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原则的中俄文化透视
2014-08-26李佳
李佳
摘要:礼貌是一种语用现象,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要尽力遵守和维持的策略,是人们必须遵守的准则。但是由于文化不同与差异,我们在遵守礼貌这一原则时就会有差异。本文以利奇(Leech)的礼貌原则
为基础,在中俄文化差异背景下对比两国礼貌原则的异同,目的是从文化的视角出发,正确运用礼貌原则,得体、礼貌的与他文化的人进行交际。
关键词:礼貌原则;中国文化;俄罗斯文化
中图分类号:H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2
刘国辉说:“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①礼貌是一种语用现象,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尽力遵守和维持的策略,是人们必须遵守的准则。但是由于文化不同与差异,我们在
遵守礼貌这一原则时就会有差异。本文以利奇(Leech)的礼貌原则为基础,在中俄文化差异背景下对比两国礼貌原则的异同,目的是从文化的视角出发,正确运用礼貌原则,得体、礼貌的与他文化的人进
行交际。
1.礼貌原则的提出及其内容
1.1礼貌原则的提出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Grice)最早对人际交往关系中的礼貌原则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他认为人们在语言交际中是相互合作的。1967年他在哈佛大学做演讲《逻辑与会话》时提出了“合作原则”,以
解释言语交际中人们是如何互相合作,即遵守质、量、关联和方式四准则,以便于交际的顺利进行。②但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在很多情况下并不遵守合作原则,甚至故意违反合作原则来含蓄表达自己的
真实意图。布朗(Brown)和列文森(Levinson)(1987)认为交际者出于对礼貌的考虑,才偏离合作原则。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利奇(Leech)在格莱斯“合作原则”的基础上,从修辞学、语体学的
角度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礼貌原则”。③高航认为:“利奇提出礼貌原则的原因是合作原则不足以解释言内之意和言外之意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合作原则有助于解释二者之间的关系,但无法解释人
们表达自己意图时的间接性。礼貌原则能成功地解释人们说话时的间接性,因此,礼貌原则补救了合作原则。”④
1.2礼貌原则的内容
利奇礼貌原则的核心内容是:尽量使自己吃亏,而使别人获利,以取得对方的好感,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并使自己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礼貌原则的六条准则的具体内容分别是:1)得体准则:减少表
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2)慷慨准则:减少表达有利于自己的观点。3)赞誉准则:减少对他人的贬损。4)谦逊准则:减少对自己的表扬。5)一致准则: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6)同情准则
:减少自己和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⑤
2.礼貌原则的文化差异
布朗(Brown)认为:“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的差异体现在语言上。”⑥熊学亮认为:“语言使用时,说话人对礼貌准则的选择有其民族的内涵,即因文化而异。” ⑦因此,礼貌原则具有明显
的文化差异。礼貌是一条普遍原则,它蕴含文化因素,所以在不同的文化中,就会产生相应的亚准则或准则变体。贾玉新指出:“利奇所提出的这一套各社会、各群体共享的普遍性的礼貌原则及其相关
