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江水利委员会“三边”建委的回顾

2014-08-28薛建枫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4年7期
关键词:珠江流域三边珠江

薛建枫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珠委”),于1979年10月1日建立。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珠江流域机构的设置,经过了设置、撤销、再设置的过程。1953年9月,珠江水利工程总局与广东省农林厅水利局合并成立了广东省水利厅,珠江水利总局名称保留。1956年12月,国务院同意设立珠江、韩江两个水利委员会,隶属水利部;1957年2月,国务院同意珠委下设珠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撤销珠江水利工程总局。1958年9月,水利部和电力工业部在广州的两个勘测设计院及流域河工程局等大部分下放给广东,与广东水利厅、勘测设计院等合并成立广东省水利电力厅、勘测设计院、工程局等,珠委及珠江规划办撤销。“文革”中,广东省水电厅等单位亦经历了撤销到重新恢复设置。珠江在1949年10月到1958年9月的9年中以不同形式设置了流域机构;1958年9月至1979年9月的21年,则是没有流域机构,珠江流域的治理开发处于无流域统一规划,上下游、左右岸各自为政的状态。所以,当时钱正英部长在谈到珠委工作时,语重心长地说 “对流域机构设置不能再失误了”。

1978年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开拓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在这大背景下,1979年6月,水利部与广东省协商,要求尽快恢复和建立珠江流域机构,并商定由时任广东省建委主任的刘兆伦筹组。

1979年8月13日,国务院国发[1979]203号文批准成立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对珠江全流域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加强管理”。1979年10月1日,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正式在广州挂牌成立。刘兆伦时任水利部副部长兼珠委主任,他提出珠委要“边组建,边基建,边工作”,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编制规划,团结治水。珠委老一辈领导和职工的敬业精神,简朴务实的作风,至今历历在目。

一、 求得八方助,共撑珠委树

要建珠委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

珠委编制规模初定为1200人,其中委机关编制450人。按水利部给国务院的报告,“将水利电力局珠江三角洲整治办公室150人(实际为152人),广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160人,全部拨给珠委,并调给部分勘测规划设计人员”。1980年1月29日,水利部核定珠委机构编制,同意设立总工程师室、办公室、人事处、综合计划处(后改为计划财务处)、规划处、设计处、科学技术情报处、水源保护和水土保持处、行政处,下设置珠江水利科研所、勘测总队、西江局(驻南宁)。实际上,只有珠江三角洲整治办公室的人员全部到珠委,连任务也带来了。而省科研所划归珠委几月后,因省还要单独设所,水利部在不能解决其搬迁的情况下,于1980年7月,同意将水科所原地划归省水利厅,珠委另建科研所。珠委的组建工作,在水利部领导下,应珠委的求援,长办(现长江委)、黄委、葛洲坝工程局等兄弟单位大力支持,调来一批行政、技术骨干;广东省亦将20世纪50年代珠江水利工程总局、省水利厅下放各地的一批技术骨干调来,这样于1980年年底,珠委有职工678人。1981年,珠委继续从各地调进干部,充实机构,着重于规划、科研、勘测部门的补缺配套,年底达918人。队伍大都从事水利多年,到职后立即积极开展工作。

珠委创建初期,根据国发[1979]203号文,由刘兆伦任珠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勇为兼任顾问,申田、甘苦兼任副主任。1979年12月,中央批准刘兆伦任水利部副部长,仍兼任珠委主任,任命张浙、王一民、张作良、戴良生、廖远祺为珠委副主任,廖远祺兼任总工程师。1980年7月,张浙调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任职,陈亚生任珠委副主任、党组成员,蔡勇为不再兼任珠委顾问,甘苦、申田不再兼任珠委副主任。两年多的时间,各机构基本建立健全,队伍配备基本完善。1982年,“文革”后首届100多位大学毕业生来委,以后主要是补充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不断充实年轻力量。从此,珠委人强马壮,后浪推前浪,人才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二、办公、生活在农民屋、防震棚

珠委的基地定在广州瘦狗岭林和东路沾益直街,为20世纪50年代原水利部广州勘测设计院的旧址。原征地为不相连的北、南、西三小块,共50亩;1980年将大楼西片与其他单位调换,用地基本集中连片;再经努力,1984年1月,解决了珠委继承产权大楼北块等16亩,共有66亩作为基地。珠委即逐年修建楼舍,逐步解决了办公、生活配套设施。珠委重建科研所,在南片征用地60亩,除被征占公用的道路外,珠委基地仅110亩。

初期条件十分艰苦,为解决办公及生活用房,珠委除借用广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占用旧珠委办公大楼首层约800平方米的办公室外,还租用了在广州市西郊瑶台王圣堂村的农民屋及临建房,并使用一批唐山大地震后安置灾民的防震棚,办公、生活长达3年之久。其中担负主要业务工作的规划处、设计处的240多人,挤在一间70平方米密不透风的防震棚内,炎夏时室内温度高达40℃,专业技术人员几乎都是两人合用一张办公桌。勘测总队部分挤在农民屋,部分远在三水区西南水闸旁的临建房。调来珠委的职工,包括1982年分配的100多位“文革”后首届毕业的大学生,居住在农民屋或夏热冬冷、下雨水淹的防震棚,承受炎热寒冷多蚊虫,出外全靠两条腿,买菜要走10里地。1980年10月下旬,钱正英部长及部有关司局领导、专家曾到过珠委,亲眼所见工作、生活场地的艰苦,无不动容。

