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用工难”看大学生职业素养强化的必要性
2014-08-27齐丽娟
摘 要:职业素养已经成为大学生进入理想企业的必备金钥匙。高等教育在强调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需要正视大学生职业素养下滑的现状,从高校和大学生自身两方面努力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
关键词:高校;职业素养;大学生;企业用工
当今社会职业竞争日益激烈,除了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来自企业的“用工难”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似乎企业总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突出的原因在于大学生职业素养的下滑,没有竞争能力、缺乏职业品质、无法胜任企业工作,用人单位对新进大学生职员的综合评价逐年降低。
一、职业素养强化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何为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就是劳动工作者在从事某种职业时所具备的内在规范和要求,是劳动者各个方面的综合品质。各类研究文献或有不同,但究其内涵,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作风、职业意识等方面。[1]新型社会下,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不再是单一的专业能力,而是要求全方位的综合型人才,即高素养职业人才。在当今社会,人才的竞争就是职业素养的竞争,职业素养在人生成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职业道德是核心
职业道德在职业素养中占据核心地位。在中国上下5000年历史长河中,美好的道德素质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职业道德也不例外,职业道德也是从事工作所必备的基本前提。在人的一生中道德必不可少,好的道德素养备受青睐。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是基本的职业道德。当代大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有形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无形的职业道德素养,这是就业的基本。不管是当今的和平社会还是战争不断的混乱时代,无不大力提倡敬业、爱业、勤业、精业等良好道德。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在《论语学而》中提到“敬事而信”,后来《礼记学记》当中更是明确提出“敬业乐群”一语。其所为“敬事”、“敬业”均指的是聚精会神、全心全意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朱熹曰:“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这种“不怠慢,不放荡”正是之尽职尽责的工作,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把“爱岗敬业”作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之一。[2]从而可以看出职业道德在从事职业中的重要性。
2.职业技能是通行证
出了大学门,工作靠证件,而证件直接体现的就是各种技能。在这个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掌握自己的专业技能,还有关注自己就业能力。职业能力是通行证,在人力资源招聘中各种技能证就是进入企业的前提资格,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阶梯,是竞争者之间的基本武器。
3.职业意识是调节器
意识就是人的所思所想,人的意识是无穷的,它带来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它也是人生成长中无形的手,鞭策自己走向理想的殿堂。积极的职业意识让人走向成功,有了职业意识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才能在自己意识的调控下规划人生,实现人生理想。人的潜意识十分重要,意识能让职业者积极主动起来,不处于被动状态。用人单位更看重职业意识,更关注职业者的所思所想,意识控制行动,是行动的调节器,有了好意识才能更好的行动,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状况下脱颖而出。[3]
二、大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1.人生目标模糊、人生价值观浅薄
在新时代发展下,人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美的同时学生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当今学生是家里的娇宠,无论做什么都有家长在后遮风挡雨,抗压意识越来越薄弱,享乐主义越来越强,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人生目标模糊,每天浑浑噩噩的过日子,碌碌无为,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何,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没有目标,没有人生的规划和打算,只有堕落和颓废。
2.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薄弱,个性化很强,但心里承受能力弱
现阶段团队合作在职业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然而现阶段大学生越来越有个性,独立性很强,不听他人意见。与此同时,社会责任感也越来越薄弱,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做到当代大学生应该做到的职责。当代大学生赋予创新精神,接收新事物能力强,爱挑战,然而承受能力薄弱。[4]
3.职业素养不足
在人力资源招聘时,往往没有几个大学生能找到理想的职业,而用人单位也很难找到所需人才,主要是大学生职业素养不足。在校大学生只有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其他的无形技能几乎没有,在大学期间也没去主动培养。
三、职业素养的培养
1.大学生的自我培养
作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素养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学生在校园里理应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自我培养,不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要培养好自己的职业素养,学会思考,能吃苦耐劳,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综合型人才。
2.高校的培养
学校强化高等教育市场化理念,推进教育教学体质的改革。学校培养人才目标要转向市场所需要的人才方向培养,学校的培养不能和市场脱节。要研究出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培养出符合社会市场所需的新型人才。[5]
参考文献:
[1]杨祖勇.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2009.
[2]孙德厚. 我国传统职业道德观及其对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启迪[J].行政与法,2003.
[3]杨琳. 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与实践[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
[4]张薇. 21世纪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5] 张琛,刘加宁,晓雅,杨健全.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问题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
作者简介:齐丽娟(1984-),女,山西朔州人,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