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临床分析

2014-08-27王黎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9期
关键词:前置胎盘瘢痕子宫妊娠结局

+王黎明

【摘要】目的分析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2次妊娠的危险因素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 发生2次妊娠的孕产妇38例作为观察组, 前置胎盘非瘢痕子宫, 2次妊娠的孕产妇53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和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100%, 对照组阴道分娩率33.96%, 剖宫产率66.04%,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有优势。观察组妊娠终止时间(32.33±2.14)周, 术中术后出血量(435.50±15.50)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有优势。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和Apgar评分,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危险性较大, 孕期和产后并发症高, 为降低产后出血和子宫切除率, 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 进行择期手术更适宜。

【关键词】前置胎盘;瘢痕子宫;妊娠结局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中, 允许生二胎指标的相对开放, 再次妊娠例数增多, 许多有剖宫产史的妇女也再次妊娠, 使瘢痕子宫继发妊娠者增多。瘢痕子宫、前置胎盘都是继发妊娠中, 妊娠中晚期出血的主要因素[1]。两种情况并存胎盘植入可能性更大, 子宫收缩差, 导致产中、产后出现难治性出血, 如果处理不当, 不仅增加子宫切除几率, 更危及母婴安全。作者以瘢痕子宫和非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继发妊娠的孕产妇为观察对象, 分析严重并发症发生原因和对妊娠结局、母婴安全的影响。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在2010年4月~2013年7月, 选择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发生2次妊娠的孕产妇38例作为观察组, 年龄28~40岁, 平均年龄(35.3±2.6)岁;孕2~5次, 平均(3.3±0.2)次, 产次1次;上次生产方式为剖宫产, 终止妊娠时孕周28~40周, 平均(36.5±1.3)周;剖宫产原因分别是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前置胎盘、头盆不称、子痫前期、臀位;产中、产后出血量正常, 子宫复旧良好, 无严重妊娠期和产后并发症;本次妊娠与上次生产时间间隔2~6年, 平均(4.5±0.4)年;参与观察时, 此次妊娠时间18~24周, 平均(22.3±1.2)周, 均单胎头位, 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另选择同期前置胎盘非瘢痕子宫2次妊娠的孕产妇53例作为对照组, 年龄26~42岁, 平均年龄(33.4±1.9)岁;孕2~5次, 平均(3.0±0.1)次, 产次1次;上次生产方式为阴道分娩, 终止妊娠时孕周28~41周, 平均(38.2±0.7)周;产中、产后出血量正常, 无严重妊娠期和产后并发症, 子宫复旧良好;本次妊娠与上次生产时间间隔1~10年, 平均(6.3±0.8)年;参与观察时, 此次妊娠时间20~28周, 平均(26.4±0.7)周, 均单胎头位, 未发现严重并发症。两组孕产妇的年龄、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 2方法入选孕产妇自愿参与临床观察, 配合调查随访。在开始观察到产后7 d观察结束。

1. 3诊断依据前置胎盘的诊断依据是腹部超声检查时, 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 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胎盘植入诊断依据是附着部位未发现子宫肌层回声, 胎盘与子宫壁间隙的绒毛消失, 血流信号丰富[2]。

1. 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妊娠终止时间、生产方式、术中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胎盘植入、子宫破裂、子宫切除、产后出血)、围生儿结局。出血量用容积法与称重法相互配合进行估算[3]。围生儿结局包括新生儿窘迫发生率、死亡率, Apgar评分(10分制, 分数高新生儿状态好)。

1. 5统计学方法用SPSS13.0分析结果,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表示, 采用χ2检验, 如果P<0.05, 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生产方式、并发症比较 , 具体见表1。

2. 2妊娠终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具体见表2。

表2两组妊娠终止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比较( x-±s)

组别 例数 妊娠终止时间(周) 术中术后出血量(ml)

