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语文教育主张:帮助学生学会看课外书和写日记

2014-08-26吴小军

江西教育B 2014年5期
关键词:课外书写日记日记

我国历史上早有“苏秦苦读,游说天下;杜甫勤读,下笔有神”之说。而当今小语教学园地上却有一位被称为“日记狂人”的坚守者,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坚持天天写日记,且二十多年来致力于帮助学生学会看课外书和写日记,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细品他的课堂,犹如漫步于田园,点点滴滴都透着自然与本真。他就是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浙江省教改之星金奖获得者吴小军老师。本期我们一同走进这位“日记狂人”的世界!

浙江省金华市金师附小教育集团党总支副书记,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全国百名班主任之星、江浙沪“长三角”教学展示一等奖、浙江省教改之星金奖获得者。多项课题研究成果获得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5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3本专著出版,应邀省内外专题讲座讲课300余场。每天坚持写教育日记、行政工作日记、女儿成长日记。北京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以及《新华每日电讯》《中国妇女报》《广州日报》《天津日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等多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周国平曾说过:“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于永正也说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抓好两件事:一是读书,大量地读课外书;二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坚持写。”22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与探索让我明白:帮助学生学会看课外书和写日记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学生本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不能替代学生,但是教师在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过程中可以也应该有所作为。

一、帮助学生学会看课外书

(一)激发看课外书的兴趣

1.上好第一堂阅读指导课。我不仅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指导,而且也经常上课外阅读指导课,尤其要上好第一课,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首先,图片导入,问题激趣。我展现一组犹太名人的图片,同时出示一组数据:1901~1970年,每百万人口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比例,犹太人为0.64,非犹太人为0.023;1901年~2006年,110多位犹太人获诺贝尔奖,占总获奖人数的17%,其人口仅1600万。自诺奖设立以来,犹太人共拿走了20%的化学奖、25%的物理奖、27%的生理学与医学奖、41%的经济学奖。在其他顶级国际科学奖项中,这个比例甚至更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犹太民族多伟人?接着,研读故事,探究原因。我请学生读《书是甜的》的故事:犹太人在孩子生下来不久,就在《圣经》封面涂上蜂蜜,让孩子趴在书上舔。这样孩子就知道书是甜的,于是从小爱读书。再请学生读《犹太人的习俗》:当你处于穷困潦倒之际,你首先应该卖的是金子、宝石、土地和房屋,你所拥有的书籍则不可变卖。1736年,犹太人制定了一项与书籍有关的法律:当有人借书的时候,如果书本的拥有者拒不出借,便是违法,应处以很重的罚金。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部关于书籍的立法。经过这个环节,学生被犹太民族的阅读精神感动了。然后,查找差距,立志读书。我出示一项相关国家每年人均读书量的数据:以色列64本、俄罗斯55本、美国50本……而中国平均每人每年阅读只有4.25本。学生被深深地触动了。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差距,于是下定决心做一个读书人。

2.采用“讲故事法”。我虽然也给学生开书目,但我还是喜欢采用“讲故事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顾颉刚说:“我的本生祖父和嗣祖母都是极能讲故事的。小时候,我坐在门槛上听他们讲《山海经》的趣味,到现在还是一种很可眷恋的温煦。”刘绍棠说:“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谢稚柳说:“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这些学生便络绎不绝走到钱名山先生的书房门前,围坐在他的周围。他那娓娓动听的讲述,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又一个新奇的境界,使我常常在梦中去那儿漫游……”这就是故事教学的魅力。

我在每节语文课前讲3分钟的故事。我要推荐什么书就讲什么故事,比如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怀特的《夏洛的网》等。学生觉得听我每天讲一段不过瘾,课后就迫不及待地找书看了。等到学生都在看这本书了,我又开讲另外一部名著故事了。学生胡佳韵说:“吴老师和别的老师上课不一样,他每天上课前都会给我们讲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同学们都很爱听,有些同学原本不喜欢上语文课,因为有了故事,也渐渐地喜欢上了语文课。现在我每天都充满着期待,明天吴老师又给我们讲什么精彩的故事呢?”滕赛君说:“我现在越来越喜欢吴老师了,因为他很幽默风趣,还会讲故事,和他在一起有一种亲切感,所以我们同学就像是吃了兴奋剂一样拼命喊‘老爸。”施翔也说:“我以前不喜欢语文课,自从吴老师给我们上课我就渐渐喜欢上语文课了。我想我在吴老师的教育下,会越来越喜欢看书,我一定会把语文水平提高的。”

