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互动教学及其实现条件

2014-08-26刘云峰

文教资料 2014年13期
关键词:建构主体大学

刘云峰

论大学互动教学及其实现条件

刘云峰

(荆楚理工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互动教学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模式。它具有教学主体民主平等性、教学过程动态生成性、学生个人意义建构性和学生创造性人格发展性等特征。互动教学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重新解读学生和教学,探求多样化教学互动形式和手段,积极拓展互动内容和情境,并合理运用评价,促进互动教学的深化和良性循环。

授受型教学 大学互动教学 教学主体

一、大学互动教学的内涵

互动是指在一定情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之间的交往、交流和对话,通过信息交换行为交换带来相互之间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改变。互动包含互动主体、互动情境、互动过程和互动结果等要素的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系统[1]。互动教学则是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往、交流和对话的情境中,教师为配合学生学习通过判断、决定和选择,采取恰当的手段处理教学过程中的事件而不断推进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自身的主体参与与体验不断反馈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满足学习的要求,师生在知识、情感、思想等多方面连续的、循环的交互影响而获得共同发展。大学教学互动中学生的主体为大学生。

二、从传递接受型教学到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是相对传统的传递接受型教学提出来的。传统教学中,学生是教师的“他者”,是一个物化的存在,一个容器,课堂教学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流通灌注式的过程。教师是知识和权威的化身,师生之间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教室成为学生的炼狱。在这种关系中,教师只关注自己的教学流程,而不关注学生思维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受到教师权威的束缚,学生在情感上处于被压抑状态,课堂往往如一潭死水,师生关系紧张。长此以往,学生丧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形成顺从和依赖性人格。

大学互动教学与此相反,强调教学主体民主平等、教学过程动态生成、学生个人意义建构性及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发展。互动教学强调对话,对话产生的前提是彼此之间的平等、独立与信任。在互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不是以制度性的方式相遇,而是“以一种相互交融的方式相聚”[2]。马丁·布伯说,在互动中,师生关系由“我—他”关系变成“我—你”关系,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的关系也由“我—他”关系变成“我—你”关系。“我—你”关系是平等的,“我”影响“你”恰如“你”影响“我”[3]。在消解了教学过程的不平等的霸权与静态的控制关系之后,对话就成为可能,互动随之而生。关系是动态的,“相遇者来去不安,关系事件时而层次迭出,时而烟消云散”[4]。课堂教学的动态性使得互动过程充满着变数及无可预知的“附加价值”和有意义的“衍生物”,未来的不可预知性意味着过程的创造性,这正是过程的魅力、意义和发展性之所在[5]。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建构学生的社会性与主体性,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人格也不断得到发展。

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脑、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能想能干,能看能说,有时间有空间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传统接受型教学走向互动教学正是体现这种解放学生的精神,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大学互动教学的实现条件

(一)重新解读教与学,重新认识学生。

传统教学观认为知识具有客观性、确定性的特点,教学就是教师传递这种确定性知识,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它忽略了世界的无限复杂性及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互动教学观认为知识主要是个人对知识的建构,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人,是有各自“生活经验”和“履历经验”,有各自不同兴趣和需要的人。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客观世界进行对话、创造性实践和建构人生意义的学习主体。教师不再是独占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互动教学不再是那种简单意义上的、去情境性的忘却学生生命意义的、抽象的认识过程,而是一种使每个具有使不同的背景差异的学生的生命都得以拓展、人格得以丰满的过程。

(二)互动形式和手段多样化。

互动教学实践中简单化,形式化和教条化形式还大量存在,在互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教师“动”得多,而学生“动”得少,以及少数学生动,多数学生旁观的现象,学生的主动性没有真正发动起来,教师多数情况下唱“独角戏”。如何让学生能体会到主人翁的角色是大学教师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大学生思想较成熟,长期以来接受的应试教育使部分学生丧失主动学习的热情,往往习惯一个人埋头苦干。大学教师开展互动教学要抓好起始阶段,让学生一开始就转变观念,树立大学全新的教与学的模式。在互动教学过程中,探索多样化的形式和手段。实现课堂互动与课外互动相结合,面对面的互动与多种通讯媒介互动相结合,个人与小组之间多种组织形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养成积极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主渠道。

(三)创设互动情境,拓展互动内容。

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具有一定的研究意识和能力,学习方式和中小学相比也有很大的区别。大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之外,课外的自主阅读、研究和学习是大学生的另外一种学习方式。因此,大学教学的拓展性显得尤为重要。拓展性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不能囿于几本教材,要在有限的课堂内,将教材知识适度地辐射和挖掘,拓展学科领域的广度和深度,积极探讨学科领域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互动教学情境和互动内容才会更丰富;在自主性与互动性学习中,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才能更好地体现。

(四)运用评价促进互动教学的深化和良性循环。

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地运用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评价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对学生的信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快乐和相信自己无穷的潜力。互动教学评价要体现过程性和主体性。关注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评价的内容标准不能只局限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方面,更应该把学生学习态度、合作态度、参与程度及在互动学习中的创新精神、实践能都作为评价内容。教学过程中互动主体的多元化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尤其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他评价。学生在互动学习的对话与交往中,具有自己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评价也是这种能力的体现。

总之,互动教学对于提高大学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表面现象,假“互动”行为。教师应该不断深入学习互动教学理论,认真领会互动教学的精神实质,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让互动教学惠及每一个学生,促进所有学生自由发展。

[1]孙泽文.也论互动教学的内涵、特征与实施原则[J].教育探索,2008(11):12-13.

[2][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98.

[3][4][德]马丁·布伯著,陈维刚译.我与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21.

[5]郭元祥.论教育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J].教育研究,2005(9):4.

本文系荆楚理工学院校级教研课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构成及培养策略》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X201319。

猜你喜欢

建构主体大学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