观察组 38 32.33±2.14 435.50±15.50

对照组 53 37.83±3.44 235.35±15.50

t 1.051 1.878

P 0.03 0.02

2. 3围生儿结局比较观察组新生儿窘迫3例(7.89%), 死亡1例(2.63%), 对照组新生儿窘迫4例(7.55%), 死亡1例(1.89%), χ2值分别是0.102, 0.143, P=0.06,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Apgar评分(8.84±0.34)分, 对照组Apgar评分(8.64±0.57)分, t=0.018, P=0.06,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从结果看, 观察组剖宫产率高, 妊娠期和产后并发症发生率高, 终止妊娠时间短, 术中、术后出血量大, 与对照组差异明显, 对照组更有优势, 说明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是再次妊娠比较凶险的因素。剖宫产的主要特征是瘢痕子宫, 据有关资料报道, 有剖宫产史者再次妊娠, 前置胎盘发生率增加2~3倍, 胎盘植入率增加1~2倍, 产后出血和子宫切除的几率也增大, 与无瘢痕子宫风险增大20倍[4]。风险增大的原因主要是子宫内膜损伤, 再次受孕时, 因血供不足导致子宫蜕膜发育不良, 而胎盘绒毛为获得足够满足胚胎发育的营养, 向子宫下段延伸, 甚至穿透蜕膜侵入肌层, 形成植入性胎盘。按病理分析, 引起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原因都与蜕膜发育不良有关[5], 两种情况并存, 风险性更大。其危险因素包括先兆流产、产时或产后出血、为保护生命甚至需要切除子宫。但在2.3中看出, 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与未合并瘢痕子宫的产妇, 妊娠结局对围生儿的危害差异不明显, 原因可能是对前者警惕性高, 为尽量降低风险, 发现危险即提早结束妊娠有关, 所以早产率高, 但引起新生儿并发症几率小。

综上所述, 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危险性较大, 孕期和产后并发症高, 为保护产妇和新生儿安全, 应在出现手术指征时提早择期手术。

参考文献

[1] 王艳改.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行剖宫产62例临床分析与治疗进展.中国保健营养, 2013, 7(10):3596-3597.

[2] 吴春茹, 周爱青, 贺全勤.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48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刊, 2013, 40(8):91-93.

[3] 廖丹, 吴祖扬, 廖梅, 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用于防治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剖宫产出血的临床研究.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199(22):3422-3435.

[4] 温健.瘢痕子宫妊娠合并胎盘植入前置胎盘1例分析.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1):122-123.

[5] 丁卫.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剖宫产30例临床分析.安徽医学, 2011, 32(4):486-488.

[收稿日期:2014-03-25]

endprint

【摘要】目的分析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2次妊娠的危险因素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 发生2次妊娠的孕产妇38例作为观察组, 前置胎盘非瘢痕子宫, 2次妊娠的孕产妇53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和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100%, 对照组阴道分娩率33.96%, 剖宫产率66.04%,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有优势。观察组妊娠终止时间(32.33±2.14)周, 术中术后出血量(435.50±15.50)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有优势。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和Apgar评分,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危险性较大, 孕期和产后并发症高, 为降低产后出血和子宫切除率, 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 进行择期手术更适宜。

