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课程 :学校办学的特色名片

2014-08-26

江西教育B 2014年5期
关键词:校本办学教学方式

编者按

子路和冉有问了孔子一个同样的问题:“闻斯行诸?”可是孔子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对子路说:“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对冉有却说:“闻斯行之。”可见,孔子对两个个性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答案。而中国之大,纵横万里,在这广袤土地上遍布的学校,又岂能以固定的章法来约束?前不久,《江西教育》编辑部举办了关于“高中多样化办学”的峰会论坛,讨论了关于学校如何在办学中突出特色的问题。而学校办学要多样化,首先在课程的设置上,就要有一本契合自身条件的经。校本课程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国家出现的一种课程策略,是以学校为本位、以教师为主体、合理利用学校整体和社区环境中的教育资源的一种开放式课程管理模式,为学校的特色办学提供了重要途径。

校本课程:办学品位的核心要素 沙华中2013年11月4—7日,笔者有幸赴华东师范大学参加校长培训。在学习过程中,深切地感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确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最为重要的核心要素。

一、校本课程是将国家课程校本化

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教师有权对课程内容进行增、减、调、改、换,以增强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但事实上,教师长期过于迷信教材,雷打不动地教授课程内容,致使课程实施趋同现象严重,校本化实施非常不够。因此,有必要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有机整合。

1.学科间整合。在各门学科间总有些内容是相连的,分科教学一是浪费了时间,二是影响了效果,三是知识与能力培养零碎化。如在教学《天火之谜》时,就可以将语文学科与科学学科进行整合,使学生既学到雷电知识,又培养了科学素养和语文素养。

2.教学方式的整合。大数据时代已经切切实实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而我们的教学方式却过于单一,手段过于陈旧,与时代发展不合拍,显得较为滞后,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现象应该有较大改变。当然,教学方式的整合,还呼吁突破课堂的时空,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社会,将教与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3.教学人员的整合。学科间的教学人员应该加强往来,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学科,不能与他人不交往。将教学人员整合起来的有效方法,是使每个教师都参与班本课程的建设,参与到完美教室的建设之中。班本课程与完美教室的建设不应该也不能成为班主任的专利。各教学人员都应发挥自己的特长,围绕班级愿景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出谋划策,各展其长,使班本课程成为班级建设与学生发展的助推器。

二、校本课程要对学校文化以充分的体现

学校文化是学校办学思想的重要体现,学校文化不是空洞的口号,学校文化应充盈在校园的方方面面。学校文化可以是可视的,更多的则是可感的。而课程,是围绕一定的教育目标,能够对学生施加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与文化应是统一的。课程是学校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

1.校本课程应基于学校及周边资源。学校是社区的一部分,是地域中的一个实体,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较大。教师及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已成为无形的积淀保存在身心。因此,校本课程一定受到学校及周边资源的影响,脱离周边资源而另起炉灶建设校本课程,一是使校本课程成为无源之水,缺少根基。二是增加了实施难度,久而久之就会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2.校本课程应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思想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所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我校追求“尚美教育”,学校成为了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围绕“尚美教育”,学校开辟了音乐、绘画、手工、书法等十多个班本、校本课程,利用地方和校本课程课时实施,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在,我区有识之士呼吁,每周用半天时间集中实施校本课程,我想这是十分有意义的一件事。如何实施有待精心策划。

3.校本课程应是动态变化着的。课程不等于教材。教材是实施课程的载体之一,而非全部。即使是校本教材,也应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改善,不断与时俱进,以加强与学生生活和现代科技发展的联系。校本课程千万不能以不变应万变。校本教材要为学生的活动留下足够的空间,不能成为知识点的堆积。校本课程的实施还应体现选择性,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教育局教研室)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本办学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