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何以成了“假面人”
2014-08-27莲落尘
莲落尘
家里家外大不同
我在一家事业单位管财务,工作清闲有规律。我的大部分精力都倾注在家庭和孩子身上。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称职的母亲,给予儿子无微不至的照顾,接送他上各种补习班,给他做可口的饭菜。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我心里充满了喜悦。
儿子今年14岁,上初三,爱好广泛,尤其喜欢读诗弄文,不断有文章在市报副刊上发表,学习成绩稳居班级前10名。可以说,儿子是我和老公的骄傲。我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家长,还曾经在家长会上作过典型发言。
儿子在外人眼里是个无可挑剔的好孩子。不仅长相俊朗,成绩优秀,多才多艺,而且非常会关心人。与亲友相聚时,他总是很有礼貌地给别人倒水,并调侃自己是“临时服务生”;如果几家人组团出游,儿子便是“孩子团”的团长,他会把其他孩子照顾好,让大家都玩得很高兴;在学校,儿子幽默风趣,人缘极好,是同学们公认的“暖男”。
但是风光的背后,我和老公有深深的隐忧。儿子回家来总是闷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书,很少主动和家人沟通。我和儿子的关系基本是和谐的,很少产生冲突。当我俩产生分歧时,儿子总是退让,我便再无话可说了。我总是趁吃饭时间与儿子交流,儿子心情不好时就沉默不语,心情好时谈兴甚高,有时会就某个问题讨论得非常激烈,儿子的创新思维总是让我感到惊喜。但是我与儿子的交流都是就事论事,理性多而感情少。我总感觉儿子对我不像别的孩子对母亲那样依赖和亲近,很少有情感的表达,甚至可以说是情感漠然。比如,我出差十多天,儿子从来不打电话,回家给他带礼物,他也感觉淡然;在所有节日里,儿子从来都没有任何表示。他对父亲更是敬而远之,如果不是老公酒后话多,父子俩几乎没有语言交流。老公总是以教训人的口气对儿子说话,儿子从来都是默然以对,常常弄得老公很尴尬。
我几次对老公说:“儿子的性格好像很分裂,在家里和在外面判若两人,像个‘假面人。”老公建议去做心理咨询,我们因此慕名找到了张老师。
童年创伤是祸根
周六下午,我和老公如约来到张老师的心理咨询室。我们在叙述儿子家里家外反差很大的行为表现时,表现出强烈的焦虑情绪。张老师始终保持耐心的倾听和很好的共情,这让我和老公悬着的心渐渐放下,毫无保留地把“家丑”说了出来。
张老师让我和老公回忆对儿子的教育过程,并把着眼点放在儿子的童年。
我和老公结婚时才22岁,当时老公在部队还没转业,原本不想那么早要孩子,可是婚假休完,老公回部队不久,我发现自己怀孕了。我给老公打电话说要去堕胎时,老公有点犹豫,说要慎重考虑。当晚,老公的姐姐来到我家劝我,说她结婚多年未孕,能怀上孩子是值得庆幸的事,千万不能打胎,还是趁年轻早要孩子。最后,她乞求我说:“这个孩子生下来,我替你养着。你找理由请个长假,别让单位知道你生孩子,这样你还可以生第二胎,我们两家人都皆大欢喜。”我经不住老公和他家人的一再劝说,同意把孩子生下来。因此,次年4月,我生下了儿子琦琦。
姐姐对我和琦琦照顾得无微不至,月子里每天煲各种汤给我喝。我奶水充足,脸色红润,朋友们都说我比没结婚时还好看,我因此对姐姐充满感激。
姐姐住在郊区,家境殷实,琦琦在物质方面很满足。我每到周末都要去看琦琦,看着他一天天长大,心里五味杂陈。特别是琦琦学会说话之后,每当看到他抱着姐姐的腿叫妈妈,每次听到姐姐说“琦琦,舅妈来看你了,快叫舅妈好”,我的心里都非常纠结。
婚后第四年,老公转业到地方工作,生孩子成了我们的头等大事,但我却迟迟不能怀孕。去医院检查,发现我得了子宫肌瘤,而且比较大,医生建议马上手术。幸亏是良性,手术做得很成功。医生叮嘱我说,子宫肌瘤的不孕率约为30%~40%,让我术后注意保养。
虽然老公对我精心照料,我也时刻注意保养身体,做梦都想再生个小宝宝,但是一年多过去了,我的肚子依然平平如故。这时,我天天做梦想琦琦,每次去姐姐家看他,回来都泪流满面。琦琦4岁半了,乖巧可爱。我想要回自己的儿子,姐姐不同意,老公也左右为难。我铁下心要儿子,打算走法律途径讨回自己的抚养权。老公无奈,动员所有家人做姐姐的工作,最后终于把琦琦抱回了家。
常言道:“生母没有养母亲。”琦琦回到我家,感到很陌生,看我和老公的目光总是怯怯的。我让她改口叫爸爸、妈妈,可是他执意叫舅舅、舅妈,后来干脆啥也不叫,直到上幼儿园大班的一次亲子活动中,他才开始叫我妈妈。
老公纪律性强、性格暴躁。从琦琦上小学一年级起,他就给儿子定了许多规矩,稍有违犯就给予惩罚。儿子从6岁开始学跆拳道,练功稍有懈怠,就被爸爸训斥,稍有不服就被爸爸武力制服。儿子从小动不动就被打得哭着找我求保护,可惜那时,我被老公洗脑了。老公的教育理念是,男孩不打不成器,从小就得受磨炼,这样才能有责任感、敢担当。我当时也认同老公的观点,因为老公就是被父亲“棍棒教育”成功的典型。他现在除了脾气有点坏之外,其他方面都很好,是个厚道、仗义、有责任心、有魄力的男子汉。我希望儿子也能像老公一样优秀。因此,当儿子挨打时,我虽然心疼,却站在老公一边给儿子讲道理。儿子渐渐地不找我诉苦了,而是学会了察言观色,尽量和我们减少冲突。