【关键词】前置胎盘;瘢痕子宫;妊娠结局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中, 允许生二胎指标的相对开放, 再次妊娠例数增多, 许多有剖宫产史的妇女也再次妊娠, 使瘢痕子宫继发妊娠者增多。瘢痕子宫、前置胎盘都是继发妊娠中, 妊娠中晚期出血的主要因素[1]。两种情况并存胎盘植入可能性更大, 子宫收缩差, 导致产中、产后出现难治性出血, 如果处理不当, 不仅增加子宫切除几率, 更危及母婴安全。作者以瘢痕子宫和非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继发妊娠的孕产妇为观察对象, 分析严重并发症发生原因和对妊娠结局、母婴安全的影响。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在2010年4月~2013年7月, 选择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发生2次妊娠的孕产妇38例作为观察组, 年龄28~40岁, 平均年龄(35.3±2.6)岁;孕2~5次, 平均(3.3±0.2)次, 产次1次;上次生产方式为剖宫产, 终止妊娠时孕周28~40周, 平均(36.5±1.3)周;剖宫产原因分别是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前置胎盘、头盆不称、子痫前期、臀位;产中、产后出血量正常, 子宫复旧良好, 无严重妊娠期和产后并发症;本次妊娠与上次生产时间间隔2~6年, 平均(4.5±0.4)年;参与观察时, 此次妊娠时间18~24周, 平均(22.3±1.2)周, 均单胎头位, 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另选择同期前置胎盘非瘢痕子宫2次妊娠的孕产妇53例作为对照组, 年龄26~42岁, 平均年龄(33.4±1.9)岁;孕2~5次, 平均(3.0±0.1)次, 产次1次;上次生产方式为阴道分娩, 终止妊娠时孕周28~41周, 平均(38.2±0.7)周;产中、产后出血量正常, 无严重妊娠期和产后并发症, 子宫复旧良好;本次妊娠与上次生产时间间隔1~10年, 平均(6.3±0.8)年;参与观察时, 此次妊娠时间20~28周, 平均(26.4±0.7)周, 均单胎头位, 未发现严重并发症。两组孕产妇的年龄、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 2方法入选孕产妇自愿参与临床观察, 配合调查随访。在开始观察到产后7 d观察结束。

1. 3诊断依据前置胎盘的诊断依据是腹部超声检查时, 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 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胎盘植入诊断依据是附着部位未发现子宫肌层回声, 胎盘与子宫壁间隙的绒毛消失, 血流信号丰富[2]。

1. 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妊娠终止时间、生产方式、术中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胎盘植入、子宫破裂、子宫切除、产后出血)、围生儿结局。出血量用容积法与称重法相互配合进行估算[3]。围生儿结局包括新生儿窘迫发生率、死亡率, Apgar评分(10分制, 分数高新生儿状态好)。

1. 5统计学方法用SPSS13.0分析结果,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表示, 采用χ2检验, 如果P<0.05, 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生产方式、并发症比较 , 具体见表1。

2. 2妊娠终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具体见表2。

表2两组妊娠终止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比较( x-±s)

组别 例数 妊娠终止时间(周) 术中术后出血量(ml)

观察组 38 32.33±2.14 435.50±15.50

对照组 53 37.83±3.44 235.35±15.50

t 1.051 1.878

P 0.03 0.02

2. 3围生儿结局比较观察组新生儿窘迫3例(7.89%), 死亡1例(2.63%), 对照组新生儿窘迫4例(7.55%), 死亡1例(1.89%), χ2值分别是0.102, 0.143, P=0.06,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Apgar评分(8.84±0.34)分, 对照组Apgar评分(8.64±0.57)分, t=0.018, P=0.06,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从结果看, 观察组剖宫产率高, 妊娠期和产后并发症发生率高, 终止妊娠时间短, 术中、术后出血量大, 与对照组差异明显, 对照组更有优势, 说明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是再次妊娠比较凶险的因素。剖宫产的主要特征是瘢痕子宫, 据有关资料报道, 有剖宫产史者再次妊娠, 前置胎盘发生率增加2~3倍, 胎盘植入率增加1~2倍, 产后出血和子宫切除的几率也增大, 与无瘢痕子宫风险增大20倍[4]。风险增大的原因主要是子宫内膜损伤, 再次受孕时, 因血供不足导致子宫蜕膜发育不良, 而胎盘绒毛为获得足够满足胚胎发育的营养, 向子宫下段延伸, 甚至穿透蜕膜侵入肌层, 形成植入性胎盘。按病理分析, 引起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原因都与蜕膜发育不良有关[5], 两种情况并存, 风险性更大。其危险因素包括先兆流产、产时或产后出血、为保护生命甚至需要切除子宫。但在2.3中看出, 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与未合并瘢痕子宫的产妇, 妊娠结局对围生儿的危害差异不明显, 原因可能是对前者警惕性高, 为尽量降低风险, 发现危险即提早结束妊娠有关, 所以早产率高, 但引起新生儿并发症几率小。

