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多丽》素材化用指导
2014-08-26柯晓阳
柯晓阳
人情安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眼前是那么陌生又那么熟悉的初中伙伴,从公寓到教室的灯光,仿佛浸满了橙色的乳汁,送进心底的是温暖,自心底溢出的还是温暖。
——摘自学生习作《初识》
不由得去翻检“人情安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源自何处,却原来是李清照《多丽》中“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的“微”改写,用在这里,你的眼睛是否也为之一亮?
这就是古诗词对于写作而言的神妙之处!你的文字里一旦漾满了古韵的涟漪,你的作文便会闪烁出迷人的光芒。
只是,怎样才能妥帖地用好这样的古韵,还需要我们多加斟酌。
1.嵌入名句,点亮标题。
文首的文字,源自学生习作《初识》,这是一篇以“初识瞬间”为内容的自拟文题作文,倘若将标题拟作“人情安好,不忆东篱”,就不仅能让标题雅致出新,更能因标题的“雅”而与文章内容统一而和谐,留给读者的印象自然会大有改观。
倘写“理想”,不妨拟题为“动云帆济沧海”;倘写友情,不妨拟题为“高山流水之间”;倘写哀愁,不妨拟题为“抽刀断水的日子里”……调动你古诗词的积累,赋予你的文题以雅致的古韵。
2.用活名句,先声夺人。
用古诗词名句开头,常常包括以下两种形式。
一是直接引用诗词名句。这种情形下,不建议使用太过熟悉的素材,因此,建议按主题背记一部分非中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以供写作时引用,本文开头所引李清照的《多丽》便是一个极好的实例。
二是化用诗词名句。这种情形下,熟悉和陌生的诗词名句都可供使用,但化用时遣词造句要力求古朴雅致。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化用诗句后《初识》一文开头的变化。
在陌生而熟悉的人流里穿行,眼前是倾情的追逐嬉戏,耳畔是放肆的欢声笑语。人情安好,又何须忆及昔日的“泽畔东篱”?
你瞧,“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的诗句就这样不著痕迹地融入到字里行间,“眼前是……”“耳畔是……”的对句,“人流”“倾情”“耳畔”之类简洁典雅的文字,恍若一支古典名曲,让人心灵为之震颤。
3.巧设对比,强化意蕴。
对比之于作文而言,重在画龙点睛,深化文章意蕴。倘若我们在运用对比时,能嵌以古韵,便能于画龙点睛之余,收获文字的典雅蕴藉。我们同样借李清照的《多丽》,看以下的习作片段:
纵仅是一瞬间的氛围,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只因为人情安好,何须更忆,昔日“泽畔东篱”。
于对比之中,将《多丽》中“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的句子用得何其神妙!文章意蕴,也从“留得几多时”的感慨转入“何须更忆”的旷达之中,意境顿时为之开阔,的确是神来之笔。
4.错落穿插,谨严连贯。
片段组接,是不少同学写作时常用的结构技法,如果在组接片段时能借用古诗词为小标题(或其他形式的段落名称),你便会发觉,文章从内容到语言都堪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样的文章,自然能引起读者的关注。
倘若我们仍借用《多丽》来写“初识瞬间”这一话题,我们不妨为文章冠以如下几个层次:
(1)风韵相宜 (化用“风韵正相宜”之句)
(2)朗月清风 (直引“朗月清风”之句)
(3)芳姿不憔悴 (化用“天教憔悴瘦芳姿”之句)
借“风韵相宜”写初见主人公的“瞬间”印象;以“朗月清风”写初识主人公后的“瞬间”感受;在“芳姿态不憔悴”之中,抒写主人公给“我”的成长带来的启示。这样的文章,结构上已然与众不同,加之用以结构的文字魅力,又怎能不赚足高分?
5.风华收束,深化主题。
写作时,倘能运用古诗词名句收束,便能让结尾成为绝妙的点睛之笔,在升华文章主题的同时,留下无尽余味。同样以《初识》为例,一起来感受古韵收尾之妙。
这风韵相宜的一瞬哦,就在这朗月清风之中染绿了我的心房,它将携着永不憔悴的青春芳姿,将我带入泽畔东篱的胜境……
这样的收束,既巧妙地统观全文内容,将主题升华至青春与成长的高度,化用的“风韵”“朗月清风”“憔悴”“泽畔东篱”等诗词意象,更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空间,收到了“一石三鸟”的奇效。
附:
多 丽
李清照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釄。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臯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