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科学课的学习兴趣

2014-08-26邢国菊

考试周刊 2014年51期
关键词:科学课科学实验

邢国菊

二〇〇八年我接任三年级科学课,这门课程我第一次任教,此时心情既复杂又兴奋。我充满了好奇,很想知道其中的新内容,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教材。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际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探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教学,我认为在科学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方面。

一、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谓兴趣,就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表现出喜欢的情绪。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时期,对任何事情都依赖于实物模型,在自己心中留下一个实物的具体形象,从而帮助其理解一些相对较为复杂的事物,因此,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学习起决定性作用。科学课是以学习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型课程。它不是空洞说教,而是让学生在学学做做、玩玩乐乐中,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我深深地感受到,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喜欢自己所教的那门课,给他们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此,我在开始教学时,给学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通过一些小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寻找答案,领略当中乐趣。体会大自然的力量,并乐于寻找和发现。这样,通过学生自身的好奇心理,其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同时明确了上科学课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不马虎对待,为今后学好科学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实验教学活动中要重视这一能力的培养。不要一切问题都由教师设计、提出,要注意用不同的方法、手段,使学生在合作中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实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如教学《卵石的形成》一课时,把一些棱角明显的碎砖块,放进装有多半瓶的玻璃中,盖好盖,用力摇晃,摇一会儿,把碎砖块取出来,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有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出卵石的成因。创造特定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合作、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培养学生敏锐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思维力。

三、以观察分析、动手操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人的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但凡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政治家无不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小学低年级学生主动思维较少,大多是被动思维,也就是思考的问题都是由老师提出的。到了三四年级,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学生主动思维开始急剧增长。他们不断认识到创造对象的作用、意义和价值,好奇心和创造意识日益浓厚。我们要保护好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观察的原动力。要教会他们观察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让他们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多锻炼和发展。实践活动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实验、制作等动手能力,更能促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促使学生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并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建立正确清晰的表象,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全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受情绪因素影响的,一个宽松活跃、开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放开手脚、积极探索的催化剂。在实验中应给学生营造足够的活动氛围,让学生探索出一条由问题的初始状态通向目标状态的途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时在合作方面做得不够,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征和规律,给学生足够的合作空间,让学生在协作中猜测实验结果,体验实验带来的快乐。从而通过分析、推理、演绎、判断,得出正确结论。如在《眼睛的科学》一课的教学中,首先提出问题:有的人为什么要戴眼镜才能看见东西,而有的人却不用戴眼镜?为什么会形成近视眼?让学生联想猜测——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运用已有的知识解答,最后教师给予详细的讲解、分析,得出正确结论,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五、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培养应用合作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多种自然现象、生活现象随处可见,无处不有。光的传播,彩虹的形成,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等,这些都是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学生对此有极大兴趣。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这些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小组间的相互合作,分析、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小组探究,提出和发现创造性问题。让学生运用抽象的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规律。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从而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

六、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科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开课堂束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容、开放、快乐、自由的学习氛围,要特别注意和学生交朋友,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融入学生当中,老师不仅要做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还要做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操作、一起讨论,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要做到这些,老师必须先解放自己,抛弃那种“作为一个老师,我必须站在讲台上,学生必须全部听我的!”传统思想,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营造和谐快乐的课堂气氛。老师在课堂上需要放下架子,遇到问题跟学生一起探讨、一起学习,搭建一个师生沟通的平台,使学生觉得老师是他们的朋友、知己,是他们进行知识交流与情感倾吐的对象。一个老师一旦被传统思想观念束缚,那么,无论他的课有多精彩、内容有多丰富,都会出现“无人捧场”的冷清局面。

新时期的老师面对社会新的需求,一定要不间断地学习各方面知识,以满足学生的探究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教学要教会学生的不仅是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更要通过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建立师生之间民主、和谐、宽容、开放、快乐、自由的相处关系,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科学课科学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做个怪怪长实验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