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率先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战略考量

2014-08-27查志强

对外经贸实务 2014年7期
关键词:浙江电子商务电商

查志强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具有“全天候、全方位和可追溯”特点,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带动力最强、渗透性最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即便在全球经济疲软的情况下,各国的电子商务仍体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2012年,全球网络零售电子交易额达1.09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1.1%。据美国知名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测算,2010-2015年全球网络零售额将增加5230亿美元。当前,电子商务已广泛渗透到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电子商务已成为企业拓市场、降成本的新渠道,居民便利消费的新选择以及政府拉动内需、促进转型升级的新手段。

浙江是国内电子商务起步最早、发展最快、业态最全的省份,具有发展电子商务的独特优势。2013年,浙江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6万亿元,走在全国前列。当前,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创新引领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顺应国内外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趋势,着力推进电商产业发展、普及电商应用、加强配套支撑及管理服务,形成集电商平台、企业、服务商和产业基地为核心内容的电子商务产业体系,将浙江打造成为“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正逢其时。

一、浙江率先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重要性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商品流通遵循“生产商—总经销—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的链状模式,流程长、物流成本高、效率低。2012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中国GDP的比重为18%,相当于欧美水平的2倍之多。据测算,2012年浙江省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约12%,高于巴西11.5%的水平,仅与印度水平相当。而电子商务将流通模式转变为“生产商—网络零售终端—消费者”,使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大为缩短,实现了个性化消费和柔性化生产的对接,有效地释放了市场消费能力,极大地拓展了商业空间和效率。以2012年数据为例,若浙江省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降低1个百分点,即可减少物流支出约350亿元,相当于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5.5%。与此同时,生产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可通过与消费者的直接互动,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和供求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生产和销售计划,有效降低库存成本。艾瑞公司的相关研究成果显示,与实体店相比,网店的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可分别节省60%和30%,营销成本可降低55%,渠道成本可降低47%。与此同时,电子商务能有效推动制造、流通、通讯、支付等产业发展,并通过提供新服务、新市场和新经济组织方式,推动传统经济转型,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再造市场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浙江作为中国的市场大省,产品以日用消费品为主,市场两头在外,竞争性强,且跨区域、远距离交易较为频繁。顺应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推广应用并形成巨大消费增量的趋势,为加快品牌培育,提升产品附加值,切实提升浙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必须破除传统市场路径依赖,不失时机地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当前,浙江的商品市场格局已发生根本性变化,2013年1-7月,浙江网络零售增量首次超过线下实体零售业销售增加值,已成为商品销售的主要增长点。这一信号释放出强烈的市场指向,即传统市场营销模式正面临着电子商务的激烈竞争,亟待抓住网上网下融合发展的难得机遇,充分发挥市场之长和电商优势,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与实体市场互动发展,再造浙江的市场新优势。以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为例,全市开设淘宝店6万多家,跨境电子商务网店12万多家,非但未对当地实体市场造成冲击,反而引致大量外地网商到义乌入驻,扩大了市场采购规模。

(三)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的内在要求

开放型经济要获得新一轮的发展动力,很大程度上需向“投资贸易便利化”要红利。发展电子商务将给广大中小微企业带来全新的平等参与国际竞争的机遇。电子商务突破了原有“商圈”限制,将产品直接销售给全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从而将原来属于省外(海外)经销商的利润空间留给了生产企业自身,在大幅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地区生产总值。特别是跨境电子商务绕过传统外贸中间商,将国内商品以自身品牌直接面向国外消费者,既可获取原由国外贸易中间商享有的利润,并可培育企业自主品牌。据估算,商品售价较传统外贸渠道售价可提高3-5倍,这对于提升浙江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二、浙江率先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现实基础

2011年,浙江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最早提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并在2013年提出“电商换市”工程,以之作为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之一。当前,浙江已成为全球最发达的电子商务区域之一。全省已建设和发展了一批具有较强活力的电商企业、电商服务企业和电商产业基地,“大电子商务”产业链渐趋成型。

(一)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位居全国前列

目前全省有65%的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成为产品销售的主要增长点。全省企业在淘宝网开设网店120万多家,在天猫商城开店的企业达1.3万家,年网络零售额额超1亿元的企业超过10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居全国前列。2013年,浙江实现网络零售额3821.25亿元,同比增长88.5%;实现网络零售顺差达1559.27亿元;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从2012年的15%提高到24.5%。中国化纤网、中国化工网等一批领军国内电子商务行业信息服务的网站得以涌现,5173、9158等一批“亩产税收”超千万元的电商企业得以培育。通过加大网络市场建设力度,中国小商品城、中国轻纺城、中国五金城等传统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平台的融合程度不断提升。