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时,和同学因为打扫卫生发生冲突,两个孩子打架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让请家长,儿子不敢说,在校外转到天黑才回家,第二天,又不敢进教室。老师打电话说琦琦没有上学,我急忙打电话让老公回来一起找儿子。找到10点多也没找到,我快急哭了。最后还是老公想起给姐姐打个电话,琦琦果然在姑姑家。老公把琦琦接回来之后,二话不说,拿起皮带就打。琦琦痛得满地打滚,却一直不哭。我看得心疼,上去夺过皮带。老公气得浑身发抖,我哭着劝琦琦给爸爸认个错,但琦琦始终一言不发。虽然过后我做了很多安抚工作,可是琦琦从此越来越沉默了。
儿子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屋里一坐就是半天。上初中之后,儿子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叛逆,而是越来越顺从了,很少与父母顶嘴,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老公还自鸣得意地认为这是“棍棒教育”的效果,直到发现儿子与他越来越隔膜,才感觉有点不对。
去年的母亲节,我对儿子说非常希望得到他的祝福,儿子说:“我对您和爸爸只有尊重和感激,但是这份感激我表达不出来,不是我不想表达,是我无法表达,话到嘴边就是说不出来。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儿子的疑问也是我一直想解开的心结,也是我请张老师帮忙解决的关键问题。
张老师说,儿子的童年创伤是造成他现在行为分裂的症结所在。接下来,她向我讲明了缘由,并提出了矫正方案。
真爱灵药能疗伤
张老师说,心理学上有最基本的道理是,一个人的人格基础是在6岁前通过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形成的。
首先,琦琦在4岁半之前是在姑姑家度过的。父母没有在婴幼儿时期与之形成亲密的依恋关系,更缺乏身体上的亲密接触,这是琦琦对父母产生陌生感、距离感的最根本原因。琦琦长大之后,他理智上知道父母是爱他的,当他想向父母表达爱与感激的时候,这种陌生感和距离感仍然是他无法突破的障碍。
其次,父亲过分强硬的教育方式,是造成儿子“假面人”现象的推手。如果在亲子关系非常好、孩子的安全感非常强的情况下,父亲采取这种教育方式,或许不会造成这样的后果。但是,琦琦从小没和父母一起生活,安全感差,与父母的情感链接不紧密。而且小小年纪就经历了离开生母和离开养母两次痛苦的分离,还没有度过心理适应期,父亲就迫不及待地给儿子定规矩,严格管理儿子,这使儿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更大的创伤。然而,孩子在小的时候,无力反抗父亲的权威,他只有屈从。这就埋下了成为“假面人”的祸根。因为儿子只能把自己伪装起来,才能不挨打,从而减少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同时,母亲没有真正倾听儿子的痛苦,没有接纳、认同和理解儿子,而是站在丈夫的立场上给儿子讲道理。琦琦就想:“反正给你们说也没用,不如沉默!”于是“沉默是金”成为琦琦在家里自保的法宝。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发展出一整套保护自己的措施,琦琦的沉默正是这种心理机能的呈现。
再次,每人都是贪恋温暖的。琦琦如果在家里沉默,在外面也沉默,那么他将会郁闷至死。出于自我保护,他会把自身能量投向外面。其实,琦琦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加上他读了许多书,他便非常自然地把所学知识用于经营外部的人际关系。而他也从外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得到了温暖的情感依恋、自信心的提升和心理的平衡。尤其是当他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时,他这种行为就会得到强化。因此,看起来琦琦家里家外判若两人是非常矛盾的,其实是正常的心理表现,说明琦琦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倾向和心灵平衡能力。不然的话,后果会更加严重。
听完张老师的分析,我和老公茅塞顿开,急于求教弥补措施。张老师说,爱是根治心病的良药。你们要无条件地接纳他,多找机会与他交流,多带他参加一些增进亲子关系的活动,要让他感受到他在父母心里是受重视、受尊重的。也可以让琦琦来做一次意向对话,让他心里那个认为不被爱、不被重视、不被尊重、受委屈的“内在小孩”真正原谅、接纳和亲近自己的父母,从而克服自己向父母表达真实情感的障碍。张老师强调说,只有琦琦内心的自我关系和谐了,才能以真实的自我与父母相处,才能有自然和谐的亲子关系。
在张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两个多月的心理矫正和参加三次亲子关系工作坊活动,琦琦终于突破了情感表达的障碍。在一次模拟出生场景的体验中,琦琦抱着我哭得泣不成声,终于说出了:“妈妈,我爱你!”今年的母亲节,琦琦给我买了一束康乃馨,并附上一首深情的小诗,把对我的爱和感激表达得委婉深沉。
爱就像一股清澈的河流,即便是血脉相通的亲子之爱,也有被泥沙堵塞的时候,及时疏通河道,河流依然清澈。
【编辑: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