显著预测智能手机依赖的耐受性维度,五个变量能联合解释28.2%的变异量。大五人格特质能够显著预测智能手机依赖的危害性维度,五个变量能联合解释35.6%的变异量。大五人格特质能够显著预测智能手机依赖的突显性维度,五个变量能联合解释33.0%的变异量。

四、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智能手机的使用率在98%以上,并且大学生群体追求时尚,对手机的功能、操作感要求也较高。通话和短信是手机的基本功能,而微信、微博、qq等应用已经逐渐超过了传统的手机功能,这些新的沟通工具的出现也为人们带来了社交方式的变革。对手机的使用偏好调查发现,以社会交往为偏好的占63.0%,这也与智能手机的最常用功能调查结果一致。手机使用时间上,接近34%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在4小时以上,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将自己每天六分之一的时间都花在手机上,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过长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学习和生活。智能手机便于携带,可以安装丰富的APP应用,且应用更新换代快,人们可以借助手机随时随地地娱乐,更加便捷地与他人沟通交流,这些都是智能手机吸引人之处。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于智能手机的不合理使用甚至依赖更加不易觉察,从而对使用者造成更严重的影响。使用目的和使用时间与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发现,使用偏好和手机依赖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91,而使用时间和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45(p<0.01)。

智能手机依赖是由于反复使用智能手机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痴迷状态,并伴随有难以控制的增加使用时间和频率的冲动。从表1和2的研究结果来看,大学生日均手机使用时间处于较高的水平,手机依赖现状堪忧。

从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的性别差异看,女大学生在手机依赖的各维度和总分上的得分均高于男大学生。国内学者杜立操以及西班牙学者马丁内斯等对手机依赖的研究中发现了相同的结果,以往的多数研究结果也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产生对手机的依赖。女性常常会使用手机来实现人际联系,当处于负面情绪、消极状态时更容易诉诸手机的使用来和朋友沟通交流,寻求帮助,缓解自身的压力、释放消极情绪,以使压力和不快得到更好的解决和释放,因此会出现比男性更高程度的智能手机依赖。

文科大学生在手机依赖各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大学生得分。欧阳友权对湖南6所大学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文史类专业的大学生比理工科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高,而女生比男生手机依赖的程度更大。文科学生以女生居多,智能手机功能非常丰富且更新换代快,很容易提供给人新鲜时尚的刺激,很多女生整日沉浸于手机qq、微博等社交工具。文科学生的学业负担较轻,更加喜欢社交,这也为手机依赖的产生提供了更多的时间。理工科由于男生居多,课业压力繁重,有限的时间限制了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且理科的专业思维更加严谨、务实,通常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较轻。

本研究的结果中,尽责性特质和手机依赖存在负相关,因为尽责性体现了一个人严谨自律的程度,反映一个人的责任意识,高责任心的个体内在力量强大,做事目标性、计划性较强,能够更好地约束和控制自己的冲动,因此不易对手机产生依赖。神经质和智能手机依赖显著正相关,神经质特质较高者敏感、多疑、情绪波动较大,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挫折容易产生激烈的消极情绪体验,进而选择回避问题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因而可能会沉溺于手机的使用,以减轻自身的不良情绪体验,获得释放感,这和杜立操的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外倾性特质得分较高者具有外向、活泼、乐群热情、好社交的特点。以往的研究表明,外向的人更容易形成手机依赖,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与其个人的社交能力成正比。秦曙等人的研究认为,孤独感强、自我评价偏低、自卑的人更容易形成手机依赖。成瘾行为本身和人格特质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如果个体具有喜欢独处、敏感、孤独、抑郁、警觉、倾向于抽象思维、不服从社会规范等人格特质,那么这类人就是成瘾的易感人群。开放性特质体现个体对外部经验的探索和好奇,高开放性的个体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追求时尚,而丰富的手机应用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这一心理需求。

人格特质能够在不同程度上预测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的五个维度。从以往对成瘾行为的研究来看,人格特质一直和成瘾行为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对于智能手机依赖这一新的行为成瘾也不例外,但是其作用机制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五、结论

(一)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手机,但是手机日均使用时间依旧很长。

(二)女大学生在手机依赖的各维度和总分上的得分均高于男大学生,文科大学生在手机依赖各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大学生得分,本科生的手机依赖程度显著高于研究生。

(三)宜人性、尽责性特质与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外倾性、神经质、开放性特质和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四)大五人格特质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程度。