(二)电子商务服务支撑体系领先全国

以电子商务交易服务为核心,支付安全和信用认证、物流配送、软件开发等领域相配套的电子商务服务业已渐趋规模化发展。阿里巴巴作为全球最大的B2B平台、C2C平台(淘宝网)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已将业务辐射至19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329.1亿元,利润149.6亿元,实现增加值211.5亿元(占全省GDP的0.6%)。全国十佳电子商务服务商中浙江占有7席。全国约有85%的网络零售、70%的跨境电商交易和60%的企业间电商交易依托浙江的电商平台实现。18家浙江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占全国的9.2%。阿里巴巴以5.86亿美元收购新浪微博18%的股权,使得电子商务和社交平台的强强联手得以实现。

(三)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浙江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万企电子商务推进工程”,超过11万家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用了阿里巴巴的“诚信通”业务。截至2013年6月,全省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为1292.23万户,其中4M以上宽带用户接入数达71.1%,城市基本实现了宽带全覆盖,农村宽带普及率达59.18%。无线宽带和公共热点区域局域网应用也逐渐普及。“两化”融合稳步推进,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两化”融合指数达70.73,居全国第一梯队。物流配送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阿里巴巴合作签约,推进了网络零售和快递业的互动发展。杭州、金华先后获批“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和“中国电子商务创业示范城市”,杭州、宁波入选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杭州文三路电子信息街、金华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在国内首批获得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9家浙江企业入选商务部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全省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电商产业园区(楼宇)85个,入驻企业(网商)5800多家,在建园区76个。新闻出版、文化娱乐、旅游服务、医药卫生等领域电子商务发展方兴未艾,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有效推进,全社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不断提升。

当然也毋庸讳言,浙江电子商务的发展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包括:产业水平有待提高,多数B2B交易未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合一,特别是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应用与服务仍处于网上信息发布和沟通、线下交易的层面;支撑体系尚不健全,物流、支付、安全认证等配套支撑跟不上电子商务发展速度,物流配送的服务质量仍需不断提升,大额资金网上支付尚未突破,个人信息保护等网络安全问题仍需加强;电子商务统计体系仍待完善,管理方式较为传统,商业模式创新缺乏有效保障机制;电子商务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仍显不足,与广东、上海、深圳等先进省市存有较大差距;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制环境仍然缺失,网商对自身法律地位和现行税收征管方式担忧较多;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面临诸多瓶颈,亟待率先在省级层面实现突破等等。

三、浙江率先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重点工作

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目标应设定为:浙江电子商务的平台、企业、技术及产业化水平在全国领先;浙江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能力持续增强,配套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主要业绩指标和管理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根据浙江电子商务发展基础和产业发展趋势,应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并举、环境优化与制度创新优先、传统企业改造与新型网络经济发展结合、实体市场与网上市场融合、网络交易与现代物流配套的原则,突出建设全球网货采购中心、全国网商集聚中心和打造跨境电子商务高地的功能定位,从产业水平、普及应用、配套支撑、管理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一)着力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努力形成电子商务产业体系

提升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加强对现有大型电商企业的支持和服务,推动大型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做强做大。进一步增强阿里巴巴、淘宝网等知名电商平台的服务功能,促进其由单纯的商品交易平台向全流程可追溯的交易平台发展。提升发展一批专业性行业信息平台,并促进其向集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于一体的交易平台方向发展。

重点培育电子商务企业。切实发挥浙江产业特色及现有第三方电商平台优势,推动更多的浙江产品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提高浙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和盈利能力。推动有条件的生产企业设立电子商务公司,培育具有品牌化和个性化的网络零售企业。推动电子商务从网络零售向分销批发及生产资料交易领域拓展,并向整个服务领域延伸。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采购、分销、零售和旧产品回收一体化的电商体系,培育供应链电子商务企业。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努力构建网店设计、仓储管理、网络推广、代运营、产品摄影、客服培训等电商配套服务体系。进一步整合电子商务服务资源,引导各地电商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推广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快推进集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融资、上市扶持、融资担保、保险合作等内容的多层次电商金融服务。

有序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和建设一批电子商务产业园、网商园和电子商务楼宇,引进优质电商企业在浙江设立总部,有效集聚仓储配送、人才培训、软件设计等资源。针对电商产业基地的场地规模、服务功能、入驻企业及相关经济指标,建立电商产业基地的评价体系和等级评定标准,并落实相应支持政策。

