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的认知研究
2014-08-26吴远航
吴远航
【摘 要】口语流利性是二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实现二语口语流利性的理论基础入手,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口语流利性的定义内涵和表现方式并尝试性地提出较为有效的促进口语流利性的方式。
【关键词】第二语言 口语流利性 语言输出
语言学界对于流利性的理论研究多年来一直是十分有限的,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对流利性的意义及其所涵盖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者实在太少,也谈不上深度。虽然“流利”一词在语言学方面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但大多数人对它的理解仅限于狭义的方面,即只把它与说话时的语速相联系。但在外语教学界,我们所目睹的英语教育近年来的一些新发展,如新的教学大纲的编制与实施,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口语考试以及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口语考试启动实施,这些新发展反过来将口语流利性及其发展提上研究日程。
一﹑二语口语流利性的定义
张文忠教授将二语口语流利性定义为“使用一种可被接受的第二语言变体,流畅、连贯地表达思想的能力,其流畅性、连贯性和语言可接受性应为言语听辨者所感受到”。这样界定流利性既考虑了说话人的语言产出又兼顾了听话人的言语听辨。并且采用这一操作定义,使用时间性指标来考察学习者二语产出的速度,同时使用表达性指标来考察学习者在处理第二语言时的负荷。具体说来,就是全部五项时间性指标,即语速、平均停顿长、发声时间比、平均语流长和发音速度。
二﹑实现二语口语流利性的理论基础
语言输入理论是克拉申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语言监控理论的一部分,将“习得”与“学习”进行区分。外语能力的形成依靠两条途径,一是语言习得,这是一种下意识地掌握语言的过程。另一条途径则是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规则,这被称为“语言学习”。 输入假设是在区分习得和学习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回答了语言教学领域中最重要的问题,即我们怎样习得一种语言,尤其是外语。学生要先“获得意义”,再从中习得语言结构。其次,输入假设要求输入必须含有“1+1”才有利于语言获得。也就是说,如果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大量接触“1+1”的语言材料,学习者便会在理解信息的同时,自然而然、小知小觉地习得新的语言知识。
斯温的输出假说对克拉申的语言输入理论或者加以批评修正,或者加以补充,而这些都促进了语言输入理论向语言输入输出发展模式的进展。她在承认可理解性输入重要性的同时,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出假说,指出仅仅依靠可理解输入还不能使二语学习者准确而又流利地使用语言,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又需要产出可理解输出。斯温指出,语言输出能够提高语言使用的流利性,即学习者在通过输出练习不断提高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在有意义的情境之中学会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另外,语言输出还具有注意触发、假设检验和元语言反思的功能,从而提高第二语言的准确性。而准确性也是流利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斯温所提倡的语言输出是一种“强制性”输出,即语言输出并不仅仅是提供说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而是在表达过程中必须要对输出做出修正,寻求更准确、连贯、恰当的方式表达思想。
由此看来,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对他的语言流利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语言输出的心理过程来看,学习者首先通过学习获得了一定的目的语语音、词汇、句法知识和规则。在有了交际需要的时候,学习者先要在贮存于大脑的语言词汇库中选取合适的词语,并按一定的语义和语法规则把它们有机地编排起来,组织好的语言码再由大脑协调发音器官转化为声音发出。这一编码的过程实际上是说话人用内部言语进行言语计划的过程。显然,要说得快而且流畅、连贯,说话人头脑中要存储有相当的语言知识,包括语言材料和规则。总而言之,语言知识的内化程度是最根本的因素,是实现流利口语的一个前提。
三﹑促进口语流利性的有效方式
(一)句子构造框架练习。句子构造框架指那些包含一个或多个开放性插口(slot)的字符串,这些插口允许填充大量短语(名词短语或动词短语)或分句成分。类似的例子有:I'm glad/happy to;Would you mind my;I love to,和I hate to等。程序性知识的提取速度极快,被认为是流利的语言表达的基础。An-person的认知技能发展模式,详细地讨论了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及其发展机制。该模式认为程序性知识是在对陈述性知识的大量运用即练习的基础上,经过“知识编译”和“调协”两类过程,并经由“认知”“联想”“自主”三个发展阶段逐渐转化而来的。口语流利性的最新研究表明口语流利性产生的关键在于程式化语言的自动产出。它们可作为整体语言单位从长时记忆中提取。这就简化了话语生成中词语选择、提取和按照语法组合成句的复杂的心理构建过程,大大减轻了说话人的编码负担,提高口语产出的流利性。
(二)重复训练。口语流利性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于语言知识的提取要自动化或语言知识的程序化。学生最初输入的语言知识只是陈述性的,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学生才会将陈述性知识逐渐程序化。重复练习能强化已学的模式并使它们成为习惯或技能。一旦这些模式建立起来,它们就能抵制可能出现于心理中的任何矛盾的模式的干扰,学习第二语言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重复能帮助学生强化所掌握的语言模式并使其转换成为技能。一旦这些模式建立起来,就能抵制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心中出现的矛盾模式的干扰。重复练习能够帮助陈述型知识转化为程序型知识,对口语流利性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Mackey将重复划分为机械型、扩展型、变化型、运用型四类。学生所熟悉的通过套语背诵来达到在口语交际中熟练使用,从而提高流利性,就是基本的重复典型——机械型重复。口语流利性的获得并非单纯地机械性重复就可获得,它更需要各种重复类型的综合运用,反复操练。
(三)减轻学生的焦虑感。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感与其口语流利性呈显著负相关,即焦虑感越强的学生,其口语流利性往往越差,这一点和国外的有关发现一致。Bandera还强调英语学习焦虑感的动机作用,他指出:学生的学习焦虑感决定了其动机水平,表现在个体付出努力的多少和面对困难坚持时间的久远上。教师应熟知不同学生的焦虑水平,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征,帮助学生制定出适合自身水平的学习目标,找到与个体的学习方式、需要相一致的学习方法,鼓励其大胆地说,养成多说的习惯。其次,给学生布置结构化的明确任务,创设轻松的情景,鼓励课堂上努力尝试,尽可能组织小群体的合作谈话活动等,以减轻学生的焦虑。最后,创立多样化结构的班级,教师给予适合每个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个别化指导,实施分别与之相应的奖励、评价标准等,使学生更多使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进步速度,产生更多的能力知觉,尤其是对于怕说错的学生,教师必须及时给予肯定、赞许,利用积极的情感反馈,消除其焦虑情绪。
在提高口语流利性的教学训练中,培养学习者的语块意识,重视套语学习、重复训练,控制学习任务的难度,提高语言知识的检索、提取自动化或程序化的能力,提高英语口语的流利性。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通过模仿操练常用的句型句式,帮助学生内化语言规则,从言语交际中吸收并熟记大量的常用习语与句型,形成熟巧,加速输出自动化的过程,达到可以脱口而出的程度。
【参考文献】
[1]李 玲. 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分析[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3(12 ).
[2]缪海燕. 句子构造框架的使用与二语口语流利性发展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9).
[3]张文忠. 口语流利性发展的定性研究[J]. 现代外语, 2001(3 ).
[4]翟 艳. 口语流利性主观标准的客观化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