栏目编辑 / 丁 尧.终校 / 王晶晶

(四)人格特质对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

研究采用逐步回归探讨大五人格的五个特质对智能手机依赖五个维度的影响,结果如表7所示。

在智能手机依赖的各个维度上,五个人格特质都进入了回归方程,说明其能在不同程度上预测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的五个维度。具体来看,大五人格特质能够显著预测智能手机依赖的戒断性维度,五个变量能联合解释25.9%的变异量。大五人格特质能够显著预测智能手机依赖的强迫性维度,五个变量能联合解释32. 9%的变异量。大五人格特质能够显著预测智能手机依赖的耐受性维度,五个变量能联合解释28.2%的变异量。大五人格特质能够显著预测智能手机依赖的危害性维度,五个变量能联合解释35.6%的变异量。大五人格特质能够显著预测智能手机依赖的突显性维度,五个变量能联合解释33.0%的变异量。

四、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智能手机的使用率在98%以上,并且大学生群体追求时尚,对手机的功能、操作感要求也较高。通话和短信是手机的基本功能,而微信、微博、qq等应用已经逐渐超过了传统的手机功能,这些新的沟通工具的出现也为人们带来了社交方式的变革。对手机的使用偏好调查发现,以社会交往为偏好的占63.0%,这也与智能手机的最常用功能调查结果一致。手机使用时间上,接近34%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在4小时以上,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将自己每天六分之一的时间都花在手机上,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过长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学习和生活。智能手机便于携带,可以安装丰富的APP应用,且应用更新换代快,人们可以借助手机随时随地地娱乐,更加便捷地与他人沟通交流,这些都是智能手机吸引人之处。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于智能手机的不合理使用甚至依赖更加不易觉察,从而对使用者造成更严重的影响。使用目的和使用时间与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发现,使用偏好和手机依赖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91,而使用时间和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45(p<0.01)。

智能手机依赖是由于反复使用智能手机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痴迷状态,并伴随有难以控制的增加使用时间和频率的冲动。从表1和2的研究结果来看,大学生日均手机使用时间处于较高的水平,手机依赖现状堪忧。

从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的性别差异看,女大学生在手机依赖的各维度和总分上的得分均高于男大学生。国内学者杜立操以及西班牙学者马丁内斯等对手机依赖的研究中发现了相同的结果,以往的多数研究结果也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产生对手机的依赖。女性常常会使用手机来实现人际联系,当处于负面情绪、消极状态时更容易诉诸手机的使用来和朋友沟通交流,寻求帮助,缓解自身的压力、释放消极情绪,以使压力和不快得到更好的解决和释放,因此会出现比男性更高程度的智能手机依赖。

文科大学生在手机依赖各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大学生得分。欧阳友权对湖南6所大学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文史类专业的大学生比理工科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高,而女生比男生手机依赖的程度更大。文科学生以女生居多,智能手机功能非常丰富且更新换代快,很容易提供给人新鲜时尚的刺激,很多女生整日沉浸于手机qq、微博等社交工具。文科学生的学业负担较轻,更加喜欢社交,这也为手机依赖的产生提供了更多的时间。理工科由于男生居多,课业压力繁重,有限的时间限制了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且理科的专业思维更加严谨、务实,通常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较轻。

本研究的结果中,尽责性特质和手机依赖存在负相关,因为尽责性体现了一个人严谨自律的程度,反映一个人的责任意识,高责任心的个体内在力量强大,做事目标性、计划性较强,能够更好地约束和控制自己的冲动,因此不易对手机产生依赖。神经质和智能手机依赖显著正相关,神经质特质较高者敏感、多疑、情绪波动较大,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挫折容易产生激烈的消极情绪体验,进而选择回避问题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因而可能会沉溺于手机的使用,以减轻自身的不良情绪体验,获得释放感,这和杜立操的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外倾性特质得分较高者具有外向、活泼、乐群热情、好社交的特点。以往的研究表明,外向的人更容易形成手机依赖,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与其个人的社交能力成正比。秦曙等人的研究认为,孤独感强、自我评价偏低、自卑的人更容易形成手机依赖。成瘾行为本身和人格特质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如果个体具有喜欢独处、敏感、孤独、抑郁、警觉、倾向于抽象思维、不服从社会规范等人格特质,那么这类人就是成瘾的易感人群。开放性特质体现个体对外部经验的探索和好奇,高开放性的个体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追求时尚,而丰富的手机应用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这一心理需求。

人格特质能够在不同程度上预测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的五个维度。从以往对成瘾行为的研究来看,人格特质一直和成瘾行为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对于智能手机依赖这一新的行为成瘾也不例外,但是其作用机制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五、结论

(一)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手机,但是手机日均使用时间依旧很长。

(二)女大学生在手机依赖的各维度和总分上的得分均高于男大学生,文科大学生在手机依赖各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大学生得分,本科生的手机依赖程度显著高于研究生。

(三)宜人性、尽责性特质与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外倾性、神经质、开放性特质和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四)大五人格特质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程度。

栏目编辑 / 丁 尧.终校 / 王晶晶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大学生
人格特质对年轻驾驶员潜在危险感知能力的影响
近视患者人格特质与近视矫正手术意向的关系研究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人格特质对抑制表现的预测研究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