综上所述, 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危险性较大, 孕期和产后并发症高, 为保护产妇和新生儿安全, 应在出现手术指征时提早择期手术。

参考文献

[1] 王艳改.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行剖宫产62例临床分析与治疗进展.中国保健营养, 2013, 7(10):3596-3597.

[2] 吴春茹, 周爱青, 贺全勤.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48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刊, 2013, 40(8):91-93.

[3] 廖丹, 吴祖扬, 廖梅, 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用于防治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剖宫产出血的临床研究.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199(22):3422-3435.

[4] 温健.瘢痕子宫妊娠合并胎盘植入前置胎盘1例分析.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1):122-123.

[5] 丁卫.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剖宫产30例临床分析.安徽医学, 2011, 32(4):486-488.

[收稿日期:2014-03-25]

endprint

【摘要】目的分析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2次妊娠的危险因素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 发生2次妊娠的孕产妇38例作为观察组, 前置胎盘非瘢痕子宫, 2次妊娠的孕产妇53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和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100%, 对照组阴道分娩率33.96%, 剖宫产率66.04%,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有优势。观察组妊娠终止时间(32.33±2.14)周, 术中术后出血量(435.50±15.50)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有优势。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和Apgar评分,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危险性较大, 孕期和产后并发症高, 为降低产后出血和子宫切除率, 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 进行择期手术更适宜。

【关键词】前置胎盘;瘢痕子宫;妊娠结局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中, 允许生二胎指标的相对开放, 再次妊娠例数增多, 许多有剖宫产史的妇女也再次妊娠, 使瘢痕子宫继发妊娠者增多。瘢痕子宫、前置胎盘都是继发妊娠中, 妊娠中晚期出血的主要因素[1]。两种情况并存胎盘植入可能性更大, 子宫收缩差, 导致产中、产后出现难治性出血, 如果处理不当, 不仅增加子宫切除几率, 更危及母婴安全。作者以瘢痕子宫和非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继发妊娠的孕产妇为观察对象, 分析严重并发症发生原因和对妊娠结局、母婴安全的影响。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在2010年4月~2013年7月, 选择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发生2次妊娠的孕产妇38例作为观察组, 年龄28~40岁, 平均年龄(35.3±2.6)岁;孕2~5次, 平均(3.3±0.2)次, 产次1次;上次生产方式为剖宫产, 终止妊娠时孕周28~40周, 平均(36.5±1.3)周;剖宫产原因分别是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前置胎盘、头盆不称、子痫前期、臀位;产中、产后出血量正常, 子宫复旧良好, 无严重妊娠期和产后并发症;本次妊娠与上次生产时间间隔2~6年, 平均(4.5±0.4)年;参与观察时, 此次妊娠时间18~24周, 平均(22.3±1.2)周, 均单胎头位, 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另选择同期前置胎盘非瘢痕子宫2次妊娠的孕产妇53例作为对照组, 年龄26~42岁, 平均年龄(33.4±1.9)岁;孕2~5次, 平均(3.0±0.1)次, 产次1次;上次生产方式为阴道分娩, 终止妊娠时孕周28~41周, 平均(38.2±0.7)周;产中、产后出血量正常, 无严重妊娠期和产后并发症, 子宫复旧良好;本次妊娠与上次生产时间间隔1~10年, 平均(6.3±0.8)年;参与观察时, 此次妊娠时间20~28周, 平均(26.4±0.7)周, 均单胎头位, 未发现严重并发症。两组孕产妇的年龄、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 2方法入选孕产妇自愿参与临床观察, 配合调查随访。在开始观察到产后7 d观察结束。

