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远娟:从代工到创品牌,看清“我是谁”
2014-08-26李前
李前
十年常远道,看尽人间事。一个外贸人的十年,沉浮有时,思考有时,转变亦有时。
在2014年4月份第115届广交会上,本刊记者有幸结识了广州美欣无纺布袋有限公司总经理施远娟。这位在外贸行业摸爬滚打十年之久的经理人,经历了职业生涯中从采购代理到代工,再到创品牌的三次改变,也见证了中国外贸的成长之路。
在当下众多外贸企业一哄而上做品牌的硝烟中,施远娟从自身的经历出发,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要看清楚“我是谁”,并不是每家外贸企业都适合做品牌,不做品牌也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三次职业改变,见证外贸风云
2004年,正值中国外贸放开之时,大批民营外贸企业涌入市场同台竞技,“中国制造”很快染红海外。这一年,施远娟抓住机会,开始为国外客户做采购代理,这一做就是五年。
那时候,海外采购热潮汹涌。除了南美洲尚处于萌芽状态,不管是中东、非洲这些非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客户,还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客户,都涌入中国大批采购。
施远娟的客户主要来自欧洲。“那时候,我们的国外客户在中国采购从来不讨价还价。”说到其中的原因,她解释称,即使不还价,他们赚取的利润都已经很高了。另外,他们也担心一旦降价,中国产品的质量会下降。“可想而知,当时中国产品多么便宜。”
然而,这种赚钱不费吹灰之力的好日子,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画上了句号。直到现在,一提到当年的美好时光,很多外贸人仍很感慨。可惜世事难料,金融危机成为外贸行业的一个转折点,也成为施远娟职业的转折点。
身在其中,施远娟对此感受深刻,并由此进入她职业生涯的第二个阶段:由采购代理商转变为给知名品牌做包装袋的代工。
“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市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来的高额利润被压榨,国外分销商的日子也不好过。”施远娟说,“现在已经没有分销商能够赚到翻倍利润,30%~50%的利润率已经算很高。”
可以说,中国产品便宜,很快全世界皆知,由此吸引更多的国外采购商来中国采购,采购透明度也随之提高。加之中国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及人民币汇率因素,金融危机后中国出口商和国外进口商都艰难度日。
说到底,国外进口商和中国出口商可能都只是中间商。一旦零售客户的利润减少了,他们就会向进口商压价,而进口商利润少了,也会向中国出口商压价。这可谓是一个由需求端需求疲软引发的“惨案”。
这时候,采购代理商无疑成为这个链条中首先被压制的对象。中国的一些工厂也开始慢慢摸索到出口的门路,那些纯粹只倒买倒卖、对产品创新不起实质作用的贸易代理商,很快被工厂挤掉。
而这些被挤掉的贸易商该如何在贸易链条上存活下去?此时,转型升级成为他们急切抓住的一根黄金稻草。“实际上,这种转型升级是迫于生计不得不转,并不是企业自发去转型升级。因为市场环境变了,以前的经营模式已经无以为继。”施远娟分析称。
这其中也有一部分人转入国内市场,开始跟国内工厂紧密合作,比如购买工厂的股权,或者对产品比较有研究的,就独立开办自己的工厂。还有一些人学了第二外语,比如西班牙语,转而去开拓南美市场。
在这股转型升级的浪潮中,施远娟选择入股一家工厂作为从事代工的据点,获得了该工厂50%的股权。2008年至今,施远娟的工厂已经为威露士、茜施尔等多个品牌做无纺包装袋。
近两三年,施远娟职业生涯又有了第三次转变,她尝试创立了自己的休闲包品牌“南宋”,“但并不成功”。不仅是施远娟,广州很多做自有品牌的企业,最后大部分都“赔了夫人又折兵”。
“国外市场不好了,转到国内来做品牌升级并没有错,但是忽略了对国内市场环境的深入了解。”施远娟的这次尝试让她交了一大笔学费,同时也让她意识到:盲目跟风自创品牌,有可能走的是一条死胡同。
做自有品牌:不赚最后一个铜板
一大批外贸企业在国内市场做品牌,遭遇了水土不服,以失败收场。施远娟认为,这并不是个人能力问题,而是失去了先机。“当全中国企业都知道要做品牌的时候,你认为自己还有多大的胜算?”
