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 “套 词”

2014-08-26潘天英

文教资料 2014年13期
关键词:词牌组词西湖

潘天英

说 “套 词”

潘天英

(淮南师范学院 中文与传媒系,安徽 淮南 232001)

本文中的“套词”是指词的作者在形式上使用同一词牌,用相同韵字或句尾字,内容上同时为同一题材而作,并相互并列、补充的词。该词类兴起于北宋,南宋后有渐多之势。其创作者往往才情一发不可收,字斟句酌中有逞才应景之态,也存在作品内容各取一端、感情相互映衬的现象。

套词 联章体 词

在词的王国里,通常一首作品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有时也有几首词作合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内容,每首词充当这个整体的一分子,内容上相互联系、呼应。如韦庄的五首《菩萨蛮》就被人们看做是一个整体: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其一)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其二)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其三)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其四)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其五)

这五首词,描写了一个男子和意中人分别后流落江南、回忆江南、再度流落继而迟暮衰老的伤感故事。通过这些词作,读者可以勾画出一个抒情主体大致的人生轨迹。有人认为柳永的《少年游》也是这样,是柳永年轻时在长安为与其相知的汴京妓女所作,这十首词有总写,有分写,有从男子的角度,也有从女子的角度交代他们的相爱历程。[1]我们把这种几首相互联系的一组词称为“联章体”或者“联章组词”,组词点明了该类词成组出现(通常是三首及以上)的特征,联章则表明了这组词在内容上的相关性。夏承焘、吴熊和先生认为“把二首以上同调或不同调的词按照一定方式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套曲,歌咏同一或同类题材,便称为联章”[2]。联章的形式很多,转踏、鼓子词和唐代以来的大曲、法曲都被纳入联章词的范畴。

尽管上述词作内容隐含相关性,使用的也是同一词牌,但如果没有专业人士的考证,恐怕很难发现其中的关联。同题异调(书写同一题材而使用不同的词牌)的词如果没有作者的词题或总序,我们更难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

有人认为,联章组词来源于联章组诗,有了联章组诗才有联章组词。“中晚唐文人一方面向民歌和民间词学习,吸收了联章体这一民间曲子歌唱的常用形式。另一方面,又向文人写惯了的近体诗学习,因而由联章组诗也就自然发展出了联章组词”[3]。事实上,在民间歌词出现之初就有了联章,如敦煌曲子词中被称作“相思问答”的两首《南歌子》就采用了这种形式,一首连用疑问句写远归的丈夫质疑妻子的忠贞,另一首则用妻子的口吻巧妙地回答了丈夫的疑问,表明了自己的忠贞不渝。此外,敦煌曲子词中的《定风波》二首以武夫与文士对答亦属联章。足见,有词伊始联章而歌的现象就已经产生。

文人的创作通常追溯到白居易的三首《忆江南》。这三首词意义前后相连,第一首总写江南的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第二首写杭州美景“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第三首写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首句的“江南好”、“江南忆”字样,加上词中写江南、杭州、吴宫的内容,很容易让人看出这是一组咏写江南美景的词作。

跟白居易的《忆江南》一样,宋初的潘阆用《酒泉子》的词牌也写了十首忆江南的词,前两首总写钱塘美景,三、四忆西湖,其五至其十分别忆孤山、西山、高峰、吴山、龙山、观潮。以下是十首词的部分内容:

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别来隋柳几经秋。何日得重游。

长忆钱塘,临水傍山三百寺……别来遥礼只焚香。便恐是西方。

长忆西湖,湖上春来无限景……别来已是二十年。东望眼将穿。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别来几向画阑看。终是欠峰峦。

长忆高峰,峰上塔高尘世外……别来无翼可飞腾。何日得重登。

长忆吴山,山上森森吴相庙……别来有负谒灵祠。遥奠酒盈卮。

长忆龙山,日月宫中谁得到……别来已白数茎头,早晚却重游。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十首词,同样留给读者的是一个整体的印象,这种整体性由以下因素形成:一是由相同词牌带来的形式上的相近性;二是标志性的字词,如词首的“长忆”和过片的“别来”二字,使人一眼便知这组词是同时为同一主题而创作的。加上词中长忆的地点,移步换景,每一首词分别描述了一个场景,组合成了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长卷,生动地展现了宋初钱塘的风土人情,流露出了作者的怀恋之情。

这种类型的词,已经不能单纯用联章概括其特性,联章仅仅表明内容上的整体性,这类词不仅是内容,而且在形式上有相近的特征。举欧阳修晚年在颍州西湖写的一组鼓子词《采桑子》,以下是十首词的部分内容: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欧阳修的这组词记游写景,同样有总有分,描述不同时节、不同情形下颍州西湖的美景和自己对西湖的喜爱。首句均以“西湖好”三字作结,如同这一组词的共同标志,使这一组词的分子有了共同的基因。

这样的联章,有人起了一个名字,叫定格联章,意思是按同样的格式写一组共同的词。叶嘉莹先生对此解释道:“定格,就是有一定的音乐形式,是连接不断的很多章、很多首词成为一组词。……就是同一个调牌,连续不断地填写若干首歌词。”[4]当然,“一定的音乐形式”主要是指同一个词调下相关的内容,并不强调遣词用字而形成的群组特征。