的一系列准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因为世界上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原则和准则,各有各的讲究。文化不同,讲究的礼貌或遵循的礼貌原则可能大相径庭。”⑧利奇是根据英国文化的特点提出的
礼貌原则,因此在推广到其他国家时,因各国文化的差异礼貌原则会有所变化。例如:俄罗斯使用“谢谢”、“对不起”、“请”、“спасибо”、“извините”、“пожалуйс
та”等词的频率要比中国高很多,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化缺乏礼貌,俄罗斯文化更注重礼貌,而是由自己的文化决定的。在俄罗斯,子女对父母可以直呼其名,但这在等级分明的中国文化中则被视为
没有教养。因此,以本民族文化的准则和社会规范来理解和评价他人行为,会造成交际双方的不解或误解,导致交际失败。
3.中俄文化的礼貌原则对比
文化的差异导致礼貌原则的差异。下面从中俄文化的礼貌原则着手,从谦虚表达、称呼语等方面分析出中俄礼貌原则的异同。
3.1中国文化的礼貌原则
贾玉新分析说:“中国文化中的礼貌原则与传统的‘礼制有着密切关系,实际上,中国社会中的礼貌原则是‘礼制约下的行为,包括言语行为方面的具体表现。”⑨中国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
礼”是由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孔子提出来的。“礼”贯穿整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成为全民族的潜意识和潜规则。我国学者顾曰国根据利奇的礼貌原则理论和汉民族文化源流,把中国文化的
礼貌原则归结为五点:a.“自尊而尊人”与贬己尊人准则;b.“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与称呼原则;c.“彬彬有礼”与文雅原则;d.“脸”“面子”与求同原则;e.“有德者必有言”与德、
言、形准则。”⑩以上顾曰国先生所总结的中国礼貌原则,简洁而全面的概括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可谓生动形象。在中国文化的框架下,对比利奇的礼貌原则,中国人遵守谦逊准则和中国特有的贬
己尊人准则。
3.2俄罗斯文化的礼貌原则
俄罗斯作为一个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大国,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给俄罗斯文化带来了深刻影响。俄罗斯著名思想家别尔嘉耶夫认为:“东方和西方两股世界之流在俄罗斯发生碰撞,俄罗斯处于二者的相互作
用之中,俄罗斯民族不是纯粹的欧洲民族,也不是纯粹的亚洲民族,俄罗斯是世界的一个完整部分,是一个巨大的东西方,它将两个世界结合在一起,在俄罗斯精神中东方与西方两种因素永远在相互角
力。俄罗斯人身上可以发现矛盾的特征:专制主义、国家至上和无政府主义、自由放纵;残忍、倾向暴力和善良、人道、柔顺;信守宗教仪式和追求真理;个人主义、强烈的个人意识和无个性的集体主
义;民族主义、自吹自擂和普济主义。因此,俄罗斯人一般遵循个人主义文化,持有独立的自我观,倡导和奉行“个人主义”,在交际中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隐私权,讲究个体主义立场。在俄罗斯文化
的框架下,对比利奇的礼貌原则,俄罗斯人遵守得体准则、赞誉准则、一致准则。
3.3中俄文化的礼貌原则对比
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礼貌原则存在差异,有其各自的特点。下面主要以具体例子从谦虚表达、称呼语等几方面来说明中俄文化的礼貌原则异同。
1) 谦虚表达差异
中国人受汉文化儒家思想的影响,提倡谦虚精神。因此,中国文化重视谦逊准则,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俄罗斯文化认为欣然接受并感谢别人的恭维是一种美德,因此突出赞誉准则和一致
准则,认为接受对方的赞扬可以避免损害对方的面子,采用一种迎合而非否定的方式,以免显露出与恭维者不一致,令人难堪。
例如:①俄罗斯游客:你俄语说的真好。
中国导游:哪里啊,还差的远呢。
②中国人:Сегоднявыоченькрасива.
俄罗斯人:Спасибо!