她比喻称,一个商机出现了,很多人都知道那里有金矿,你也跟着去挖。幸运的话,能赚到最后一块铜板,而相当一部分人由于动作迟缓,可能连最后一个铜板都见不到。
在广大外贸企业还在做出口时,一些企业或许在10年前就预测到了中国的发展,因此很早就已经着手做品牌。到现在,这些品牌打开了市场,抢占了先机。例如,2008年之前,一些企业还在扮演代工角色时,就已经准备创立品牌,他们会留意市场变化、产品定位,并学习别人打品牌的优秀经验。
施远娟的一个香港朋友十年前就开始在非洲做休闲包品牌,那时候非洲经济不好,所做的品牌也并没有马上就有收获。但是,坚持到现在,非洲经济已经开始发展,这位香港人也在非洲站稳了脚跟,现在非洲每个月对他们产品的采购量都在十个货柜以上。
有了这样一批具有先见之明的人,金融危机之后,部分外贸企业开始做品牌时,会有一种“为时已晚”的感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用一分钟的准备去跟别人的十年积累竞争,结果可想而知。这也让施远娟体会到了创立自有品牌的艰辛。
李嘉诚说他不会去赚最后一块铜板,而施远娟发现,她同很多业内同行一样,正是想赚到最后一块铜板。
施远娟说,2008年她开始为品牌做无纺布袋包装代工时,其实心里打了一个小算盘,“当时,我的目标是创立一个自己的休闲包品牌。而做无纺布袋产品要跟各种各样的品牌打交道,这样我就可以多学习这些品牌是怎么经营的,并从中得到启发。”
然而,尽管在这两三年的摸索中,施远娟为创立品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成本,但是品牌的盈利状况并不理想,“跟以前做采购代理时没法比”。
用她自己的话说,真正投身做品牌时,发现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她不是专业设计师出身,需要从外面聘请设计师。而欧洲的设计师年薪要求80万欧元,香港设计师设计一个包装款式也要20万元人民币,而且还不能保证产品投放到市场会获得成功。endprint
施远娟意识到,她根本没有本钱往这上面砸,只好请了国内二流的设计师。而即使是国内设计师,施远娟也不清楚他们能设计出什么水平的产品。设计师就像一个工程师,他们是按照企业的要求来设计产品,需要企业告诉他们市场需求是什么。“这个时候我发现,我对市场的敏感度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她说。
其实,这其中也隐藏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企业能为这个品牌投入多少资金?能承担多大的资金风险?施远娟认为,从纯粹商业的角度来说,做品牌的最终目的是赚取利润。因此,我们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做品牌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比如设计能力、资金实力、开拓市场的能力,还需要时间的积累。对于小型外贸企业来说,自创品牌根本就输不起。
“第一年投入,结果亏损,第二年、第三年依旧亏损,这时候我们就要想一想,这样的无底洞到什么时候能填满?以前积累的老本还能这样折腾几年?”施远娟认为,除了一线品牌、一流企业外,有一些中小企业连生存都很困难,盲目跟风做品牌并不可取。
她特别理解这些企业,本来挣的就是辛苦钱,最主要还是靠低价的方式来生存。如果两三年不盈利,吃老本是不能长久的。即使是那些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也不会长期做亏本买卖。
“做品牌时,可以先试水温,但不要把整只手都伸进去,可以伸一根手指先试试。”施远娟以自己的体会说,“如果发现水太烫,就立即撤出来,不然可能会伤痕累累。”
看清“我是谁”,做最好的代工
施远娟是一位善于思考的经理人,她已经试过了水温,结果并不乐观。因此,她开始想:对于我们这种没有足够的资金、请不起知名设计师、对国内市场也不太了解的代工来说,难道就无路可走了吗?
最后她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做品牌是一条很好的出路,但绝不是唯一的出路。”施远娟分析说,“品牌升级的本质是什么?是把我们国内的优质产品加上优质的设计,然后通过一个响亮的名字传输到最终消费者,让消费者记住我们的产品。”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做品牌是很复杂的,并不是凭借一己之力就能完成。在施远娟看来,它起码要具备两个方面,一个是市场,另一个是生产。一个品牌市场做得再好,logo做得再漂亮,广告语起得再吸引人,如果在生产环节质量出现问题,消费者也不会买账。
现在市场上有一些一线品牌,已经积累了足够的人气,它们既有市场部,也有自己的生产车间。而如果品牌没有同时具备这些条件,它就要找合作方。
施远娟认为,工厂可考虑与擅长做市场和品牌的人‘结婚,做到优势互补。“现在小型企业往往是一条腿走路,如果一个中型厂商和一个中型的品牌公司结合,他们可能就有了与市场上一线大品牌竞争的实力。”
当然,除了做品牌,代工还有另外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在技术领域提高档次,为别人的品牌做出高品质的产品。”施远娟说,她做了多年代工,工厂在技术上已经具有很深的造诣,但仍然不间断升级技术。
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一直走在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技术水平的前面,不再靠廉价取胜,而是靠产品高品质。这样,欧美买家仍然会找中国厂家。“其实现在看欧美不难发现,它们还是有一部分工厂存在的。这部分工厂没有我们的低价劳动力,它们靠什么生存? 很显然是高于我们的技术水平和本土化服务优势。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施远娟说。
这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富士康,它是一家高技术水平的代工企业,为“苹果”手机做代工。虽然没有自己的产品品牌,但是它成为了全球知名的代工品牌,在与知名品牌的合作中分享到了充足的利润。
施远娟说,她仍然没有放弃自创的品牌,但目前并不打算在这个品牌上投入更多资金和精力。因为经过尝试,她更加看清了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我们行业本身已经在跟很多品牌打交道,所以不存在跟品牌联姻的可能了。我打算继续将重点放在外贸代工领域,提高技术门槛,当务之急是研究无纺布袋在国外的最新工艺。”
她还提醒外贸企业说,做品牌这条路不是不好,但不是每个企业都适合。盲目跟风创品牌,可能将自己辛辛苦苦十几年攒下的积蓄都赔进去。要看清楚自己的优势所在,不做品牌,也能在外贸链条上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从代工到做品牌,再到主打代工,施远娟似乎绕了一个圈,但这绝不是回到了原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