联章词中还有另类,试看周紫芝的三首《浣溪沙》。这三首词有共序道:“今岁冬温,近腊无雪,而梅殊未放。戏作浣溪沙三叠,以望发奇秀。”内容是:

近腊风光一半休。南枝未动北枝愁。嫦娥莫是见人羞。么凤不传蓬岛信,杜鹃空办鹤林秋。便须千杖打梁州。

欲醉江梅兴未休。待篘春瓮洗春愁。不成欢绪却成羞。天意若教花似雪,客情宁恨鬓如秋。趁他何逊在扬州。

无限春情不肯休。江梅未动使人愁。东昏觑得玉奴羞。对酒情怀疑是梦,忆花天气黯如秋。唤春云梦泽南州。

显然,这组联章又有新的不同,不仅词调和题材相同,使用的韵字也完全相同。更极端的是,不仅韵字相同,甚至词中每一句的句尾用字也完全相同。又如黄庭坚的三首《减字木兰花》:

中秋多雨。常是尊罍狼藉去。今夜云开。须道姮娥得得来。

不知云外。还有清光同此会。笛在层楼。声彻摩围顶上头。

中秋无雨。醉送月衔西岭去。笑口须开。几度中秋见月来。

前年江外。儿女传杯兄弟会。此夜登楼。小谢清吟慰白头。

浓云骤雨。巫峡有情来又去。今夜天开。不与姮娥作伴来。

清光无外。白发老人心自会。何处歌楼。贪看冰轮不转头。

这样的词更是超出一般联章的特征,它们不仅内容类似于汉语中的“近义词”,形式上看起来更像是同一个模板中生产的复制品,只是在花色、外观上做了不同的修饰而已,笔者认为,把它们称之为“套词”似乎比联章更能体现该类词作的形式特征。

两宋三百年间,这类词虽未形成气候但存作亦不容忽视。从苏轼的五首《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等)首创其例到南宋词人的创作,“套词”有近百首之多。它们往往在第一首的词题标有“**几首”的词题。如南宋词人王之道的《桃源忆故人·追和东坡韵呈曾倅子修三首》、《减字木兰花·赠孙兴宗侍儿四首》、《宴桃源·和张文伯雪二首》、《宴桃源·乌江路中二首》、《渔家傲·和孔纯老三首》和《渔家傲·和董舍人令升三首》。南宋吴潜的《海棠春·己未清明对海棠有赋》则是在第二首和第三首后注为“再用韵”、“三用韵”,《朝中措·和自昭韵》从第二首到第五首分别注为“再用韵、三用韵、四用韵、五用韵”。

当然,形式上的相近性并不是“套词”的唯一标准,该类词有些虽然使用同调同韵,但题序明确提示非一时一地一事而作,则不能视为“套词”一类。再举黄庭坚《减字木兰花》两首。

其一:

使君那里,千骑尘中依约是。拂我眉头。无处重寻庾信愁。山云弥漫,

夹道旌旗联复断。万事茫茫,分付澄波与烂肠。

其二:

襄王梦里,草绿烟深何处是。宋玉台头。暮雨朝云几许愁。飞花漫漫,

不管羁人肠欲断。春水茫茫,欲度南陵更断肠。

这两首词,形式上同调同韵,俨然孪生,其一题序曰“距施州二十里,张仲谋遣骑相迎,因送所和乐府来,且余额近郊相见,复用前韵先往”,其二则注“登巫山县楼作”。显然非一时一地所作,内容上一与人酬唱,一写景抒怀,几无关联。唯一可以接受的解释是,山谷填该词牌时惯用此韵而已。

因此,我们可以给“套词”下一个这样的定义:形式上使用同一词牌,用相同的韵字或句尾字,内容上为同一题材而创作,并相互并列、补充的词。

“套词”为词作的大家庭里增加了新的面孔,功能上有些类似《诗经》中的重章迭唱,可以反复咏叹。它们的创作环境往往和词人应社、应歌的生活息息相关,尤见于朋友间的赠答,许多词下带有“戏作”一类的词题,更多带有逞才酬酢的文字游戏的性质。叶嘉莹先生认为这类词写作者往往才情丰富,往往一发而不可遏止,是有道理的。为了照顾形式上的相同,创作必然受到限制,所以非大家手笔,一般词人的创作成就不高。

笔者认为,“套词”是词作中的特殊种类,其出现和发展反映了词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独特的创作现象,然而学界对此并没有给予过多关注,如刘华民先生的论文《宋词联章现象探讨》只是将其作为普通联章中的“同调次韵”简单提及。笔者不揣鄙陋,拟以“套词”名之,恳请方家指正。

[1]温孟孚.论柳永《少年游》十首是一组联章词[J].求是学刊,1999,4.

[2]夏承焘,吴熊和.读词常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3]曹荣.唐宋联章组词初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

[4]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词牌组词西湖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怎样正确组词
住进词牌里
住进词牌里
慨叹虞姬悲怆,遥望念奴倾城——细数历史烟云里的词牌故事
当西湖遇上雪