1. 3诊断依据前置胎盘的诊断依据是腹部超声检查时, 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 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胎盘植入诊断依据是附着部位未发现子宫肌层回声, 胎盘与子宫壁间隙的绒毛消失, 血流信号丰富[2]。

1. 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妊娠终止时间、生产方式、术中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胎盘植入、子宫破裂、子宫切除、产后出血)、围生儿结局。出血量用容积法与称重法相互配合进行估算[3]。围生儿结局包括新生儿窘迫发生率、死亡率, Apgar评分(10分制, 分数高新生儿状态好)。

1. 5统计学方法用SPSS13.0分析结果,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表示, 采用χ2检验, 如果P<0.05, 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生产方式、并发症比较 , 具体见表1。

2. 2妊娠终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具体见表2。

表2两组妊娠终止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比较( x-±s)

组别 例数 妊娠终止时间(周) 术中术后出血量(ml)

观察组 38 32.33±2.14 435.50±15.50

对照组 53 37.83±3.44 235.35±15.50

t 1.051 1.878

P 0.03 0.02

2. 3围生儿结局比较观察组新生儿窘迫3例(7.89%), 死亡1例(2.63%), 对照组新生儿窘迫4例(7.55%), 死亡1例(1.89%), χ2值分别是0.102, 0.143, P=0.06,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Apgar评分(8.84±0.34)分, 对照组Apgar评分(8.64±0.57)分, t=0.018, P=0.06,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从结果看, 观察组剖宫产率高, 妊娠期和产后并发症发生率高, 终止妊娠时间短, 术中、术后出血量大, 与对照组差异明显, 对照组更有优势, 说明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是再次妊娠比较凶险的因素。剖宫产的主要特征是瘢痕子宫, 据有关资料报道, 有剖宫产史者再次妊娠, 前置胎盘发生率增加2~3倍, 胎盘植入率增加1~2倍, 产后出血和子宫切除的几率也增大, 与无瘢痕子宫风险增大20倍[4]。风险增大的原因主要是子宫内膜损伤, 再次受孕时, 因血供不足导致子宫蜕膜发育不良, 而胎盘绒毛为获得足够满足胚胎发育的营养, 向子宫下段延伸, 甚至穿透蜕膜侵入肌层, 形成植入性胎盘。按病理分析, 引起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原因都与蜕膜发育不良有关[5], 两种情况并存, 风险性更大。其危险因素包括先兆流产、产时或产后出血、为保护生命甚至需要切除子宫。但在2.3中看出, 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与未合并瘢痕子宫的产妇, 妊娠结局对围生儿的危害差异不明显, 原因可能是对前者警惕性高, 为尽量降低风险, 发现危险即提早结束妊娠有关, 所以早产率高, 但引起新生儿并发症几率小。

综上所述, 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危险性较大, 孕期和产后并发症高, 为保护产妇和新生儿安全, 应在出现手术指征时提早择期手术。

参考文献

[1] 王艳改.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行剖宫产62例临床分析与治疗进展.中国保健营养, 2013, 7(10):3596-3597.

[2] 吴春茹, 周爱青, 贺全勤.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48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刊, 2013, 40(8):91-93.

[3] 廖丹, 吴祖扬, 廖梅, 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用于防治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剖宫产出血的临床研究.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199(22):3422-3435.

[4] 温健.瘢痕子宫妊娠合并胎盘植入前置胎盘1例分析.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1):122-123.

[5] 丁卫.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剖宫产30例临床分析.安徽医学, 2011, 32(4):486-488.

[收稿日期:2014-03-25]

endprint

猜你喜欢

前置胎盘瘢痕子宫妊娠结局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探讨影响高龄初产高危妊娠与结局的相关因素
研究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的切口位置选择手术观察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头胎剖宫产 再孕当心“前置胎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