(二)加快各领域电子商务应用,探索建立全方位的浙货网络销售体系

推进零售业和电子商务互动发展。推动实体店开展网络零售业务,围绕实体商品和服务产品,全面利用电子商务扩大浙产工业品、农产品和旅游资源等其他服务类商品销售。加大力度提升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推进生产资料领域电子商务应用,推动电子商务从日用消费品向全品类的商品延伸:一是结合农产品和地方特色产品特点,逐步建立农特产品网上促销和团购机制;二是结合产业集群和专业批发市场,建立工业品网上批发和分销机制;三是从品牌营销着手,建立品牌商品的网络零售机制。鼓励企业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推动电子商务从单纯的商品交易向交易、数据和金融服务一体化发展。加快发展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商务服务、生活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的电子商务,全面普及各经济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

有序发展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发挥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在商品资源、物流配送等方面的优势,推进市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实现市场现有商品和物流资源与电子商务的有机融合。支持有条件的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和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全面利用电子商务提升发展传统市场。针对生产同类商品中小企业集聚的特点,加快推进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应用,建设面向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推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完善农村配送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网络消费环境,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的网络消费比重。针对农村消费需求、农产品销售与电子商务应用滞后的实际,争取在主要行政村和城郊社区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点和县级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网络代购服务和农产品销售服务。依托电商服务点为农村小店提供电子商务分销业务,解决农村流通环节过多、商品质量无法控制等问题,构建现代农村流通体系。

积极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从经营主体、电商平台、仓储物流、快递配送、售后服务等环节着手,构筑适合中小网商、企业零售和大额贸易等不同经营主体的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体系。结合境外营销网络建设,鼓励浙江有实力的电商平台企业“走出去”,在充分考虑出口国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在海外探索建设集实体展示、销售、配送和服务于一体的地区中心等贸易主体,率先开展电商全球市场布局。创新电子商务模式下的报关、报检、收结汇和退税等机制。鼓励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支付服务。规范发展海外电商代购业务,建立和完善海外商品通过电子商务进入国内市场的报关、报检和纳税工作机制。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电子商务支撑服务水平

推进技术和模式创新。引导电商技术服务企业在电子商务云平台、大数据、移动互联、融合通讯、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电商支撑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商技术行业和国家标准。加快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推动传统PC机交易终端向移动智能终端发展,探索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电商服务方式。进一步挖掘电子商务数据,依托浙江的电子商务平台优势,加强相关数据的利用和分析。发挥网络交易便捷和实体商务体验度较好等多方面优势,鼓励“实体商业上网、电商企业落地”,探索发展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模式,并积极探索易货交易、网络预售等电商新模式。探索建设商品交易追溯体系,在生产环节控制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对进入电商平台交易的商品推广商品编码和企业代码应用,从源头防止问题商品进入市场。推进多元化网络支付渠道建设,加强电子商务领域网络安全管理。

构建高效便捷的物流配送体系。推广物联网等先进物流技术及装备应用,整合现有工业、商业、仓储运输等物流信息资源。培育具有市场美誉度、服务优良、运作高效的重点快递企业,吸引各大民营快递企业在浙江设立区域总部。围绕解决网购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推进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互动发展,鼓励社区、院校、商务楼宇设置智能化投递设施,支持物管部门提供代收业务。

(四)逐步完善行业管理,创新电子商务管理服务机制

探索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服务机制。加快建立全省电子商务综合管理平台,依托平台开展备案登记、行业统计、等级评定、政策宣传和沟通联络等服务。加快建立电子商务统计体系。在国民经济统计中纳入电子商务发展指标,并制定电子商务统计与核算方案,发布行业报告,加强数据分析和利用。

加快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政策体系。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研究和统筹谋划,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科学研判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从财政、税收、融资、用地、市场准入等方面支持电子商务发展。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培训和认证体系,努力培育一批既有理论基础,又懂实际操作的电子商务人才。

加强电子商务立法和市场监管。积极推动地方电子商务立法,争取尽快出台地方性的电子商务促进条例。推进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建立可追溯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机制,推行编码、条形码、二维码等条码的应用,从源头上防止劣质和侵权商品进入电商平台。研究探索药品、烟草、食盐等专卖或特殊商品的网络交易管理机制。规范第三方平台经营秩序,切实保护经营商户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发挥行业组织在行业统计、标准制定、人才培养和行业自律等领域的作用。

猜你喜欢

浙江电子商务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电子商务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