刘老(刘兆伦)和时任珠委副主任张浙(后调往长江委)、王一民、戴良生,均是1938—1945年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4人合用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办公室,面对面集体办公。王一民副主任还一度入住农民屋。为抓紧工作,刘老时常在星期天召集有关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家中办公,商议工作,审查审定专业文稿。为改善职工生活,1981年春节前,戴良生副主任亲自去珠海、斗门,通过地方水利部门搞到一批农副产品让职工过年,当时以处室为单位分配一头头“活猪”过年,成为职工的佳话。面对艰辛,珠委的领导和职工无悔无怨,为珠委组建,为珠江水利事业的开拓发展,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三、 踏遍珠江山水,共绘珠江蓝图

珠委组建初期的工作开展,主要着重抓流域规划和促进北江、西江防洪骨干工程建设,以及珠江出海口门整治开发。20世纪50年代,珠江水利工程总局、珠江规划办曾进行了大量勘测规划工作,1958年完成了《珠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稿,并于1961年将第一篇刊印,给重新组织开展流域规划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珠委为编制珠江流域规划任务书并组织开展全流域规划,自1979年年底起,委主任、副主任、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不辞辛苦,数十次带队组织查勘珠江流域各江河及珠江河口。其中,1980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刘老和廖远祺副主任兼总工、黎献勇副总工、张宗彝副总工、规划处李锡源处长,5位60岁以上的老头,带领专业技术人员查勘西江流域红水河、柳江、郁江、浔江、桂江及龙滩、大藤峡坝址,历时20天。1981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刘老、廖老又带队查勘北江流域,10人挤在一部面包车内,踏遍北江流域各江河,并逐一研究以飞来峡坝址为重点规划梯级,跋山涉水,历时20多天。1980年1月中旬及1981年3月、4月间,珠委副主任兼西江局局长葛冲霄带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地方水利部门配合下,全程查勘郁江和柳江流域,乘小船多次遇险,各历时20多天。云贵高原的南盘江、北盘江流域及其高原湖泊,珠委在云、贵两省水利厅的配合下,组织一次又一次的查勘,实地研究流域规划的有关问题。对珠江河口的规划治理,珠委的领导联同交通、水利部门及地方政府,对八大河口逐一进行实地查勘研究,倾听意见和要求。

为收集珠江全流域规划基本资料及开展各项规划专业工作,珠委各级领导及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跑遍了珠江流域各省(区)、各大小江河及河口,反复倾听水利、电力、交通、林业、农牧渔业等部门及地方政府的意见要求,耐心商讨规划工作的分工与协作,全力投入各项规划专业编制工作,珠委用不到一年的时间,编制完成了《珠江流域规划任务书》经水利部上报原国家建委审查批准。珠委花了4年时间,编制出版了《珠江流域基本资料汇编》;花了6年时间,编制出了《珠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上报水利部审查,并编制完成了北江流域规划及飞来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郁江流域规划经水利部上报原国家计委审查批准。

珠委在组织编制珠江流域规划过程中,刘老十分重视团结协作,团结治水。经反复协商并报原国家建委批准,1982年8月成立了由中央水利、电力、交通及滇、黔、桂、粤四省(区)的水利、电力、航运、水产部门及部属设计院等23个单位参加的“珠江流域规划协调小组”,先后召开了5次全流域规划协作会议,对推进规划工作,协商协调规划重大事项、审议规划成果,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珠委依据《珠江流域规划任务书》的分工协作,组织流域规划编制,东江、南盘江、北盘江的流域规划,分别由粤、滇、黔3省负责编制,红水河规划由广西组织编制,流域电力、航运规划,分别由部电力规划设计院、水运规划设计院负责编制,其余的江河及河口规划,均由珠委负责编制并汇总编制《珠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在5年多的时间里,珠委主持召开各江河专业规划协作及审查会议近40次,规划专业业务的座谈、协商会议不计其数。珠江流域规划的完成,是珠委与流域各省(区)、中央各有关部门团结协作的结晶,是团结治水的重大成果。

在治理开发上,北江于1980年初,经珠委极力争取,水利部同意立项,安排8000万元,按百年一遇高标准加固了捍卫祖国南大门的北江大堤;水利部又同意立项安排资金,以西江主要泄洪出海口磨刀门为试点,进行整治开发。经多次查勘论证决定了北江飞来峡水利枢纽的坝址,抓紧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与设计,并促成于20世纪90年代上马兴建。对于西江百色水利枢纽的兴建,以及龙滩、大藤峡,从流域防洪工程总体布局上,精心组织开展规划论证与协调,力促国家立项,早日安排兴建。

1985年8月,珠江源头立碑,珠委与珠江源头所在的云南省曲靖地区行政公署共同立《珠江源碑记》,刘老题书 “珠江源”,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题书“源远流长”,贵州省省长王朝文题书“同源共济”,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韦纯东题书“西水源源”,广东省省长叶选平题书“饮水思源”。这是对珠委组建以来协调部门、地方编制珠江流域规划、团结治水的由衷肯定。

珠委成立后的实践证明,珠江设置流域机构,确实对“全流域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加强管理很有必要”。几十年来,珠委在水利部领导下,与有关省(区)、部门密切合作,对珠江流域的规划、治理、开发与管理做出了重大贡献。■

猜你喜欢

珠江流域三边珠江
基于CMIP6的珠江流域未来干旱时空变化
九点圆圆心关于三边的对称点的性质
梦牵珠江
珠江新城夜璀璨
走三边
“漫”游珠江
浅谈珠江流域内灯塔旅游的开发
我国珠江流域水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策略
三 边 柳
珠江·紫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