在这个例子中,充分体现了中国礼貌原则的“自贬以自谦”。中国导游的回答符合中国文化,是自谦的表现,体现谦逊准则。但在俄罗斯文化中,受到赞誉时要感谢一番,以示对发话者观点的赞同,体
现一致准则、赞誉准则。
2)得体准则的差异
中国的等级制度在两千多年前用于调节社会生活,成功地扮演了自己的历史角色。中国文化中一个人说什么样的话必须符合社会所赋予的社会地位。上级对下级,父母对子女,教师对学生,常常使用直
接祈使句。比如:上级对下级说:“今天下班前这份报告一定要交给我。”这在中国完全可以接受。但根据利奇的礼貌原则,却违背了其中的“得体准则”。而在俄罗斯,无论身份高低,都要尊重别人
,同时也不许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所以无论是上级对下级,父母对子女,老师对学生,在实施指令性言语时,必须遵守“得体准则”,尽量采用委婉的语言,减少语言的强迫性,以降低对别人面子的
威胁。
3)称呼语的差异
“中国传统上是以差序格局为主要取向的社会结构并以群体和他人为主要取向。”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来看,称呼行为具有极其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他可能是社会中权势性和平等性的象征。具体称
呼的方式取决于文化、教育、信仰、年龄和性别等。其中,称呼语就记录了这种相对固定的差序格局。中国社会的称呼系统远比俄罗斯复杂。例如,在中国,最能体现礼貌的行为是对人的称呼或称谓方
面。其中,“在中国的称谓中,晚辈对长辈,当面绝对不能直呼大名,否则会被看作是不孝不悌、大逆不道的行为。而“直呼大名”在俄罗斯晚辈对长辈的称呼中却司空见惯。例如,在В.Лидин的
《Радуга》中儿媳妇 Клавдия当面叫婆婆的名和父称Дарья Кондратьевна,这是因为在俄罗斯人看来,儿媳(女婿)不称公公、婆婆(或岳父、岳母)为“爸爸”、“
妈妈”,而称名和父称,是一种尊重的表示。”
4)中俄在亲疏程度方面相似
交际双方的亲疏程度决定着双方遵循礼貌原则的程度。一般情况下,交际双方关系越亲密,礼貌的级别就越低。这一点,中俄有相似之处。例如:妈妈会对女儿说:“把水递给我”。但是,如果对象是
同事的话,可能会说:“你能把水递给我吗?”或者“请把水递给我,好吗?”等。可见,说什么样的话语决定了交际双方的亲疏程度,而交际双方的亲疏程度在礼貌原则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俄罗斯,
“夫妻间、父母子女间以ты互称,表示亲人间的亲近。ты 和вы的互相转化可以表露出他们之间亲疏关系变化。例如:①Всё чаще он ссорился с матерью,серди
то говорил ей “вы” – это выканьеотчаянно возмущало меня.(М.Горикий)(他愈來愈常和母亲吵架,生气地称呼她“您”—这个“您”字
把我激怒得发狂。)
②Она сказала ему “ты”,и он с благодарностью взглянул нанеё...( Л.Толстой)(“你记得孩子们”......她对他称“你”,他感激地
看了她一眼。)”
4.结语
礼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观念,会随着某一群体,某一年龄组人的观念的变化而变化,它是动态的。每一种礼貌原则都反映了它所代表的文化,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征,包含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本文根据中俄文化差异进行了礼貌原则的对比,我们发现,中俄虽然在礼貌原则上各有不同,但都重视和强调礼貌在社会和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作为俄语学习者和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我们要继承和发扬
自己的文化,还要认同他人的文化。我们要提高中俄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正确使用礼貌原则,得体、礼貌的与他文化的人进行交际。
注解:
①刘国辉.中国人的礼貌管[A].当代语言理论与实践探索[C].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189.
②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67-68.
③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1-104.
④严辰松,高航.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384-385.
⑤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1-104.
⑥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4th.ed.New york:logman,2000.
⑦熊学亮.语言学新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49-150.
⑧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287.
⑨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289-291.
⑩顾曰国.礼貌、语用于文化.见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10-17.
[俄]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M].北京:三联书店,1995,25-26.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289.
吴国华.俄语与俄罗斯文化[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8,215.
吴国华.俄语与俄罗斯文化[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8,206.
参考文献:
[1]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4th.ed.New york:logman,2000.
[2]Leech,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New York: Longman,1983.
[3]Levinson,S. C. Pragmatic. Cambridge: Cambrige UP,1983.
[4][俄]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M].北京:三联书店,1995,25-26.
[5]薄艳华,俄罗斯跨文化交际研究述略[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五版.
[6]高航.礼貌现象研究与评价[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2):66-69.
[7]顾曰国.礼貌、语用和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4):10-17.
[8]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9]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10]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289-293.
[11]玲霖.礼貌原则的文化透视与对比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05,(3):50-52.
[12]刘国辉.中国人的礼貌观[A].当代语言理论与实践探索[C].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189.
[13]吴国华.俄语与俄罗斯文化[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8.
[14]熊学亮.语言学新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49-150.
[15]严辰松,高航.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384-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