(二)指导看课外书的方法

因为读了十几年书,所以勉强能教点书,又因为现在教点书,所以又读了点书。不仅因为读了一点书,而且摸到了自己读书的一点门道,即“博、思、摘、用、不”五字诀也。我把这五字诀传授给了学生。

一是“博”,即读书要广博。鲁迅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成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美国对1300名科学家进行过为期5年的调查,发现凡在科学技术上有较大贡献的人,知识结构都带有综合性、整体性的特征。学时一大片,用时一条线,才能游刃有余、从容不迫。

二是“思”,即读书要思考。古人云:“学源于思,思则明,不思则误。”这便是说,学习要勤于思考。倘若读书只是“雨过地皮湿”,不愿动脑子去思考。即使你读了万卷书,也仅仅是读读而已,不会有大的收获。

三是“摘”,即读书要摘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读书要有所获,重要的是要积累读书的资料。司马迁收集资料达5年,才动笔写《史记》;马克思写《资本论》,阅读了1500多本书,并作了大量摘录;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记录下50多万字的资料,完成了《物种起源》;钱钟书的著作中,援引4000多位作家的上万种书目;吴晗几十年积累的卡片达15箱之多。endprint

四是“用”,即读书要学以致用。苏格拉底曾说:“学过的知识要运用,只有用过的知识才是你的。”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但要求努力读书,而且还要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五是“不”,即读书要学会说“不”。当有人要你约你去打牌、玩电子游戏时,你可以说“不”;当有人请你去唱歌时,你可以说“不”;当有人要你去做你不喜欢做的事时,你可以说“不”,这样你的读书时间和精力便有了保障。当然更深层次的是,我们还要对书的作者说“不”,乃至名家大师说“不”,这便是批判性地读书。

(三)培养看课外书的习惯

习惯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所以,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我们每天坚持。奥斯勒是加拿大的医师、医学教育家。他定下制度,睡觉之前必须读15分钟的书。可千万别小看这15分钟,以一般人每分钟300字的阅读速度计算,15分钟便能读4500个字,一周可读31500字左右,一个月可读126000字,一年将读1642500字了。如果一本书以八万字计算,每天读书15分钟,一年就可读书20多本。我要求学生每天读课外书半小时以上,在节假日则要求一个小时以上,并要求他们每天在日记写完后,写上当天阅读的书目和时间。我请家长检查督促,自己也时不时地进行抽查,也经常让学生在班级的“百家讲坛”上谈阅读的体会。现在,我班许多学生看书废寝忘食,有时家长强制把电灯关了才休息。令人欣慰的是去年寒假,我班人均每天阅读时间达到了45.28分钟。许多家长在孩子的带动下也捧起了书本,这是我始料不及的。

二、帮助学生学会写日记

(一)明确写日记的功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通过让学生收集古今中外名人写日记的故事以及听我先前学生写日记切身体会的报告,让学生明白写日记的重要意义。黄庭坚、陆游、袁中道、徐霞客、曾国藩、鲁迅、竺可桢、毛泽东、周恩来、雷锋、伍尔夫、苏霍姆林斯基、朴槿惠……这些都是写日记的推崇者。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复活》《战争与和平》这些作品的写作,全得益于平日的日记资料,否则,我不知道材料在哪里,要多少时间和力气才能写出作品啊!”

关于写日记的功能,我赞同我们学校校友、儿童文学理论家蒋风的观点:“写日记有六大功能:①练笔。天天写日记,可以锻炼语文表达能力,把笔头写顺。大多数作家都有写日记的良好习惯;②练字。天天写日记,实际也是天天在练写字。经常写日记,能把字练得清楚、端正、美观;③备忘。一个人再聪明,也不可能记住所有该记住的内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日记可以帮助你将所见、所闻,所想,所为,都留下痕迹。日记可以起到‘录以备忘的作用;④励志。日记倾吐心声,只要使自己动情的内容都可以记。每天都写,就是天天在反思生活,检点行为,保持上进心;⑤修身。共产党早期革命家恽代英认为,练习写日记是努力提高自己品质修养的最好方法;⑥养性。经常励志,修身,一些好的性格就能逐步养成。写日记需要毅力,它能培养你坚强持久的意志,我写了大半辈子的日记,实实在在地锻炼了我坚毅的性格。”

(二)我和学生一起写

许多老师看了我班的日记流露出羡慕之情。他们问我,为什么我们班学生写日记不但能坚持,而且质量也高?我告诉他们,其实很简单,就是我和学生一起写。我经常把自己的日记念给学生听,经常和学生比赛着写。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续了一句“己欲人为必先为之”。

