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左派”思潮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2014-08-26屠丹丹

教育界·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当代中国思潮影响

屠丹丹

【摘 要】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应对全球化与市场化的浪潮中所出现的“新左派”,它一登场两种便引起了社会的两大反思,一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反思,二是对8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界形成的亲资本主义的西化语态的反思。他们对中国国情、文化大革命、社会公正等问题打破常规思路提出了新的看法,强力地冲击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对现实问题有了重新思考和反思。虽然他们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与方向大多是不切实际的,它们也许要在十年到二十年后才能摆脱生长期难以避免的幼稚与不成熟,但是从某些方面来看,这一思潮也存在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新左派”思潮 当代中国 影响

90年代后半期开始, “新左派”打破了文革以来人们对“左”这一字眼的恐惧心理,它一登场便引发了两大反思,一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反思,二是矛盾直指8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界形成的亲资本主义的西化语态,反思、批判所谓“现代化”“现代性”问题。它直接针对是80年代后的自由主义思潮所主张的现代性和现代化模式。这两大反思反映了“新左派”作为当时世界主流思潮的一种批评性话语的特质,同时也反映出“新左派”的两个基本的思考维度:反思传统社会主义,意味着“新”;批评资本主义与西化潮流,体现了“左”。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代中国的“新左派”,从其学术内涵与外延来说,一般指的是1990年代后期在应对全球化与市场化的浪潮中所出现的一股引人注目的学术力量。一种新思潮的出现,往往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而社会思潮的理论导向作用,又会影响那一时代的普遍观念。“左派”这一字眼,经过一次“文化大革命”成了一个国人的禁忌语,人们视“左”为患,避之不及。很长一段时间,“左派”或“左”倾、“左翼”似乎已成为一个不合时宜的名词,其含义大多是负面的,在“文化大革命”结束近20年后,“新左派”再度回到中国的公共话语领域,这本身就是意味深长的。

“新左派”的发展势头很快,曾经有一位从美国留学返国在北京工作的经济学博士,他十分鲜明地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改革就是受资本家剥削,开放就是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这一观点虽简单且有些极端,但却相当鲜明地表达了“新左派”的价值趋向。“新左派”以“文革”理论或西方左翼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为基础,它的理论陈述,不是一个具有理论一致性的、自觉结社的理论阐释行动。它是一个以某些理论的相对接近而形成的松散的、无明确理论纲领的姿态与主张的代称。从90年代中期起,除了“极左”和某些特权的压制外,又出现了另一种恶,另一种压迫形式,另一种社会不公正的原因,这就是金钱、资本的力量。 对许多人来说,对旧有体制的压迫形式所造成的现实,已经熟视无睹、见惯不惊。而金钱造成的不平等对人们心理上形成的冲击要大得多,你的同学、同事、朋友、亲戚如若有人购房购车、出国旅游、升官发财,都会刺激你的神经,使你在心理上不平衡,人们在讨论中国问题时就会在“新左派”的思潮指引中呈现出另外一种不满现状的思想状态。

二、“新左派”的基本思想主张

当代中国“新左派”思潮在曲折发展中留下了大量的言论和反思,其实最主要的几个观点如下 :

(一)对中国基本国情的判断。

“新左派”认为中国已经卷入全球化,资本主义在中国 “泛滥成灾”,近代西方左派批判理论中对资本主义的丑恶描绘已经成为中国的现实。中国现在实际上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官僚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公,其根源在于“国际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扩张”。有人想要证明中国社会现在是资本主义或市场社会,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一部分,汪晖所能说的是:“在中国经济改革已经导致市场社会的基本形成和三资企业占据国民生产总值一半以上的时候,我们也已经不能简单地将中国社会的问题说成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另一种观点认为,这种思考的出发点不是现实,而是理论,“为了把西方左派关于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知识和概念运用到中国,他们对中国的国情进行变形和套裁,使之适合于当代西方新左和新马的分析框架”。虽然中国的市场因素在增长,大城市中社会心理、消费习惯的资本主义倾向在发展,但从经济成分、投资比重、就业结构以及私有制在宪法和法律中的地位等各方面看,从总体上说中国还不是市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二)对社会公正的重新认识

“新左派”强调公平分配,主张用平均主义方式来解决“社会公正”问题,实行平均社会主义的公平分配,让下层民众在公有制前提下参与民主管理。转轨期腐败和社会不公问题是触目惊心的,引起广大群众和知识分子的关注、议论。“新左派”主张:“第一,要搞真市场、真正的自由竞争,要使规则公正,人人遵守,要把权力逐出市场;第二,要依靠法治,完善法制,例如通过立法缩小贫富差距,依靠法律惩处腐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新左派” 从其强调的“平等至上”的精神出发,主张中国实行直接选举制度,扩大民众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自主权,在民主制度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大跃进”、人民公社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合理政治资源。

(三)重新看待文化大革命

“新左派”认为“重新发现”了毛泽东晚年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意义与价值。他们认为,毛泽东当年进行文化大革命,就是要从根本上通过自下而上的大民主、大批判、通过“无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来批判资产阶级,来解决防止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的问题。他们认为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失败,不等于“左派”的路线与思想理论的失败。

三、对“新左派”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

人类生活中有矛盾困境,或疑难问题,这个时代的人们就会调动心智与理性能力,提出并运用一些观念、理论或主义,来判断反思这些矛盾,找出解决之法。这些观念或理论可能有对有错,但都是人类面对困境所作出的文化反应,是主体针对困境想出来的“大办法”。对于“新左派”的一些反思,我们也可以从这一角度来加以理解。

1. “新左派”思潮对基本国情的判断方式——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新左派所采取的方式是引用某些西方的理论或观点(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然后针对中国的现实,提出自己的主张或对策,即理论资源取自西方的成品,讨论的问题却是中国的现实。所以,“新左派”把中国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当作是后资本主义时代出现的问题,而加以完全否定,这当然是错误的。

2. “新左派”思潮对社会平等的价值追求——犯了完美主义的唯心主义的错误。这里指的完美主义者指的是那种除了至善至美以外,什么东西都不能使之感到满意的人们。不完美是客观世界普遍常态,也是一切现实事物的本质属性。而“新左派”心目中的完美事物,其实并不是来自客观世界,而是源于他们的头脑中的道德理想。

3. “新左派”思潮对“文革”的肯定——混淆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的区别。浪漫主义就是主体把审美的愿望投射到一个他并不真正理解的外部对象上去,通过对该对象诗化的理解来宣泄对现实的不满,同时满足内心未遂的愿望。“新左派”对现实中存在的贫富差距加大、腐败等社会不公平现象深恶痛绝。因此,文化大革命、人民公社制度、群众大批判与群众专制等等,都成为“新左派”的精神寄托。

“新左派”最大的问题是,他们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与方向,是不切合实际的。我们相信,中国人民决不会因噎废食地认为,因为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腐败、下岗失业等现象,而拒绝继续改革开放,重新回到平均主义时代去。作为一种在多元时代生存的思想潮流,“新左派”的思想在法律许可范围内活动也有存在的权利。在一个法治化时代,随着社会的正常发展,它的激进化趋势会消退,它要经历一个也许十年到二十年以上的文化修炼期,才能摆脱生长期难以避免的幼稚与不成熟,通过理论上的脱胎换骨与价值转型,才能在未来中国多元思想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公羊.思潮——中国“新左派”及其影响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崔之元.制度创新与第二次思想解放 [M].(香港)二十一世纪,1994(8).endprint

猜你喜欢

当代中国思潮影响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浅析当代中国中学德育的风险和建设对策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