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研究
2014-08-27苏文涛任玲
苏文涛+任玲
摘要:商业银行战略的转型是伴随着金融市场条件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公司治理、风险管理、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等的升级以及金融业赖以运行的技术和社会环境的变革而做出的适应性调整。当前,国内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巨大,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进行战略转型,才能面对挑战,抓住机遇,以获得长足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 战略转型 研究
金融创新是现代金融发展的重要特征,新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断被创造出来。其中管理风险在现代金融机构复杂化风险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和发展,使金融风险更加复杂,同时促使金融风险管理技术更好发展。为了生存与发展,商业银行必须调整其经营管理机制及发展战略。
1 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现状
1.1 加快推进“三位一体”战略转型 在我国商业银行战略转型过程中,经营理念转型是先导。在对经营理念进行转型的过程中,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处理速度、质量、效益、结构之间的关系,由传统的“规模冲动”、“速度情结”等逐渐转变为“银行价值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创新“以自我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逐渐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对营销、服务、渠道、管理等等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我国商业银行战略转型过程中,业务结构转型是集中体现。对于业务结构转型,其内容主要包括:首先,对公私业务结构进行调整,一方面稳固、优化对公业务,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其次,加快中间业务发展速度,逐步提高非利息收入,进一步减少资本使用量,提高盈利效率;再次,对于对公业务内部结构要做出调整,为中小企业提高优质的服务;最后,积极拓展综合经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在我国商业银行战略转型过程中,体制机制转型是保障。对于体制机制转型来说,其内容主要包括:首先,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在经营决策的最高层面,有效的反映、执行和监督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价值取向;其次,由传统的“部门银行”逐渐转变为“流程银行”,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强化风险管理,需要改革架构流程;最后,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进行统一。
1.2 提高战略转型的差异化和有效性程度 第一,结合中国国情对战略做出转型。在战略转型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吸收借鉴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同时对我国的文化、经济、金融等环境进行综合考虑。第二,在战略转型过程中,各行之间要充分体现差异化。各家商业银行由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转型的目标、重点和路径等同样存在区别。第三,在转型过程中,一些因素影响和制约着理念、业务和机制的转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彻底摆脱“规模情结”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业务转型受经济结构、信用体系、经营模式等因素的影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2 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策略
2.1 调整业务结构 对资产、负债为主体的业务结构进行调整,使其转向资产、负债、中间业务共同发展的业务结构。在调整过程中,需要遵守风险可控、效益最大的原则。彻底改变信贷资产“一股独大”的局面,通过建立和完善资产结构,形成中间业务,并且与资产、负债共同构成新的业务结构,同时调整中间业务结构。
2.2 调整客户结构 积极发展优质客户,同时打造核心业务,积极调整规模效益的发展模式,积极转变为市场细分、做好目标市场,调整各分行的客户结构,同时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积极开展跨国经营,进入新兴行业,对于回报率高的客户要优先发展。通过开展个性化服务,对高速成长的优质客户进行稳定和扩大,同时对发展前景较好的潜在客户进行深入的挖掘,在全球范围内,集聚一批强势客户,进一步增加优质客户的比重。
2.3 调整盈利结构 对于中间业务要加大发展的力度,扩大非信贷盈利资产的规模,用存贷利差与非利息收入并重的盈利结构取代存贷利差收入为主体的盈利结构。即稳健发展信贷业务,确保信贷利差收入,对中间业务的盈利水平要积极挖掘,不断提升非利差收入的盈利比重,不断开拓和完善非信贷资产投资渠道,实现盈利结构的多元化。
3 商业银行转型发展途径
3.1 树立客户、银行价值最大化理念 在经营过程中,经营理念作为最高准则,集中体现了经营思想。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时间比较短,传统模式禁锢了经营理念。对此,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首先,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服务理念方面,着眼于为客户创造价值,在产品设计、服务流程、组织架构等环节上不断增加客户的利益,积极开展差异化营销和个性化服务,进一步满足客户的需要,尤其满足VIP的多元化增值服务需要,提升客户价值,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其次,树立银行价值最大化理念。追求质量最优、价值回报最高、规模最经济的市场份额,在业务和产品方面,做出特色,培育核心竞争力,提升竞争优势,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
3.2 发展零售业务,拓展中间业务 对于零售业务要加大发展的力度。零售业务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客户分布广泛、风险分散、资本消耗低、效益稳定,能够确保银行利润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便于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在美国逐渐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从业务规模来看,在整个银行业务量中,零售业务份额超过50%。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居民消费观念情感化、个性化、知识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对应的调整业务结构。
努力拓展中间业务。中间业务占用资本少,发展最快。通过对成熟市场的中间业务进行分析,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转让业务、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等资产负债的表外业务;收费型中间业务和资产交易业务;投行和其他非银行业务。相比西方,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空间大。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抓住机遇,转变观念,通常情况下,发展中间业务,需要考虑:一方面通过传统业务带动中间业务,使两类业务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在总收入中,逐步提高中间业务的收入比重。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中间业务产品体系。重点开发信用卡、账户管理、代理业务、委托管理业务、投资业务和国际业务等。
3.3 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我国银行业面对日益开放的世界,最坏的不是网点的多少,规模的大小,而是银行治理机制的科学性、运行的有效性。如果没有良好的治理机制作为保证,商业银行内部制衡无从建立,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外部监管不实,信息披露迟缓,我国商业银行将没有持久竞争力,最终面临破产并购危机。公司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内控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认识激励制度,信息反馈体系等都是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这些体系制度决定着我国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公司治理的完善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
3.4 深化全面风险管理 近年来,银监会出台的一系列风险管理规定,促使我国银行监管方式和内容转变。同时暴露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中的薄弱环节-全面风险管理。首先,在商业银行发展战略中,应该纳入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并将其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风险管理战略进行明晰,建立和完善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完善的风险监督机制。其次,建设数据信息系统、风险预警系统及内部评级系统。系统要全面覆盖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各种经营风险。在确保数据信息充分准确的基础上,全面推行资产风险分类,定期对资产、产品质量、行业进行风险分析,对风险变化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调整措施。切实做好风险缓释和不良资产化解机制,建立健全抵押、保险、担保、信用衍生工具等风险缓释工具,降低资产风险整体水平。最后,推行风险经理制,引进优秀风险管理人才,培养先进风险管理文化和理念,及时跟踪掌握国际先进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结合商业银行实际,合理地评价、管理和控制各种风险。
参考文献:
[1]金岩.差异化竞争是城市商业银行最大的优势所在[J].银行家,2010(10).
[2]崔滢.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3]姜建清.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战略问题的思考[J].中国金融家,2009(4).
[4]吴伟.“十二五”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路径初探[J].金融会计,2012(01).
作者简介:苏文涛,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11级本科学生;任玲,讲师,注册会计师,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会计系教师,多年来一直从事会计专业及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及科研工作,研究方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及社会责任评价。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