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写日记,一直坚持到现在,算起来也有三十多年了,日记本积累了100多本。每天晚上,我都会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摊开心爱的日记本,把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为记录下来。就像洗脸刷牙一样,如果哪一天不写了就会觉得很不舒服。多年来,我每天坚持写三种日记:一种是行政工作日记,每天像行事历一样把所做的事情记下来。另一种是我的教育日记,从教22年,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就写下和他们一起学习和生活的故事。还有一种是我的女儿成长日记。我从《家庭教育》一书中,了解到教育家陈鹤琴用日记的方式,从他的大儿子陈一鸣出生之日起,连续观察808天,积累了研究材料,写出了著名的《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于是我就向陈鹤琴学习,从妻子怀孕开始,记孕期日记,坚持了263天。女儿出生后,又每天给孩子写日记,记下她的成长与变化,记下她的喜怒哀乐,如今已经坚持记了4800多篇,积累了几百万字的原始资料。全国多家媒体多次报道我和同学们写日记的故事。这样就大大鼓舞了我们每个“日记人”。现在许多家长在我的影响下,也和孩子一起写起了日记。

我和学生写日记约定要真实,做到“我手写我心”,所记必须是自己的真知灼见,真情实感;要有主题,有了主题,中心才能突出,所记更有意义,才能写得深入;要常翻阅,感悟写日记的真谛——积累、揣摩、回味、发现、成长;要常总结,整理自己的日记,学会概括和提炼。我每天认真阅读学生的日记,做到少写评语写心语:或回应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或和学生一起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或赞美他们的进步和优点,写上读你的日记真是一种享受,或暗示日记中的某些不足,或倾吐烦恼,让学生感到你很信任他。

(三)一本日记就是一本书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当一本日记写满的时候,我就对学生说这就是一本书,他们听得两眼闪烁光彩,写作热情一下子就激发出来了。郑位育同学在日记的后记里说,“这是我第一本完整的日记本。这个学期,在我10周岁来临之际,吴老师来教我们了,我开始写日记了。我希望用它记载我的童年。这里有我亲爱的师长、亲人与朋友,这里有我读书的感受与体会,这里有我的观察与实验,这里还有我的兴趣和特长,当然,肯定也有痛苦和烦恼,就让它成为我生命的见证吧!”

我要他们把每一本日记当做自己要出的书,为它取名,为它写序言(可以请家长或者老师等来写),为它制作目录,写完了还要写上后记。

翻开他们的日记本,封二有作者的照片、简介,扉页写自己取的书名,“上学那点事”“萱萱录”“峰峦雄伟”“永恒的回忆”“雨过天晴”“成长足迹”“半亩方塘”“梦之翼”“放飞梦想”“小鸡打鸣”“回忆的天空”“金色年华”……有的还画上插画,把字设计成艺术字体,颇有意趣。

日记字数,我要求一个年级增加一百字,即三年级300字左右,五年级500字左右。形式有记叙文,有诗歌,有小说,或记录当天发生的点点滴滴,或发泄对某人某事的不满,或写对未来的期望,一些学生的文字老练程度颇有小作家的架势,有的甚至一天写两篇还不过瘾。我现在真正明白,其实很多孩子都有写作的天赋和才能,日记平台可以给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和写作自由,让他们把能力发挥出来。

2013年6月9日,我布置了一个特殊的日记题目,每位同学任意选一个省市的高考作文题,写一篇作文。这些学生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学生选择的题目中,除了浙江卷的“三句话看青春”,还有江苏卷的“探险者与蝴蝶”,北京卷的“爱迪生如何看手机”,广东卷的“捐助”,新课标I卷的“经验与勇气”,新课标II卷的“同学关系”等,体裁包括小说、散文、议论文等,少则五六百字,多则上千字,细细品读之下,有些作品写得不可谓不精彩。6月13日《金华日报》报道了《金师附小50名小学生挑战高考作文》引起了广泛关注与好评,这样就更加坚定了我们阅读和写作的信心。

钱理群说过:“几乎每一个成年人在回顾自己一生的成长时,恐怕都会提到中小学语文老师对自己的影响与引导,这大概不是偶然。”我们语文老师必须以正能量去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们必须帮助学生学会阅读经典书籍,书写精彩人生!(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金师附小教育集团)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外书写日记日记
我会写日记
爱看课外书的我
带着比赛的心情写日记
课外书
怎样写日记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